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55482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贴小孩入幼儿园注意事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贴转贴:孩子要上幼儿园家: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长应该注意什么注意什么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 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年生活环境的不同,幼 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 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 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 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 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 园生活的 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

2、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 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的环境, 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 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 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 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 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 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 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

3、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想 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 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 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 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 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 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 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 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 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4、。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 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 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 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 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 3 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 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 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 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 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

5、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 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 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 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 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 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 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

6、和幼儿 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 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 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 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 力和乐群性。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 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 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

7、孩 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接小孩接小孩时时“五要五要”和和“五忌五忌”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小孩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 在接小孩时,可以给予小孩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小孩自 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小孩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 另一方面,坚持让小孩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小孩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 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小孩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小孩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小孩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 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小孩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小孩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 的

8、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小孩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小孩紧张的 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小孩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分享快乐” 小孩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小孩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 是缓解小孩紧张的心理。小孩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小孩回忆 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 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小孩分享快乐, 有利于小孩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小孩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小孩沟通。聊一聊幼儿 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小孩讲他喜欢听的故事, 陪小孩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

9、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小孩在幼儿 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小孩的要求,积极 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小孩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 “一贯”的要求是十 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小孩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小孩在幼 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小孩在幼儿 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倡导小孩喝白开水, 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小孩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小孩回家后, 全家人围着小孩问

10、这问那,不仅使小孩厌烦,还会强化小孩入园的 “不适应”。因为小孩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 表现会直接影响小孩,使小孩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小孩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小孩, 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 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小孩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 纵”小孩。 四忌“零食补偿”一些家长惟恐小孩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小 孩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小孩更不好好地吃晚饭, 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小孩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 “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小孩的健康。

11、五忌“偏听偏信”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小孩有些不放心,会向小孩提出很多问题。由于 这一阶段的小孩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 答案。如,小孩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 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小孩在回答问题时 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小孩 回答:“尿裤子了。 ”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 ”据此,建议家长多 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小孩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 会。我是幼儿园教师,孩子初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会有明显的“分离焦虑”。 不仅是腼腆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有

12、些 内项不爱说话的孩子有时会对父母的依赖更大。我建议你做一下几件 事情: 1.提前带孩子去他即将上的幼儿园玩,次数越多约好 2.带孩子认识他的老师,最好有机会和老师一起玩,并让孩子感觉“老 师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老师。” 3.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请孩子独立和老师在幼儿园玩耍,父母假装去 取东西离开 13 分钟。 4.孩子独立去幼儿园时,为他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者每天都 会盖着的小被子。 5.告诉孩子自己要上班,小朋友长大了就像妈妈一样也要上班了。上 幼儿园就是去上班。如果白天想妈妈了就悄悄的告诉自己的小被子 (带到幼儿园的被子或玩具)妈妈就可以听到。或者在幼儿园发生了什 么高兴的事情也可以告诉小被子,妈妈也可以听到。 6.当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前几天,一定按时接送孩子,让孩子养成一 定习惯,放学后可以带孩子在幼儿园再玩一会,并问问孩子,“今天你 在幼儿园是不是特别高兴阿?”以积极的情绪按时孩子的心情。这样孩子在 12 周就可以很顺利的熟悉、适应上幼儿园了。家 长一定要坚持,最好在此期间不要因为任何原因中断孩子上幼儿园。专业指导你就坚持做一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