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部书院史古籍文献:1、[宋]张栻:《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 , 《南轩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1987 年版 张栻(1133—1180) ,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 汉州绵竹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 有《南轩集》留世 提要: 该篇主要讲述了岳麓书院先后经朱洞之、李允则建立后,闻 名于天下,后因兵事战乱而尽毁乾道元年,刘候珙为安抚湖南,遂召集儒雅而重建岳麓 书院岳麓书院的宗旨在于传道济民,进一步说就是“仁” 仁,即人心,是天下万物的主 宰求仁之难,必须通过学才能明白所以,重建岳麓书院的目的便在于教化庶民,以达 到求仁的目标 2、[宋]马端临:《天下四大书院》 , 《文献通考》卷四十六,中华书 局,2011 年版 马端临(1254—1323) ,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 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 该文 指出宋朝的四大书院为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及岳麓书院作者主要概述了 四大书院的建制始末,并阐述了书院之所以兴盛,一是由于当时乡党之学为贤士大夫所建, 多胜于州县之学,二是宋统治者多对书院赐额赐田,以鼓励其发展。
从作者的论述中可窥 见当时书院多以朝廷赐额赐书为荣,为官方所认可的主要教学机构 3、[宋]马端临: 《宋初四书院》 , 《文献通考》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11 年版 马端临(1254— 1323) ,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 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 该文指出宋初四书院为庐山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及应府书院,此外还有茅山书院作者主要讲述了书院的监管者、朝 廷的封赐及书院授徒的规模等需要指出的是,四书院的学徒数目多为十百人,可见宋初 书院并不是特别兴盛 4、[宋]魏了翁《靖州鹤山书院记》 , 《鹤山集》卷四十七,上海 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年版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父, 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学者庆元五年进士,多次被贬官后又诏回推崇朱熹理学并 创立鹤山书院,授徒讲学,有《鹤山集》等留世 提要:这篇文章讲述了鹤山书院的建 立者因仕途不顺而在山间建立了鹤山书院,及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描绘了书院环境的 宁静优美作者还指出书院所培养的“士” ,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于“德”与“孝” ,具 体的说就是“明善诚身” 、 “顺亲信友” ,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臣子显谏而君王不疑及报答父 母亲恩。
5、[宋]吕祖谦《丽泽书院学规》 ,见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学规》 ,湖南大学出 版社,湖南,2000 年 10 月,第 31—32 页 吕祖谦(1137—1181) ,字伯恭,寿州人,人 称东莱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创立 “婺学” ,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提要:该学规主要对学子的德行、日常生活、 课堂端容、从师礼仪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书院要求学子必须以“孝弟忠信”为德行之 本,会讲时妆容必须端而肃,对老师也要永远以礼相待在日常生活中,学子须得做到毋 亵、毋谀、毋妄、毋杂、毋狎非类、毋亲鄙事等若违反学规,则依据其严重性给予“规” 、 “责” 、 “吿于众” 、 “除籍”等处罚 6、[宋]王应麟:《天下四大书院》 , 《玉海》卷一百六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 王应麟(1223—1296) ,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南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历任 太常寺主薄、通判台州等职,因正直敢言而遭罢黜辞官回乡后专意著述,著有《玉海》 、 《困学纪闻》等 提要: 该文主要讲述了宋朝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记嵩阳书院的建立演变过程。
作 者指出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人无处求学,于是结伴选择胜地,建立精舍后来文风日盛, 儒学大家也授徒讲学,士人尽求学于书院之中朝廷褒奖这种行为,于是多赐额赐经,以 鼓励书院的发展白鹿洞、岳麓等书院便是书院中声名最为显著的,成为当时的四书院7、[宋]欧阳修:《集贤殿书院》 , 《新唐书》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75 年版 欧阳修(1007—1073) ,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等留世 提要: 该文主要以编年的形式叙述了唐朝集贤殿书院的发展历史,由乾元院发展至丽正书院,再 更名为集贤殿书院所经历的官员设置及官员职能的变更此文还指出该书院的功能主要在 于修撰官掌刊缉经籍,校理典籍,收集遗逸图书及贤才之士等其实际为皇家的的藏书之 所,并兼为皇帝等解释史籍疑义 8、[明]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 《王文成公全书》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 版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明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有《王阳明全集》 、 《传习录》等传于留世。
提要:该文论述“经,常道也” ,其主于身就是“心” ,其见于事则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夫妇之别、长幼秩序,并指出“六经”即“吾心之常道也” 作者进一步指出后世“六经” 不明于世,其缘由在于世代累积的邪说、侮经、贼经之弊,这也是尊经的缘由所在吴君 瀛拓稽山书院,于其后建尊经阁,其旨在于“正经”以使庶民兴 9、[宋]袁甫:《重修白鹿洞书院记》 ,李才栋等编《白鹿洞书院碑记集》 ,江西教育出版 社,南昌,1995 年版,第 13—17 页 袁甫,字广微,号蒙斋,庆元府鄞县人,生卒年 不详,宋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师从杨简,主张“万物与我心契” ,为甬上陆学二传弟子之一, 有《蒙斋集》等传世 提要:该文主要论述“讲学”于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及其教化世人的作用袁甫指出, 前代群邪得志、流毒生灵,皆源于学问不立,正道不得以明朝廷若想与三代同长久,则 必 由讲学始作者自述建立象山书院、白鹿书院,为的是传南轩、晦庵、象山等先生的问辨 之 学,其旨在正谊明道,使士不昧所趋,最终达到有益于国家的目的 10、陈谷嘉、邓洪波编: 《中国书院史资料》 ,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1998 年版陈谷嘉为湖南大学历史教授, 长期以来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宋明理学、书院文化三个研究领域。
