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7776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年1.1.为什么存在土地市场失灵?为什么存在土地市场失灵? (2)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 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3)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 (4)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5)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 (6)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2.2.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 自然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

2、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 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一直在减少。 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发展对土地的需求。3.3.简述城市聚集经济及其表现?(见简述城市聚集经济及其表现?(见 0606 年第年第 3 3 题)题) 所谓聚集经济是指,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 模经济。其表现为:(1)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2)更多的公共服务,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3)企业和人口的聚集,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益。4.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

3、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 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 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 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 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通过各种计划方式, 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进行规范、调节和控制。这种机制以国家的宏观目标为 依据,从而克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但缺乏市场机制所有的灵敏性。在市场 中,计划体制主要是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社

4、会经济效益,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 利益的关系。5.5.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3)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上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佳报酬。 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目的是力争获取单位土地面积上 的经济效益。应着重于: (4)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规模大小有关,城市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城市 土地利用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要建立合理确定规模结构,城市规模效益,节 省城市建设用地。(5)在城市内部,也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进行综合利用; 其次,要向地上空间发展,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和高度。 (6)向地下发展,修筑地下铁道、地

5、下隧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6.6.简述土地估价的本质?简述土地估价的本质? 1) 土地估价师评估土地的价值(value)而不是价格(price) 2) 土地估价是模拟市场定价而不是替代市场定价 3) 土地估价提供价值意见,但不对价格做出保证 4) 土地估价会有误差但应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5)土地估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0112011 年年1.1.简述实现土地的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目标的主要途径?简述实现土地的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目标的主要途径?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与消耗在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与 环境等方面所实现的物质产出或有效成果。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应该是包括 社

6、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的最优。在中国,要实现该目标应 当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来展开具体的实践工作。(1)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结构,使农地和非农地相得 益彰。(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留适量耕地相结合(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结合(5)开发利用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协调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 可持续利用总之,通过先进技术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念的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促进土地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综合效 益最大化。2.2.简述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特征?简述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特征? 目前,我

7、国农业大都是精细耕作作为特点的劳动集约型。其特征是: 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固定资产低 劳动者人均生产量低,单位产品所包含的物资成本低 单位土地面积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强3.3.简述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对策?简述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对策? 一、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来看, 应该使土地权属具体化,既要将现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形式,具体落实到 每块土地上; 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或代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原则上应由独立核算的 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来充当; 土地的集体所有者组织除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外, 还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处分权,即出卖、出租、出包、入股、抵押等权能, 以

8、便使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所有权权能能够比较充分的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 土地集体所有制,从而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及顺畅地流动和集中。二、从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方面来看, 应该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既不能否认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要求,也要使承 包经营权变成真正的使用权;4.4.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 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 内变动。 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 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 是

9、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 供给。5.5.简述认识城市土地级差地租的现实意义?简述认识城市土地级差地租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土地数量有限,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城市占地越来越多,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国家在向城市土地使 用者收取绝对地租的同时根据城市土地的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劣,征收不等量 的级差地租,不但可以缓解人地矛盾,而且可以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的开发和 利用。(2)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国家通过向土地使用者征收地租,把分散在 各部门、各企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

10、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地租的形式集中起 来,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3)有利于市场中企业的公平竞争。 6.6.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供地平衡?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供地平衡? 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 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 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 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 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20102010 年年 无简答无简答

11、20092009 年年1.1.简述农业土地分区利用理论及其应用?简述农业土地分区利用理论及其应用? 分清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区 剔除所有禁止建设区 尽量安排建设到允许建设区同一分区中,要根据土地利用进行调整2.2.简述土地税收的主要功能?简述土地税收的主要功能?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土地征收 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引导土地利用方向 调节土地收益分配3.3.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其主要应用。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其主要应用。 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资源)配合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其中某 些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如土地面积一定) ,而其他要素不断增加投入,起初每增加一 单位变动

12、要素所增加的报酬(即边际报酬)大于它前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报酬,至某一点 后,再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报酬总是小于它前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报酬。应用:应用: 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投入 如果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最佳点,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应把所有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的投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变动生产 要素类,求得这些投入的最适量 4.4.简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简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 (1)土地的自然属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 (2)土地的经济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 (3)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要求实行土计划利用。 (4)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土

13、地必须计划利用。5.5.简述级差地租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过程。产生的条件与过程。20082008 年年1.1.简述土地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简述土地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及其关系。 对象:1、首先要明确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有三个主要领域 土地利用经济: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土地制度:制度的制定是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价值: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 从研究领域看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即包括两个方 面: 生产力组织:土地要素与其他

14、要素的配置,包括时间和空间 生产关系调节:土地收益分配和权属转移中的土地关系的协调。2.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内容。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内容。 (1)在土地资源数量配置上与土地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 (2)在土地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禀赋相适应。 (3)在土地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 3.3.简述公平交易价格应满足哪些条件。简述公平交易价格应满足哪些条件。 4.4.简述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简述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5.5.简述价值形态土地的变化规律。简述价值形态土地的变化规律。 6.6.简述土地还原利率的主要计算方法。简述土地还

15、原利率的主要计算方法。(1)市场法。市场法的原理是将估价对象与在估价时点附近已经发生交易的 类似不动产加以比较对照,从已经发生交易的类似不动产的既知价格,修正、 调整得到估价对象最可能实现的合理价格的一种方法。(2)成本法。是先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然后扣 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3)收益法。是运用适当的资本化率,将预期的估价对象不动产未来各期的 正常纯收益折算到估价时点的现值,求其之和得出的估价对象不动产价格的一 种估价方法。(4)假设开发法。又称预期开发法、剩余法、倒算法、余值法。该方法是根 据预算对象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最佳最有效设计,然

16、后预测开发完成后的价值, 估计建筑开发成本、投资利息及正常利润后,从预测的开发完成价值中,减去 建筑开发成本、利息、利润、税金等,倒算出待开发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 或价值的方法。0707 年年1.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 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 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一定的交通条件。2.2.简述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简述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第一圈距市场最近,种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以及种植饲料、土豆等; 2.第二圈发展林业,因为它的产品量大、运费高; 3.第三圈以非常集约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并实行二年轮作; 4.第四圈种植牧草、放牧,以及粮食,不实行集约生产; 5.第五圈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 6.第六圈放牧,也可发展粗放的种植业。3.3.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3)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