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72515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参加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民勤实验中学刘建刚2014 年 8 月 12 日至 13 日,在兰州五十一中多媒体教室,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甘肃省义务教育新教材(九年级数学)培训” 。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万新才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九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

2、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数学基础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数学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

3、观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数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数学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数学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数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研究的“基本套路” ,加深对数学核心内容的理解- 3 -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

4、别注意挖掘数学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概括过程、数学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领悟数学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

5、概念的概括过程、数学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 4 -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

6、实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6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训练系统例题定位典型性、示范性习题的定位为教科书构建训练系统练习、习题就是给人做的内容,练习、习题、复习题构成了教

7、科书的训练系统。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对内容理解的逐步深入,双基的落实,能力的提高。正文、习题- 5 -是一个整体,习题是正文的自然延续,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的。例习题整体考虑,加强基础题,注意题量、梯度。教科书的习题与中考题的定位不同,但教科书的习题可以兼顾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顾的内容越多) ,但绝不等同于中考题,注意了对中考题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训练本节(章)的核心知识。三、对教学的一些建议1.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整体是事物的一种真实存在形式。数学是一个整体。数学的整体性体现在代数、几何、三角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也体现在同一部分内容中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上纵向

8、联系、横向联系。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概念要逐个学,知识要逐步教。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2.“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理解数学就是要了解数学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把握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价值观资源。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是什么”;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概念体系中认识核心概念;- 6 -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教材中的例题是经过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顺序不应

9、随意调整;例子不是不可以换,但换的时候要想清楚理由。4.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5.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数学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不要把数学教学蜕化为“解题教学” 。提高思想性的做法- 7 -加强“先行组织者”的使用,

10、加强研究方法的指导。加强过程性。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展示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6、提好的问题,设计自然的教学过程问题引导学习提好的问题,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设计自然的过程体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再创造)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核心是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数学的本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好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维需要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完成关键的概括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独立思

11、考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充分的时间。7.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微观上看,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教育,重在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数学- 8 -教育的科学价值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性(理性地思考、求证) ;抽象性(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 ;对事物主要的、基本的属性的准确把握。从宏观上看,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教育,重在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理性探索精神则是数学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一、积极体现课标理念 彰显教科书育人价值(一)理解教材 尊重教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教学理念的一次转变,但有时会错误的理解教材,把自己当作教材

12、的唯一主宰者,任意妄为地改变教材,仅仅把教材当做自己教学的引子,这样会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与品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思维过程只有先真正的理解了教材的设计意图,才有可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二)合理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教材不等同于教学设计,由教材到教学设计能综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的本质,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还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程1重视核心概念,突出思想方法。2精心设置问题,拓- 9 -展教学过程。问题是数学

13、的心脏,数学教学的有效就在于教师预设合理的问题教材既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也供学生阅读自学,所以虽然设置了很多引导性问题,但知识的主体内容有时还是会以叙述来呈现这就需要教师把一个大问题细化成“问题串”,围绕概念的核心提问,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提问,指明研究的方向,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注重前后联系,统一教学思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教材在编写时非常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统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势必带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统一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关注不同章节内容间贯穿的同一思想或方法,统一教学思路,才能实现学生对数学认识的螺旋式上升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是教材发挥作用的关键教材建设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参与新课改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换,而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全方位的整体变革。教师在这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要勤于学习、要善于学习,要进一步学习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竭尽全力。-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