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82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5课《赤壁赋》ppt导学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文言文 (1) 15 赤 壁 赋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苏轼 (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 、 书画家 。 字子瞻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 (现在四川眉山 )人 。 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榜中进士 , 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他一生遭受政治磨难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 , 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 , 是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 。 他的散文 , 汪洋恣肆 , 明白畅达;他的诗歌 , 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 “ 苏黄 ”

2、;他的词 , 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 与辛弃疾合称 “ 苏辛 ” ;他在书法 、 绘画 、 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 有诗文集 东坡七集 等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当时 , 苏轼因“ 乌台诗案 ” ,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不得签署公事 , 不得擅离安置所 , 使他的心情十分苦闷 。 同年 , 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 , “ 借地抒情 ” , 相继写下 赤壁赋 后赤壁赋 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等诗文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写 作 背 景 课文导读

3、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 ) 壬戌 _ _ _ _ _ _ 舳舻 _ _ _ _ _ _ 枕 藉_ _ _ _ _ _ 蜉 蝣_ _ _ _ _ _ 横 槊赋诗 _ _ _ _ _ _ 扁舟 _ _ _ _ _ _ 御风 _ _ _ _ _ _ 匏尊 _ _ _ _ _ _ 愀然 _ _ _ _ _ _ 酾酒 _ _ _ _ _ _ 1 注音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l y 妇 _ _ _ _ _ _ 麋鹿 _ _ _ _ _ _ 溯流光 _ _ _ _ _ _ 旌旗 _ _ _ _ _ _ 窈窕 _ _ _ _ _ _ 幽 壑_ _ _ _ _ _ 桂 棹_ _

4、 _ _ _ _ l m s h 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2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_通 _, _) (2)山川相缪 (_通 _, _) 属 嘱 劝酒 缪 缭 萦绕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3 解释词义 到底,副词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名词死,动词 终,完毕,结束,副词 通 “ 猝 ” ,副词 唱和,动词 温和,形容词 与,和,连词 连 都,介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歌唱,动词 歌词,名词 歌声,名词 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名词 眺望,动词 攻克,打下,动词 位置低的,与 “ 上 ” 相对,方位名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

5、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像,动词 往,去,动词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这样,代词 太空,名词 亏,月缺,形容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围困,动词 困窘,困难,形容词 贫乏,贫困,形容词 困倦,疲乏,形容词 主谓之间,不译,助词 的,结构助词 它,代词 不译,助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形容词词尾,助词 用于句末,相当于“ 吗 ” ,语气助词 在,介词 在,介词 表被动,助词 从,介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歌窈窕之章 _ (2)舞幽壑之潜蛟 _ (3)泣孤舟之嫠妇 _ (4)正襟危坐 _ 名词作动词

6、,朗诵 使动用法,使 起舞 使动用法,使 哭泣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5)西望夏口 _ (6)东望武昌 _ (7)乌鹊南飞 _ (8)顺流而东也 _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向南 名词作动词,东下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9)方其破荆州 _ (10)下江陵 _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 形容词作动词,占领 名词作动词,攻下,攻占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2)侣鱼虾而友麋鹿 _ (13)不知东方之既白 _ 名词的意动用法, “ 以 为伴侣 ” ,“ 以 为朋

7、友 ”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5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古义: _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 斗牛:古义: _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 (2)白露横江 古今: 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指明月停留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汽,应为 “ 于赤壁之下游 ” 辽阔的样子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6 分析句式类型 (1)举酒属客 ( ) (2)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 ) (3)游于赤壁之下 ( ) (4)月出于东山之上 ( ) 省略句,省略

8、主语 “ 余 ” ,应为 “ (余 )举酒属客 ” 省略句,省略主语 “ 其声 ” 状语后置,状语 “ 于赤壁之下 ” 后置,应为“ 于赤壁之下游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状语后置,状语 “ 于东山之上 ” 后置,应为 “ 于东山之上月出 ”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6)何为其然也 ( ) (7)而又何羡乎 ( )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状语后置,状语 “ 于江渚之上 ” 后置,应为“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 宾语前置,宾语 “ 何 ” 前置, “ 何为 ” 应为“ 为何 ” 宾语前置,宾语 “ 何 ” 前置, “ 何羡 ” 应为 “

9、羡何 ” 被动句,介词 “ 于 ” 表被动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1)作者在与客人泛舟饮酒高兴之时 , 为何突然悲从中来 ?主客对话时 , 苏子又为何讲一番富于哲理而与身世毫无联系的大道理 ? 答: _ _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答案: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和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苏子触景生情 , 见茫茫月色江水 ,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 , 在 “ 扣舷而歌 ” 中 , 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 讲的大道理似乎不着边际 , 但事实上是用老庄的思想解开了心结 , 悟透了个人的际遇 ,

10、不再自苦 , 得开怀时且开怀 。 所以 , 他讲大道理 , 讲天地循环 , 月盈月亏 , 江水消长 , 又处处隐喻自己的身世 , 并非无的放矢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2)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 , 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 答: _ _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答案: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 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 、 摇曳多姿 ,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和深层揭示 。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精 读 探 究 (3)文章最后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 ,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的景象作结 ?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意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 答: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