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72675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5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010 篇篇 第一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以“慕课”这一现代传媒的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模式相比较而言, “慕课”的优势及其独特性表现在:第一,开放整合性。 “慕课”开辟了网络教育的新渠道,更能迎合大学生的特性。第二,资源保障性。强大的信息系统能为教育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三,自主灵活性。赋予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所,也可对不懂的地方多听几遍或者放慢,也可跳过比较容易的部分。同时,打破了年龄

2、、班级、学校、国家等界限,使学习呈现社区特征。但是,作为一种虚拟教育传播途径,这些优点不足以取代校园学习,因为校园里存在的师生面对面交流争论,对学生综合素养锻炼更大,比如参与倾听的能力、说服的能力、谋求共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为此,需要教育者探索并构建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慕课”形式的实效性的保障路径。一、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实效性不足的表现面对这种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教育本质是否偏离、教育成效可否达到预期、教育反馈是否真实、教育优势能否成分发挥等都是突出问题。具体而言,其实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55效性不足表现

3、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形式化严重。 “慕课”的形式其实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相应就继承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分布式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从教学论的视角, “慕课”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的教学,程式化的教学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无法触动心灵,也就难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及时互动,教学内容输出与教学效果反馈链条断裂,自然无法真正实现“引导式”授知。2)教育信息更新缓慢,滞后期较长。作为

4、信息的接受者,大学生有时感受不到慕课的便捷性,而不对称的信息交换与严谨性的缺失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与不准确,如 2015 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材是 2015 年新编定的内容,而慕课上的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若不能密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点,慕课只能做到“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效果,再有高科技的信息系统作支撑也不能保证其教育效果的实质性落实。3)教育约束力不够有力,失范性突出。学生在接受信息时往往不能和周围人一起分享与讨论,即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探索,慕课的兴趣随之也就会减淡。加之此形式本身对学生的约束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55和

5、监管也存在漏洞,即使安装了“防偷懒”软件,也无法得知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情况和理解程度,更不能保证大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能否坚持以往“人际沟通”范式,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越来越虚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就会变得散乱与松懈。二、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实效性不足的因素分析从以上的问题梳理可以看出,当前慕课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和提升空间,从慕课的整个过程来深入分析其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信息不畅通。慕课的自身特性使得在与传统教育接轨时,出现实效性不足的现象。一是慕课对信息的呈现简单直白,无法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如同应付了事一般。而且页面和功能设计不关注用户的体验感受,功能单

6、一且缺乏互动性,吸引不了学生持续的关注度。二是信息发布缺乏创新。因为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慕课发布的内容持续的周期性较长,更新慢,难以与当下热点衔接起来,没有传统课堂及时交互的优点,也无法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使得这种优秀的教育平台成为“鸡肋” ,学生的持续关注度不高,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2)教育氛围不浓烈。慕课虽有诸多优点,但并不会降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授课的吸引力。一是因为传统的课堂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师生们一起面对面的一种交流、一种锻炼,这种共同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55学习的经历不是网络课程可以做到的。二是慕课的传播信息没有情

7、感的交流,更多的是传播者的“自话自说” ,进而忽视了听者的感受和“育人”的本质,而且有些东西学生在网络和其他传统媒体工具上都可以阅览,有时真的无法吸引受教育者的观看欲望。3)教育参与度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慕课的形式不太符合学校“授知育人”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追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时难以调动。一是监管不到位。学生极有可能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中逐步脱离教师权威的控制,使得大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容易产生“投机”心理,走走过场,打打游击,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做法,引发高校德育方法的“可空性危机” 。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慕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就是一种“群内共享” ,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和在线答疑解惑的机会

8、不是很多,即便有也只能是在有限的某个时段的短暂性互动,信息反馈不及时,学生毋庸置疑是“被潜水” 。这样死气沉沉的教育平台失去了它本应该发挥的优势与功效,失去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学生的参与性自然不高。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实效性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方式要突破当前现实困境的路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实际内容。其一,增加内容趣味,提高教育灵活度。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成功的教育在于将学生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55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为此,慕课要努力推行一种“精华式” 、 “精讲式”和“

9、贴近式”教育,坚决杜绝内容讲解的“泛泛而谈” ,观点阐述的“人云亦云” ,借鉴意义的“漂浮不定” ,力争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其二,加快内容更新,提高教育与时性。首先,改进或是改变传统的板书方式,增强慕课基本表现元素的生动性和活泼性,除图片、表格外,增加链接、动画的应用。其次,加强对慕课教师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停留在道德知识的宣讲上,而忽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平台建设。其一,开发师生互动平台,强化沟通效果。互动内容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心理即时动态,给予学生最大的资源提供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其

10、二,促进教师全面参与,增强指导功能。高校应积极构建“双师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双师”指慕课上的主讲教师和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协同”就是将这线上线下,一里一外优势职能整合起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进行。作者:姚红军 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第二篇一、优秀传统文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优秀传统文学在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上存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55在着许多突出且明显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教育体系的模式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汲取传统文学的道德意识或者价值理念,两者的融合并

11、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首先,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缺少融合衔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缺少必要的融合衔接,这就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学一直徘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围。两者缺乏融合衔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僵化机械的融合,也就是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虽然也讲授优秀传统文学,但并没有对传统文学的意义、文化内涵、概念范畴、时代内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教师们只是点到为止,而学生对传统文学的接受也只是囫囵吞枣而已,这样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传统文学、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也没有让学生对传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实际上容易让学生产生价值上的偏颇。二是有的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过

12、度的阐释,这种过度的阐释实际上带有娱乐性和低俗性,也就是有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恶搞”的方式对传统文学进行解读,这在实际教学中非但不能起到教化作用,反而弱化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尊敬感。毋庸置疑,大学生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学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不过这种过度的阐释则不利于两者的衔接,同时也消融了优秀传统文学的实际教化功能。其次,传统的教学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55模式使得两者融合存在隔阂。目前“填鸭式” “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充斥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课堂,这在本质上不仅不利于两者之间的融合,同时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

13、是扮演着一个“传输者”的角色,他们只注重对传统知识的传递与说教,就是将必要的知识点原原本本的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学的精华或者是内涵真正地传达给学生,这样如”死水”般的教学并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兴趣,进而也谈不上学生对传统文学的接受和理解。 “填鸭、说教”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从而也就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最终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学生的兴趣是传统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关键与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4、和浸染。二、优秀传统文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运用的途径优秀传统文学中包含着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思想底蕴,在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形成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必须积极有效地探索两者相互融合的途径方法。首先,寻找两者融合的切入点。优秀传统文学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5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迟迟得不到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两者之间缺乏一个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的核心就是学生和老师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觉意识,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对传统文学的思想内涵、话语内容、精神蕴藉等进行深入的

15、挖掘并积极转化且合理地运用到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意识、人格魅力以及爱国情怀,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传统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传统精神的传递,精神的熏陶和渲染可以使得大学生在内心里对传统文学、文化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还要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创新,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始终秉持着“关照古今”的教学思想,在现代与传统的互动中重新诠释和挖掘传统文学的思想内涵,最终在根本上完成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和发展,从而使得传统文学重新焕发它的生命活力。其次,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优秀传统文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融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和老师在双方平等、平行的地位上进行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