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8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9课《兰亭集序》ppt导学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文言文 (1) 19 兰亭集序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王羲之 (303 361), 字逸少 , 王旷之子 , 王敦 、 王导之侄 , 东晋人 。 有 “ 书圣 ” 之称 , 也长于诗文 , 字和文任意而行 , 得自然之妙 , 风格潇洒放脱 。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 , 他关心国事 , 在政治上曾有积极入世的一面 ,曾任右军将军 , 世称 “ 王右军 ” , 著有 王右军集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上巳节 ), “ 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 ” 的王羲之 , 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行修禊之礼 , 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

2、雅集会 , 参加的名士 , 有 “ 东山再起 ” 的司徒谢安 、 “ 掷地作金石声 ” 的辞赋家孙绰 、 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 这天天气很好 , 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 ,饮酒赋诗 。 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 , 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 、 五言诗各一首 。 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 , 是为 兰亭集 , 并为此集作序一篇 , 这就是本文 兰亭集序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写 作 背 景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癸丑 _ _ _ _ 修 禊_ _ _ _ 流 觞_ _ _ _ 会稽 _ _ _ _ 激 湍_ _ _ _ 骋怀 _ _ _ _ 悟

3、言 _ _ _ _ 形 骸_ _ _ _ 趣舍 _ _ _ _ 嗟悼 _ _ _ _ 虚 诞_ _ _ _ 彭 殇_ _ _ _ 若合一 契_ _ _ _ 1 注音 u x w q 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_通 _, _) 悟 晤 面对面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 解释词义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一边 一边 数词 把 看作一样,动词 修造,修建 治理,整治 修订,修改 高 高高的 长 期限 约定时限 限度 期望,企求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4、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极视听之娱 _ (2)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_ (3)不知老之将至 _ 穷尽,名词作动词 贤士、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形容词作名词 年老之境,形容词作名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4)所以游目骋怀 _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 (6)齐彭殇为妄作 _ 使 放纵、使 开畅,动词的使动用法 把 看作一样,数词的意动用法 把 看作相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5 古今异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 _今义:认为 。 (2)取

5、诸怀抱 古义: _今义:胸前 。 以 (之 )为 胸怀抱负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向之所欣 古义: _今义:介词 , 表动作的方向 。 (4)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_今义:文雅 。 (5)列坐其次 古义: _今义: 次第落后 , 表列举时为第二; 次要的地位 。 过去,从前 这篇文章 它的旁边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6 分析句式类型 (1)死生亦大矣 ( ) (2)一死生为虚诞 ( ) (3)齐彭殇为妄作 ( )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 判断句, “ 亦 ” 表示判断 判断句, “ 为 ” 表示判断 判断句, “ 为 ” 表示判断 状语

6、后置,状语 “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后置,应为 “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及其所之既倦 , 情随事迁 , 感慨系之矣 ” 这几句话是怎样体现了作者感情的转变 ? 请具体分析 。 答: _ _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答案: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由 “ 乐 ” 转而为“ 痛 ” 的过程 。 作者由开始时 “ 信可乐也 ” 的感觉 , 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 美丽的山水 、 尽情的欢娱 ,可以令人忘记烦忧 , “ 暂得于己 , 快然自足 ” , 但是 ,不

7、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 , “ 不知老之将至 ” , 等到时过境迁 , 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 , 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 。 想到此处作者不免产生感慨 , 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死生亦大矣 ” , 自然转而为 “ 痛 ” 的感觉 。 “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 ” 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 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 , 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变化 , 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2)“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 这句话是怎样表述作者的

8、生死观的 ? 答: _ _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荒诞的 , 把长寿与短命看做一回事是无稽之谈 。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 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 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 , 最终归于结束 。 所以生就是生 , 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 , 死后一切皆无 。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 , 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 句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 , 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3)文章是怎样以 “ 死生亦大矣 ” 的观点来警醒 “ 后之览者 ” 的 ? 答

9、: _ _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答案: 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 阐述了 “ 死生亦大矣 ” 的观点 , 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 ,显然是有感而作 , 缘情而发 。 但是 , 作为一篇文集的“ 序 ” , 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 , 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 。 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 , 如谢安 、 孙绰等人 。 正如上文所说 , 他们流觞曲水 , 饮酒赋诗 , 畅叙幽情 , 何其痛哉 ! 快哉 ! 乐哉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然而 , “ 向之所欣 , 俯仰之间 , 已为陈迹 ” 。

10、 对此 , 作者认为 “ 岂不痛哉 ” ! 所以 , 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 , 不至于使其泯灭 , 而让其流芳百世 , 使 “ 后之览者 , 亦将有感于斯文 ” , 如作者一般 , 生发出 “ 死生亦大矣 ” 的感慨 。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因为 “ 虽世殊事异 , 所以兴怀 , 其致一也 ” , 因为 “ 后之视今 , 亦犹今之视昔 ” 。 一言以蔽之 , 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 , 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 , 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 “ 死生亦大矣 ” 的思想精髓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结 构 图 解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

11、点拨 栏目链接 (1)既体现一般书序的特点 , 介绍作诗缘由 、 作诗情形 、 成书经过 、 本书意义 。 又有不同一般书序之处 , 文章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 , 借题发挥 , 论及人生的意义 。 (2)文笔洗练 , 自然清新 。 写 法 赏 析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永和九年 , 即癸丑年 , 三月之初 , (名士们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 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 , 有年轻的 , 也有年长的 。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 , 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 又有清水急流 , (在亭的 )左右辉映环绕 。 把水引到 (亭中 )

12、的环形水渠里来 , 让酒杯飘流水上 (供人们取饮 )。 参 考 译 文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 ,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是 )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 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 这一天 , 天气晴朗 , 和风轻轻吹来 。 向上看 ,天空广大无边 , 向下看 , 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 这样来纵展眼力 , 开阔胸怀 , 穷尽视和听的享受 , 实在快乐啊 ! 参 考 译 文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人与人的相处 , 转瞬间就度过一生 。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 , 在室内 (跟朋友 )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 , 不受任何约束 , 放纵地生活 。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