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5086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教学技能(华南师大版)教育教学技能(华南师大版) 专题一:班主任工作专题一: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 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2、 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有利于学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班主任工作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当前教育任务,组织、领导、管理好班集体,就 要热爱、关心、爱护全班学生,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负 责。 (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就是通过组织活动和管理,促进班级成员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的角色 1、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2、全面成长的引路人) 2、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指导者;(教育合作育人的协调者) 3、班主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育目标的贯彻者) 4、班主任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合的沟通者。具 体表现:一,班主任工作联结着校内各种教育力量,如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德育工作与 教学工作、团队工作包括后勤工作的联络;二,班主任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家庭 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第二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首要任务;2、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中心任务。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

3、、 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 (1)组建班集体;(2)指导班级的核心组织开展工作; (3)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获取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4)培养学生基本社会能力。 (小学阶段班主任应该以培养学生动 手意识、自主意识和基本自我保护能力为主。 ) 3、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 (1)了解、分析和全面掌握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2)将学习情况向家长和科任老师沟通,寻找最佳教育方法。(3)与班委和学生个体沟通,寻求通过班级管理使班级各项 活动

4、能够实现学习状态的有效化;(4)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进行学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和学习兴趣;(5)对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进行具体的监督和引导。 4、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主要的活动类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性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等。 )25、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1)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合作;(2)配合学校做好其他工作;(3)协调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 6、评定学生操行。 操行是指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操行评定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行为情 况的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 动与健康、审美与

5、表现六个方面。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工作计划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阐述简练,操作可行,一般分为学期和月(周)计划。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1、 调查研究法: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找出解决 班级问题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情况、班级情况、班级文化、班级其他方面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等。调查研究法运用应注意的方面:(1)实事求是,全面调查;(2)客观分析,发展性解决。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1)观察法:是班

6、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 法。 运用注意: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观察; 要有科学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 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 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本质; 写出结论,对观察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2)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 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运用注意: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 对谈话的过程有周密思考,做到心中有数; 谈话态度要亲切、诚恳,不要使学生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 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谈话技巧,善于启发、

7、引导; 耐心听取学生意见,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话; 谈话后写出谈话记录,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2、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优秀业绩影响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方法。实施榜样示范法要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榜样的适应性;3(2)要注意榜样的真实可靠性;(3)要注意班主任的示范性。3、 情境感染法:是班主任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 分感受情景的教育内容,在认识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方法。 应用情境感染法需要注意的因素:(1)情境的创设要与要求相一致;(2)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特点;(3)要优化情境的感染力。4、 规范制约法:用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行为,

8、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应用班级规范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实施时要注意: (1)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规,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 (2)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规范软化现象; (3)适当运用奖惩手段,优化规范的运用效果; (4)班主任要起执行规范的示范作用。5、 舆论影响法:是班主任通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促进班级形成积极的、浓郁的环境 氛围,从而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方法。 运用舆论影响法要注意: (1)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树立舆论价值导向; (2)注意引导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3)注意利用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6、 心理疏导法:是班主任

9、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疏导或进行沟通, 解开学生心结,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疏导法包括:(1)心理换位法;(2)宣泄疏导法;(3)认知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运用要注意:(1)要客观诊断学生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对症疏导;(2)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3)要入情、入心、入理的疏导。7、 行为训练法: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班主任运用心理学的 行为改变技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使其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 法。 行为训练法有两种:(1)正强化法;(2)负强化法 行为训练法运用要注意:(1)行为训练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10、2)及时强化,逐步形成习惯;第三节第三节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功能 1、班级的含义: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又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 社会化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为特征的社会组织体系。 班级是由学生群体转变为班集体的过程;班主任首要工作就是将班级群体转变为班集体。4班集体必须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富于执行力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组建班集体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班集体阶段。 (1)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整体情况,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份子

11、; (2)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3)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第二阶段: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1)及时组建班委会,通过培养逐步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组织开展工作; (2)继续扩大积极份子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号召力; (3)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习惯。 第三阶段:班级形成阶段。 (1)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2)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上提高全部学生的素质。2、班级的功能:(说法一) (1)班级教育功能。班集体具有集体教育的作用;班集体还能

12、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的发展。(2)班级的管理功能。 (3)班级的社会功能。 班级的功能:(说法二): (1)班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班级组成的限定性; (3)班级教育内容的统一性; (4)班级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5)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二、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班级管理的定义:是教师根据一定目的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 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2、 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目标确定、班级文化营造。 (1)班级目标确定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指全班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 期目的的总概括。可以

13、分为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种。 班集体目标确定的要求:第一,体现时代精神;第二,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注意目标 的层次性,第四,有可行性。 (2)班级文化的营造 班级文化:指班级成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形成对班级运行、教师与学生产生影响的 存在方式的总和。 班级文化由三部分构成:5第一,体现班级文化内涵的班级精神与观念; 第二,使文化内涵得以显示的班级规章制度; 第三,使文化价值与制度外显化的物质设施与环境。 班级文化的营造包括: 树立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建立班级的核心力量; 开展组织班级活动。 建立班委会应遵循的原则:民主性原则; 用其所长性原则; 教育与锻炼相兼的

14、原则;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 则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班级教学活动; 主题性活动;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教学创建班集体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建立教学协作制度,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教学; 第三,努力优化教学环境; 第四,建立师生集体的双向调节机制。开展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第一,要精心设计主题;第二,要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第三,善于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第四,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第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班级活动实施的过程包括: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活动的总结与评估。班级会议的类型包括:周会和

15、晨会;主题班会;班委会议;民主生活会。三、对小学各种类型学生的分析及教育 1、优秀学生的教育优秀学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分析和评价优秀生; (2)注重培养优秀生的良好个性; (3)善于对优秀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学习榜样。2、中间生的教育中间生是班里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人数多,表现不突出,往往会淹没在人群中, 他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被关怀的要求。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习上的鼓励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2)注意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3)注意培养开朗、自我肯定的个性。63、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后进生通常指智力发育正常,但有品德不良行为

16、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后进生的培 养应注意: (1)用爱与尊重做教育的基石; (2)用闪光点去激励; (3)用教育机智去启迪; (4)用优良班风去陶冶。专题二:课外、校外活动专题二:课外、校外活动 第一节第一节 课外、校外活动的概述与特点课外、校外活动的概述与特点 一、课外、校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育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 动。 校外活动:是指学生参加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实现 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二、课外、校外活动的功能 1、 课外、校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2、 课外、校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使学生更加均衡发展; 3、 课外、校外活动有利于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三、有效实现课外、校外活动的功能,要处理好的关系: 1、 全面教育与特长的关系; 2、 课堂与课外的关系; 3、 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