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出曲黎敏养生书的挑出曲黎敏养生书的 135135 个错误:从头到脚有毛病个错误:从头到脚有毛病前言前言学医的人大多不爱写科普类的东西,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不好写在医学院教过书的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医学问题很复杂, 要把一件小事情彻底讲明白,往往需要扯上好多个学科的知识,啰嗦半天,人 家还不一定听得懂这也是医学院校课程多、学制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者, 医学上的很多问题都处在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定论的东西远远 多于确定无疑的东西写给专业人士看,他们深知这层道理,知道对你说的话 要“批判地吸收”,不大可能照本宣科地做出什么傻事来,可老百姓不干咱这 行儿,对医生信任得不得了,只要是大夫说的话,几乎什么都信这就很麻烦 此外,医学上的很多术语都有特定的含义,要把它们转换成老百姓容易听懂的 语言,又不丧失应有的精确性,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写科普的东西有时 候比写博士论文还难有的大牌专家,著作等身,可是要让他做科普的东西, 反而会连连摇头,敬谢不敏简单说,医学科普有三难:清楚难,准确难,通 俗难,三者兼顾则难上加难二是回报低不管是医学院的老师,还是医院的大夫,晋升职称的时候, 拿科普著作、科普文章去参评,评委们基本上是不认的。
人家要看你的学术论 文、学术专著,科普的不算数撇开这个不说,要是老百姓爱看,咱不图别的, 就图多卖点书、挣点稿费养家,行不?也不行因为医学科普的书,这些年已 经出得很多,卖不动了难度大、风险大、投入多、回报少,这就是很多学医的人不爱写科普书的 原因不但不爱写,而且很少看为什么呢?搞专业的人,读普及版的书学不 到什么东西,要是让同行知道了,还觉得有点掉价儿曲黎敏老师讲养生的几部书——《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养生十二说》、 《从头到脚说健康》出版后,再加上更早些时候出版的《中医与传统文化》 (虽然不是养生专著,但涉及不少相关内容),引发了一阵医学科普领域多年 来少见的热潮圈子里的人,不管是佩服、嫉妒还是假装不在乎,大都得承认: 把中医科普的东西做到这个程度,不容易!而且,这对普及中医、唤起社会上 对中医的关注,是件好事即便这样,我们这些懒惰的人仍然没有拿出时间来好好看看这些书,或者 好好看看电视上曲老师的讲座直到最近,家人、朋友、门诊的患者、课堂上 听讲的学生……身边许多人不断问起这些书中涉及的问题,我们答不上来为 了留住老师、医生那一点可怜的面子,不想在学生、病人面前表现得太无知, 只好老老老实实把这些书搜罗来,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地学习。
出人意料的是,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一些错误其错误之多,错误 之严重,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按理说,“书无完书”无论是谁,写几大本东西,都难免出点错儿但 是,医学书跟其他书不一样,人命关天的事,最好别有错错误很多,更是不 得了如果,万众追捧、洛阳纸贵、 “销量超《新华字典》 ” 、全国销量“一直位 列非虚构类图书的第一名” (《北京晚报》2008 年 9 月 18 日第 27 版)的医学 科普畅销书,错成这个样子,再加上电视台、互联网风靡一时的立体传播,结 果会怎么样呢?如果,普通读者不能分辨这些错误(而这是非常可能的) ,老老 实实照书上说的去做,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不堪设想!要是我们压根儿没看过这些书,压根儿不知道里面的错儿,也就罢了不 管发生什么,都可以说事不关己看过了,知道了,却不告诉大家,身为学医 的人,心里实在过不去或许,公开挑同行著作的毛病,会被圈里的人鄙视,以后不好混了;或许, 公开挑“名人著作”的毛病,会被网友讥讽为“自己没本事,就想靠骂名人出 名”前车之鉴,比比皆是可事到如今,实在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些话不说出来,寝食难安!毋庸讳言,这是一本批评性的书不过,一行儿有一行儿的规矩,经商的 人讲究“亲兄弟,明算账”,学术圈里讲究“对事不对人”。
批评的是观点, 争论的是学术,不管意见多么尖锐、说话多么不客气,对任何个人都没有任何 恶意别人批评我们,同理这一点,相信读者诸君都是明白人,都能理解本书共罗列 135 个专题,根据问题涉及的领域,做了大致的分类分类不 追求学究式的严谨,只求为读者提供检索上的方便如果读者并无很多时间或兴趣阅读全书的话,建议选择其中若干重要的专 题浏览所谓重要,意思是这些专题中指出的错误比较严重、可能造成比较大 的负面影响,如:问题问题 1 1 ““万恶淫为首万恶淫为首””————““六淫六淫””究竟是什么?究竟是什么?错在以令人惊讶的方式错解中医里常识性的基本概念,与中医科普的宗旨 背道而驰问题问题 8 8 哪儿来的哪儿来的““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脏腑轮流脏腑轮流““值班值班””、十二经、十二经 分时分时““当令当令””是无稽之谈是无稽之谈错在臆造出脏腑经络“分时当令”理论,由此引出的养生方法因而漏洞百 出,贻笑大方,可能大大降低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方法在社会上的公信度问题问题 1616 降压药降压药 +“+“生一口大气生一口大气”=”= 脑溢血?脑溢血?————高血压降不得吗?高血压降不得吗?错在反对控制高血压,如果患者照做,可能大大增加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率。
