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资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68617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答: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纵观国外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其主要特点有:(1)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发展。 (2)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

2、化、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 (3)在教学方法、技术的改革上,注重多种方法整体效果的优化。(4)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教师培训,加强师资建设。3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答: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4

3、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答: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顺应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等社会改革的总趋势,与教育管理体制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改革相配套,是教育体制表现在课程领域中的又一深刻变革。有学者将其意义归纳如下:(一)是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原则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二)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三)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5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上。

4、第一,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这是他主学习的定位;第二,他主学习要不断转向自主学习,他主学习是一种过渡方式,这是他主学习的走向。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以下三方面含义。 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6、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2学生学习方式有接受型学习方式和发现型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有效协调两者关系。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5、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4。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7、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2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是用来界定教学活动的,也可以用来界定教学方案。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通常我们用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来简要说明教学设计活动的基本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确定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检验和评价解决方案的过程。8创造型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征?创造型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征?答:1.教

6、学目标多项化 2.教学活动主体化 3.教学方法灵活化 4.教学气氛民主化 5.教学过程动态化9、如何建立开放的课程、如何建立开放的课程答:一、观念的开放:1、体验的课程观。2、平等的师生观。3、三维的目标观 4、生成的教学观 5、发现的学习观二、教材的开放。三、主体的开放。主体的开放,指的就是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和学生的主体开放。四、教学过程的开放 。五、评价的开放。10、课堂互动教学四策略、课堂互动教学四策略一、双向设计策略。双向设计就是教师要设计教和学,学生也要设计教和学。二、互位教学策略所谓互位,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教师当学生,学生当教师。三、小组活动策略四、个人自学策略11如

7、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答:*所谓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所引发的思考。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的内容的一种深入思考的意识,批判、怀疑的意识,往往是教学活动中创新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个性等好处。*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2、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8、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四、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13、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中,自主探求、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1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3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14、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毫无疑问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牢固、熟练、深入地掌握所教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外,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努力体

9、现新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15、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第一步:激发导入,自学探究。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探究。16、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人的综合素质能否得到协调

10、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程度,而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又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创设情景,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2创设“激发矛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提问题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17、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个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产生愉快的情绪

11、。因此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18、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一般是在大小不等的学习合作小组内展开的。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由于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运用时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探究的。*一、开展丰富多彩讨论 1、研究协商。2、有的放矢。3。互相提问。4、动态分组。

12、二、及时调整合作方式。三、科学组织分层学习。19、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评价、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评价特征:1.教学目标多项化 2.教学活动主体化 3.教学方法灵活化 4.教学气氛民主化 5.教学过程动态化评价:评价是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导向和措施。按照评价的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我们应根据创新教学的特征和目标,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环节进行评价。20、如何培养创造力、如何培养创造力1指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羊本到学科前沿实践,努力拓展视野,打下扎实基础 2要求学生提高哲学素养,提升创造性思维品质哲学是关于世界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它是关于世界 3启发学生学会提

13、问,培养善于发 N,fq、提出问题、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喜欢尝试新方法、探索新道路的敏锐的感知与探索精神提问是学会创造的开端。4帮助学生排除和克服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各种障碍,敢于挑战权威5鼓励学生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与个性 6引导学生克服浮躁情绪、依附人格,确立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独立自主精神21、构建课程改革中新的评价观、构建课程改革中新的评价观现行评价观中的主要问题:现行评价观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上,都存在不符合评价本质和功能的内容,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第二,对教师的评价,通常与奖励、

14、评职称挂钩,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教师提高的发展性建议,缺乏针对性和重点指导。第三,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尤其是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上,仅以教师的教学为评价依据。新评价观的主要理念:新评价观提倡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仅仅是围绕学习这一把尺子,而是更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第一,对学生的评价,在考虑量化成绩,进行选拔的同时,更要将评价的功能从选拔、甄别转向促进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以升学率为标准,不能仅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22、 “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教学策略的教学策略一、情感互动,实现师生教学心理的和谐发展二、激活因素,实现师生教学氛围的和谐发展三、优化设计

15、,实现师生教学行为的和谐发展四、创设机制,实现师生教学互评的和谐发展23、 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发的变化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发的变化*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将十分复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适应新的变革。*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24、课改中教师的角色会有哪些变化、课改中教师的角色会有哪些变化*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6、在许多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教师应重新认识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转变为:1文化的传播者。2潜能的开发者。3学习的促进者。4发展的伴随者。5教育的探究者。25、课改中老师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课改中老师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一、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比如与家长的合作。26、如何进行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进行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系着课程实施的成效。一、突破传统课程实施的以教室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二、鼓励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三、确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制度27、师范院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