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72142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厦门市“十三五十三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厦门市建设局厦门市市政园林局2016年7月I目目 录录序 言.1一、“十二五”取得的成绩.2(一)城市布局优化态势逐步形成 .2(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3(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 .5(四)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 .7(五)城市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8二、机遇与挑战.9(一)面临的机遇 .9(二)面临的挑战 .11三、总体思路.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3(三)发展目标 .14四、主要任务.19(一)优化城市建设布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9(二)完善市政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提升 .20(三)构建梯级交

2、通网络,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23(四)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共同缔造美丽厦门 .25(五)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7(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城市防御能力 .29(七)建设特色人文城市,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30(八)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31五、保障措施.33(一)完善城镇建设协同机制 .33(二)健全城镇建设法规体系 .34(三)落实多规合一制度建设 .35(四)创新城镇建设管理模式 .35附表.371序序 言言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美丽厦门为契机,步入了提前全面建

3、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十三五”时期是厦门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核心期,是全面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关键期,是加快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重要阶段。根据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厦发改规划2015192号)要求,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厦门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等内容,通过科学分析新阶段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未来五年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研究提出未来五年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以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

4、、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为厦门市未来五年的城市建设构建发展蓝图。2一、一、“十二五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取得的成绩(一)(一)城市布局优化态势逐步形成城市布局优化态势逐步形成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践了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践了“ “多规合一多规合一” ”的规划理念。的规划理念。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指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容量,进一步划定了厦门市三区四线管制空间和规划范围,将全市1699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划分为981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64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增长边界、78平方公里的海域滩涂。“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机制”的“多规合一”改革的推进,为解决厦门自身规划冲

5、突、优化国土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审批效能铺平了道路,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探出了一条新路。二是城市空间布局得到持续优化。二是城市空间布局得到持续优化。厦门逐步突破现有的空间和交通的瓶颈,充分利用土地的“可生”优势,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城市功能更加集约化。逐步形成了海湾型城市框架,更大幅度地迈开“跨岛发展”的步伐,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初见成效。同时,厦门进一步明确了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与角色,进一步发挥对台地域战略优势,加快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推进山海协作、融合发展,提高了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周边区域共同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三是片区主体功能定位趋于合理。三是片区主体功能定位趋于

6、合理。岛内城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施产业“优二进三”,稳步推进一批“三旧”改造项目,抓好两岸金融中心、五缘湾、国际邮轮中心等片区开发建设,“跨岛3战略”成效明显。加强传统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保护与功能提升,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和城市魅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品位。在本岛城区功能持续提升的同时,海沧、集美新城基本形成,同安、翔安新城框架初步确定。岛外四大新城突出沿海湾布局,通过完善公共配套,积极拓展东部市级中心,加强产城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环境,促进形成集聚效益。(二)(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

7、269.1亿元,201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9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共完成3项岛外扩展造地项目,实现围填造地338.79公顷,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共计完成50项,岛外拓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厦门市启动“环湾放射”快速路网的新一轮改造,滨海旅游道路、生活客运通道、产业货运通道三条交通主轴线选线工作已全面完成,厦蓉高速、海翔大道等重要通道主线贯通,仙岳路与成功大道立交工程、海翔大道、滨海东大道等项目加快施工,各干道沿线工程改造工程已逐步展开。厦漳高速(厦门段)改扩建工程、国道3

8、24路面改造工程等3个车购税补助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与漳州、泉州两市交通衔接工程也全面展开。还有大批在建项目和计划项目已全面展开工作,为“十三五”公路建设创造良好局面。4二是公共交通建设不断推进。二是公共交通建设不断推进。厦门市以公共交通优先引导城市交通发展,通过城市快速通道建设、交通组织完善和效率提升等系列“组合拳”,积极破解了“交通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方便市民出行。厦门市翔安机场选址获批,完成6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高崎机场T4航站楼建成启用。火车站南站及市政配套工程建成启用。轨道交通1号线全面开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开工,轨道交通3、4号线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

9、划,结合近年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并启动第二轮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三是水利水务建设不断提升。三是水利水务建设不断提升。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工程已经完成,石兜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石兜水库输水管工程、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正在施工中,汀溪水库群至翔安输水等工程已完成立项工作,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莲花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国际领先、国内首个远海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并试运行。四是供水能力不断加强。四是供水能力不断加强。厦门市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满足社会需求、提高饮用水水质为目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净水厂预警监控体系工程已经全面建立。至2015

10、年年底,共完成各类新建改建给水管道约1276公里,累计完成工程造价约42.82亿元,“十二五”规划期间,新增水厂制水能力38.9万吨/日,我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71万吨。五是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大。五是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年底,厦门市完成5投入运营的大型污水处理厂7个、污水处理站3个,澳头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8.21万吨/日并稳定达标排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1%,出水水质100%合格。新建污水处理站进行再生水回用,集美新城片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投用,四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再生水处理项目新增规模7万吨/日,出水水质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六是环卫设

11、施建设持续完善。六是环卫设施建设持续完善。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基本建成,东部固废处理中心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建成三个环卫综合处理基地,完成垃圾转运车辆改造和环卫车辆统一标识工作,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普及率逐年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七是燃气供应能力不断加强。七是燃气供应能力不断加强。厦门市不断加快城市燃气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清洁的天然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燃气管道安装总长度从2011年的1582公里增加至2015年的2477公里,运行长度1760公里,管道天然气用户43.7万户,其中居民用户43.58万户,工商业用户1268户

12、。瓶装液化气用户约57万户,其中居民用户约54.4万户,工商业用户约2.6万户,基本完成厦门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一期工程建设任务。(三)(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划定生态控制区981平方公里,全市开展“四绿”工程,植树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500亩,新增园林绿地2631公顷、改造提升13606公顷,完成林分修复补植4919公顷。启动海沧大屏山、翔安香山等郊野公园建设,完成环筼筜湖步道系统改造提升,建成环岛路、湖边水库等绿道136公里。率先全省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岛外四个区全部获得国家生态区命名,后溪等14个镇获得国家生态镇命名,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创建全覆盖。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二是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厦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2017),制定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四项减排指标均超过减排计划。完成明达玻璃等企业脱硫脱硝除尘,严管建筑废土砂石,整治渣土车,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3.4万部,基本完成全市118家加油站、8家储油库油气污染治理任务。下达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加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