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 麓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书院文化研究 提要: 该书主要收集了从唐代到近代的关于中国甚至国外古代书院的文献资料,是关于中国书院 发展史的资料汇编它按内容和时间先后分章节编排,详细的收录了各个时代关于书院的 记录,从中可以窥见书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制度演变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尽, 是研究书院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0 部书院史著作: 1、杨步生:《岳麓书院山长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86 年版 杨步生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曾兼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提要:我国书 院始于唐而鼎盛与宋,其中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而闻名天下书院之所以历经千 年而不衰,主要是由于一大批山长掌教和教学于此该书主要考证岳麓书院历届山长,对其五十三名山长的生平、教长岳麓书院的教育活动和理论贡献及其学术成就等方面,都进 行了详细的考证作者所引资料丰富翔实,特别是地方志、家刻本等资料,对于研究我国 古代书院教育价值极大2、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宋元明清书院的演变及其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 1981 年版 章柳泉(作者简介未查到) 提要:宋元明清的书院在我国教育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该书是一本论述我国书 院制度内容、沿革和发展演变的专著作者首先总论书院的涵义与特点,后又以宋元明清 为阶段,分别叙述各时期书院的建置、传授的内容、传授的方式和学风等方面的演变,基 本展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全貌该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理论确当,是一部较为系统地 书院史专著3、李国钧:《中国书院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1994 年版 李国钧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和教育文献整理 提要:该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书院制度、书院教育学派及人物的教育思想在阐明书 院教育制度和教育流派的成因、演变、发展及其影响的同时,把书院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流派放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上分析,深刻分析了自唐代至清代书院的建置 和学派的特点这本书做到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面的研究和点的深入研究相结 合,是一部涉及面广的书院史专著 4、季啸风主编《中国书院词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1996 年版 季啸风(作者简 介未查到) 提要:该书是中国书院研究的专业工具书,收集并介绍了从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全国各 地有史料可考的书院 1600 多所,正文以分类编排的方式收录了中国书院及其相关人物、学 派、制度、事件、文献、研究著作等词目 3683 条。
对于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或诸说并存, 或以一说为主而兼述他说该书收录范围广,资料充分,是一部研究中国书院的重要专著5、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商务印书馆,北京,1998 年版 王炳照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教育思想、孔子、书院、蒙学 等方面研究提要:该书主要介绍了书院的起源及之后宋代书院的兴盛、元代书院的官学化、明清书 院的发展衰落的概况,简明地阐述了中国书院发展流变的历史并着重介绍了各朝代主要的 书院这本书叙述了书院的流变,是一部简明易懂的书院史,但也存在所述过于笼统,缺 少史料详证的缺陷6、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4 年版 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麓 书院教授兼书院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工作 提要:该书以书院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阐述了唐代书院的兴起、宋代书院的兴盛、元代 书院的推广与官学化及明清书院的进一步普及,叙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史此外, 作 者还注重对各个阶段书院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的总结与归纳,并同时介绍了各时代的典型书院的概况与活动该书内容系统而详实,做到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是一部全面、 系统 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
7、朱汉民,邓洪波:《长江流域的书院》 ,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4 年版 朱汉民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邓洪波 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兼书院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工作 提要:该书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古代书院的历史情况作者首先讲述了从唐至清代长江 流域书院的历史演进,再进而阐述了其书院藏书事业及其文化功能、刻书事业及其文化功 能和书院的管理制度,对书院概况进行了讲解最后作者将书院放置于长江流域的社会背 景下,讨论了书院与其周围的家族、村舍及士绅之间的关系,并略陈长江流域书院对海外 的影响这本书属于特殊地域的书院研究,充分研究了长江流域书院所具有的地域特色, 内容丰富8、李才栋:《中国书院研究》 ,江西高校出版社,南昌,2004 年版 李才栋自 1952 年至今一直从事于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中国书院研究史的教学与研 究提要:该书为李才栋书院文章的合集,主要广泛地讨论了书院史上的许多歧义较大的问 题,如白鹿洞书院真正规模、书院讲会与会将区别等这本书共精选了作者文章 41 篇,有 的是论文,有的曾提交学术会议交流,有的则是手稿。
作者所提观点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虽不是系统地讲述书院的性质与发展变化,但对后世书院研究仍具有很大启导 9、胡昭曦:《四川书院史》 ,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2005 年版 胡昭曦为四川大学历 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提要:该书以四川地 区书院的发展为主线,系统地陈列了唐代、宋代、元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