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7625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毕 业 论 文题题 目目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0817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2011-05-16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摘要:第 2 页 共 7 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传统的交通基础产业,其单一的装卸服务已难以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珠三角港口必须转变观念,以传统服务为依托,逐步向物流领域延伸,不断扩大利润来源,以带动港口新一轮的发展相同的地缘条件导致不同层次港口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摆脱竞争,珠三角

2、港口必须积极开展以现代物流为特征的信息服务和全程服务以吸引客户,促进港口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港口产业港口产业 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 发展发展一、腹地经济规模腹地经济规模 据中新社报道,22 日开幕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代表广东省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 2010 年广东省全省生产总值达45636 亿元人民币,是 2005 年 22557 亿元的 2 倍,已先后超过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广东省在 2010 年充分发挥外经贸政策集成效应,联手港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达 7847 亿美元,5 年年均增长 12.9%。其中出口总额达 45

3、32亿美元,5 年年均增长 13.7%。5 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906 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 3.5 万户。 2 2、港口组成与布局港口组成与布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该地区港口群依托香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在巩固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相应发展汕尾、惠州、虎门、茂名、阳江等港口,服务于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表 1 珠三角地区港口布局规划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服务区域港口运输系统广州等港口的公用码头和电企业自用码头共同组成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干线

4、港 ,由汕头、州、虎门、珠海、中山、阳江 、茂名等为支线喂给港组成集装箱运输系统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包括汕尾、惠州、虎门、茂在巩固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形成与香港港口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服务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惠州、茂名、虎门港等港口组成港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第 3 页 共 7 页以广州、珠海港为主布局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广州、深圳港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其它港口组成粮食中转储运系统以广州港为主布局商品运输系统名、阳江等港口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以深圳、广州、珠海等港口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

5、转及油轮运输设施该地区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由广州等港口的公用码头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共同组成;集装箱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干线港,汕头、惠州、虎门、珠海、中山、阳江、茂名等为支线或喂给港组成;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由广州、深圳、珠海、惠州、茂名、虎门港等港口组成;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珠海港为主;以广州、深圳港等其他港口组成的粮食中转储运系统;以广州港为主布局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珠海等港口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邮轮运输设施。三、三、港口群营运分析港口群营运分析珠三角港口群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吞吐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为其提供了丰

6、富的箱源。广东2010年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3437 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619.76 万TEU,增长21.3%。其中,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834 万吨,比上年增长9.7%;集装箱吞吐量920.36 万TEU,增长38.3%。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209 万吨,比上年增长15.4%;集装箱吞吐量2110.38 万TEU,增长14.3%。四、四、主要港口对比分析主要港口对比分析2010年发展改革委关于珠江三角洲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的汇报。会议指出,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低

7、水平重复建设;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建立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三要完善港口功能,处理好港口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要注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港口建设和改造,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要保护海岸资源,提高岸线使用效益。(一)广州港(一)广州港第 4 页 共 7 页广州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既有中心城市和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依托,通过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还可沟通与华南、西南的联系,发展集装箱运输具有十分有利的位置,广州港曾经是华南地区的运输枢纽,然而受进港

8、航道水深制约,最大通行船舶为2 万吨级,难以满足国际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从而使其华南区域型集装箱枢纽港地位逐步为深圳港所取代。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GCT) ,是由广州港务集团和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共同投资组建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公司。于2001 年成立,管理和经营新港、新沙2 集装箱码头共6 泊位。在GCT 集装箱公司拥有的6 个码头中,2.5 万吨级泊位1 ,3.5 万吨级泊位5 ,码头面积达20万平方米,配备包括4 台岸壁式集装箱装卸桥在内的集装箱专用机械,机械种类齐全;广州港依托距离集装箱生成腹地较近的优势,使其在承担低附加值、对运价敏感度较高的货运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近

9、几年主要航线开通,广州港已发展成为一个内贸集装箱的枢纽港。目前广州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重点放在南沙港区,南沙港区距离国际主航道仅60 千米,2008年航道水深将疏浚至15.5 米,今后规划疏浚深度19.2 米,南沙港区的规划建设完成是广州港从内河港向海港跨越的需要,也顺应了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泊位深水化、专业化的需要。表表 3 广州港主要港区设施广州港主要港区设施新港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泊位(个)334泊位总长度(米)6596401400前沿水深(米)-12.5-12.5-13岸吊(台)6614龙门吊(台)161846(二)(二)深圳港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际

