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51608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全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牛西午2007 年 3 月 30 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任务:一是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二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 1 号文件精神,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三是部署今年工作,加快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一、一、20062006 年工作回顾年工作回顾2006 年是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启动之年,是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我

2、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2领导下,全院职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院院“十一五十一五”发发展展规规划的制定划的制定顺顺利完成利完成。院“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全面阐明了我院“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明确了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先领域与重大专题,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对策与保障措施,为院所“十一五”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科研立科研立项项取得取得较较大大进进展。展。全院共开展各类研究课题 701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50 项,省级课题 331

3、项,院级课题 320 项,总经费 4450 万元。全院新上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30 项,争取经费 1580 万元。由我院牵头的“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立项,并争取到荞麦、黍子、莜麦、高粱等 4 个子课题的第一主持单位。这些项目的取得,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大本营的地位,为我院“十一五”科研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科技科技创创新能力新能力稳稳步提升。步提升。全院共鉴定科研成果17 项,其中 7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 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按期完成,通过验收。19 项成果获省级科技奖励,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1 项,

4、三等奖 7 项。74 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有 10 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2 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审认定品种数量和档次有了新的突破。全院有 6 项专利获国家授权,取得各类资质证书 6 个。在国家级学报发表论文 59 篇,其中 SCI 收录 9 篇,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科技产业稳产业稳步步发发展。展。种子苗木、饲料兽药、农药微肥、保鲜加工、科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科技产业收入稳定增长。全院种子生产总面积 12.8 万亩,总产量约 4300 万公斤,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创历史新高。饲料产业年销售预混料 13 万吨,实现产值 2 亿元,市场份额稳居省内第一位。科技市场经

5、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不断拓展科技服务领域,每年接待咨询新技术、购买新产品和新品种的农民数百万人次,年销售额达到 6 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4科技推广和扶科技推广和扶贫贫工作取得工作取得实实效。效。在全省不同类型生态区建立了十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试区,承担了全省 1000 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实施农村技术承包项目 16 项,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 10 项。院开发办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计划 20 周年管理先进集体”。定点扶贫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共培训农民 1.2 万人次,引进各类优良品种30 多个,扶贫点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科研基科研基础设础设施建

6、施建设设成效成效显显著。著。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十一五”开门红,全年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省发改委的基础建设项目 5 个,总投资 1641 万元。山西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到位资金 600万元;高粱所高产优质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产业化示范项目立项,国家补助 300 万元;植保所、土肥所、旱农中心实验室改造 141 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了我院的科研综合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稳稳步推步推进进。 。我院围绕改革和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着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高素质科研管理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高技能技术5工人等四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全院有

7、 23 人取得硕士学位,8 人取得博士学位。全院共培养在职硕士 173 名,博士 47 名;目前在读硕士 155 人,博士 40 人,人才学历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国国际际合作与学合作与学术术交流活交流活跃跃。 。中澳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农业主产区最佳水氮管理措施的研究与开发”启动实施,3 个研究所分别与上海市农科院、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和香港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全院有200 多人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院第四届学术报告周活动成功举办,100 多名科研人员在报告周上进行了交流。职职工工作生活工工作生活环环境境进进一步改善。一步改善。2006 年院后勤为职工分配和调整住房 269 套,基本上实现

8、了“一人一套房,居者有其屋”,院、所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精神文明建精神文明建设设丰富多彩。丰富多彩。围绕全院中心工作,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正气、建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全院发展创造了和谐环境。6此外,我院园区建设、宣传报道、老干部工作、党务统战、纪检监察、计划财务、学术交流、后勤服务、住房改革、计划生育、治安保卫、档案管理和工青妇工作等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或表彰。同志们, “十一五”开局之年,我院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它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更

9、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全院党政领导,向大家表示衷心的谢意!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和支撑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科研设施与条件建设滞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还不尽如人意,自我发展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各个单位和各级领导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结我们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7点:一是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突出山西地方特色,着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服务能力,提升成果的覆盖面和显示度,用

10、社会认同、市场检验、政府认可的标准检验我们的工作。二是坚持创新、转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途径。逐步调整科技力量和资源分配,努力构建科研、推广、服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良性循环的科技体系,用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为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撑。三是坚持一切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切实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努力为全体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科研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11、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落实按生产要素进行劳动分配的政策,不断完善课题组核算制,解决好个人、单位、社会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职工创新与创业的积极性。六是坚持发展与和谐的统一。以8和谐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通过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发展基础上的平衡。七是坚持党的工作和科研事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加强党的工作,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为促进全省农业发展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为促进全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院的科研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竞争挑战。第一,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

12、新阶段。突破水土资源短缺对农业的严重制约,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有鉴于此,今年的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并指出:“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 ”“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开展稳定支持农业科研院所的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 ”总体而言,9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大的形势对我们十分有利,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3、。第二,生物经济已经浮出水面。随着世界性的石化能源渐趋枯竭,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为追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产品、生物质材料为主导的生物质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今年中央 1 号文件要求:“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指出“加强生物质产业技术研发、示范、储备和推广,组织实施农林生物质科技工程。 ” 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朝阳产业。它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农业科研的领域,也为农业科研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生物经济的兴起是一次全球性能源、材料的经济转型,世界各国开展时间不长,我国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把握机遇,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

14、,迎接二十一世纪生物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到来。第三,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技要素的10跨国流动,也加剧了农业科技和市场在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这对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或国际农业科研领域争得一席之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如果拿不出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和科研成果,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第四,当今世界,学科分化与交叉融合加快,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集成创新呈现群体突破态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这一方面,我们差距较大。因此,建设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

15、设施,大幅度提升我院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基础能力,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第五,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做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两区开发”的战略决策,今年我们又肩负着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任务。省委、省政府重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形势,要求我院提升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能力,切实履行为11全省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责。在这种背景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我院科技成果的覆盖面和显示度,仍需我们做更大的努力。三、三、20072007 年主要工作年主要工作2007 年是国家“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院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16、、确保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 2007 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一五”科研计划目标,为未来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 年全院工作的年全院工作的总总体思路是体思路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导向,以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不断强化学科和基础条件建设,积极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与文化,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确保我省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把我院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产业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支撑山西农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大本营。12按照上述要求,2007 年全院要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加(一)加强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平台和创创新新团队团队建建设设,努力改善科,努力改善科技技创创新的基新的基础础条件条件各单位要抓住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和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利时机,强化科技平台建设。一是加强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和学科建设,建成若干国内一流的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和学科点,努力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比较完善的省级创新体系。二是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