10、航运中心,深圳港目前拥有500 吨级以上泊位143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7 个,专业集装箱泊位23 个,码头岸线总长度2.4 万米全港综合设计吞吐能力10692 万吨,其中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912 万TEU。目前,深圳港已形成了东部以盐田、下洞、沙鱼涌港区为主,西部以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为主的东西部两大港口群的总体格局。深圳港目前经营国际集装箱业务的港区主要有四个:盐田港、蛇口港、赤湾港和妈湾港,除妈湾港利用多用途泊位开展国际集装箱业务之外,其余三港区均有专用泊第 5 页 共 7 页位。主要港区的设施状况见下表。表 4 深圳港主要港区设施状况盐田港(一、二、三期)蛇口港赤湾港面积(

11、公顷)208106.0852集装箱泊位979泊位长(米)375025503100岸边水深(米)14-1612.5-1614.5-16航道水深(米)14-1615.813.5岸吊412835龙门吊166821082010年深圳港生产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平稳增长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5.6%;集装箱吞吐量2110.38 万TEU,增长14.3%。2港口基础设施和设备技术改造有新突破蛇口三期7#泊位及盐田三期扩建11#泊位已试运行、铜鼓航道主体工程已交工验收、西部公用航道已开工建设;五五 珠三角未来发展趋势珠三角未来发展趋势1 区域规划的目标

12、 随着中国市场体系的完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通基础的完善、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内很多区域经济规划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划。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考虑的不是当地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状况和投资大环境。 国际经验和珠三角洲港口群的实践表明,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并非要求行政一体化。在布局结构方面,珠三角分别都是有一个中心城市作为龙头,其他次中心城市服从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东莞、佛山、珠海、江门、中山汕头、湛江为次中心。珠三角目前的区域规划影响了其聚集力和辐射力的发挥,所以珠三角在未来应该在东、西、北三个区域内重点建设几个城市,使他们成为经济发展的次增长极,带动整个

13、经济区的发展。近期来广州、深圳和香港之间协同构造“大珠江三角洲” ,努力打造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并提出包括南方 9 个省市和第 6 页 共 7 页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92”泛珠江三角洲概念,都是市场力量突破行政区划,进而主导区域分工的典型。通过珠三角概念的扩大,经济发展能得到有效提高,珠江三角洲可能会再度迸发出新的活力。 2 发展模式改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起飞时的发展条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发展条件的差异也造就了三角洲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珠三角毗邻港澳,和海外众多华侨联系密切,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高,对珠三角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珠江东岸的发展与香港

14、制造业向大陆的扩散直接相关,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又叠加了中国台湾等地区的 IT 产业转移形成了目前的轻型制造业基础。珠江西岸早期的发展则以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内生性集聚和进口替代为主,市场指向主要是国内。产业结构应适应当时中国的市场需求,主体是轻型制造业。早期的珠三角发展模式在战略上出现了急功近利,主要是来料加工模式及“世界工厂或车间” ,依赖从农村走出来的廉价劳动力,维持低成本,以“赚中国工人的钱”崛起。近年来在政策与地理优势逐渐弱化的情况下,能源不足、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等困扰开始出现。 于是珠三角应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改革。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改为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

15、创新模式,是一种通过引入系统外部变量,打破系统原有均衡,加速整个系统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变迁。珠三角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胆、最成功的尝试,就是在与港澳以及东南亚紧密联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直接参与了国际产业链的调整与循环。由此引发了体制全面创新,目前正以海外上市、融资租赁、OEM 加工(如格兰什)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逐步扩大外向型比例,同时它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珠三角港口群还应强化优势、弱化劣势,充分利用京广、京九铁路扩大与内陆腹地资源和产品贸易。并通过湛江港加强与大西南的联系,充分利用桂、黔、滇三省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区域辐射和横向协

16、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进高技术产业等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 珠三角目前的轻工业和制造业比较发达,而化工、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滞后,所以必须发展与之配套的上游工业部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珠三角未来工业的发展要第 7 页 共 7 页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支柱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同时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物流配送产业、信息服务业、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活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将成为广州市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布局汽车制造、电信设备业、新材料等七大重点行业。随着本田、丰田、东风日产以及其它汽车基地的相继投产,广州已成为国内又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3 政策的扶持2009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发展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