问题问题 5050 肺癌肺癌““治成治成””大肠癌大肠癌————是是““病情好转病情好转””吗?吗?错在误解中医脏腑相关理论,违背医学常识,可能严重误导患者,延误癌 症治疗问题问题 5454 囫囵吞枣囫囵吞枣————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错在道听途说,违背中医常识,提倡“囫囵吞枣”,可能危及人命问题问题 5757 糖尿病初期应该糖尿病初期应该““随便吃随便吃””吗?吗?错在违背糖尿病治疗常识,触犯治疗大忌,可能使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大 大增加本书据以展开讨论的主要原始资料,来自以下四部书:1.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2.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鹭江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1 版第 6 次 印刷3.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8 年 4 月第一版第二 次印刷4.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年 7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为节省篇幅计,书中引用上述著作时一般使用简称:《中医与传统文化》 简称为《传统文化》,《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简称为《养生智慧》,《养生十 二说》简称为《十二说》,《从头到脚说健康》简称为《从头到脚》,引用时 标明出处及页码以方便读者对照。
书中引用的其他文献,均随文作注,不另附 参考文献本书末尾抄录了清代医学家徐灵胎的两篇医学评论,其中谈到的问题和观 点,可供现代人借鉴万恶淫为首万恶淫为首””————““六淫六淫””究竟是什么?究竟是什么?书上曾引用一句民间的老话儿,叫“万恶淫为首”,帮助大家理解养生的 道理而在讲到“人为什么生病”这个话题的时候,书上非常专业地指出,在病因学上,这个“淫”不是*,而是“过度”的意思,并且给出了现代中医关于 “六淫”的概念请看《从头到脚》第 4~5 页的说法:“现代中医将人生病的原因归为六淫六淫就是六种过度的行为 它们分别是:疫疠、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瘀血不管是从古代中医的角度,还是从“现代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六淫” 的概念都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呢?咱们中国古人花了几千年琢磨“人为什么生病”这个事儿,曾经提出过很 多种不同的观点在汉代至宋代这段时间里,有一种叫“三因说”的理论慢慢 被大家广泛地接受了这种理论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可以归为三大类,分别叫 做: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是“内伤七情”,外因是“外感六淫”,不 内外因就是这两者之外的其他一些致病因素(如饮食、劳倦、外伤等等)这 种病因分类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所以,“现代中医”并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 “将人生病的原因归为六淫”,而是归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这三大类,六 淫只是其中的一类那么,“六淫”到底是什么呢?这要先从“六气”说起古人把一年四季的气候环境变化归纳为六种,分别是:风、寒、暑、湿、 燥、火这些气候环境因素本来都是自然界里的正常现象,春去秋来,风花雪 月,本来对人没有什么危害,所以古人管它们叫“六气”然而,一旦这些气候环境的变化太过剧烈,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成了灾害 性的东西了,就可能让人生病气候环境方面这种超出正常限度的变化,古人 称之为“淫”所以,“六淫”就是超出正常限度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这才是中医讲的“六淫”书上提到的“七情”,在中医里被归于“内因”;“饮食劳逸”和“外伤” ,被归于“不内外因”在“三因说”里,这些东西恰恰是要与“六淫”区别 开来的东西疫疠”,古代指的是传染病,是一类疾病的名字,根本不是病 因的概念至于“痰饮”和“瘀血”,通常把它们归为病理产物,而不是一般 意义上的病因也就是说,书上关于“六淫”的讲法,与中医学的六淫概念, 一点边儿都不沾而且,就算咱不去理会“现代中医”到底是怎么认为的,书上的说法本身 也不能自圆其说。
为什么呢?因为,它一上来就说六淫是六种过度的“行为”, 但是看看下面讲的具体内容:疫疠、外伤、痰饮、瘀血这些东西,能叫做行为 吗?这些事情,怎么才算是“过度”呢?有“不过度”的疫疠、“不过度”的外伤吗?所以,即使没有正规的中医概念作参照,这种说法自己也是站不住脚 的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年轻人吃新粮、老人吃旧粮是中医主张的年轻人吃新粮、老人吃旧粮是中医主张的““孝道孝道””吗?(吗?(1 1))这是一个跟粮食有关的问题《从头到脚》第 86~87 页说:“古代人不懂得什么叫维生素,但是那时的人知道米和面有一个特性,它 是种子,种子就是只要种在地下,就能够生根发芽,生长出来所以中国古代 的饮食文化强调的是要吃种子,要吃这种能够继续生发的东西这是我们传统 文化的要点说到吃种子的问题,我要特别说一点养生之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 粮食丰收的季节,这个时候年轻人可以去吃新打下来的粮食,新的种子,可是 恰恰老人就不可以吃新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打下来的粮食的生发之机太 旺,如果老人吃了的话,容易引发他的宿疾,意思就是老病根儿容易被勾出来, 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饮食上还是要偏于以旧粮为主,不要过度地吃新粮,这是 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我们中国人讲究行孝道,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但我们首先要懂得如何行孝道,是否能吃新粮这点事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多 学中医,多长知识,更好地行孝道从医理上看,老人不能吃新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如下:第一,平日饮食中的粮食,从药性的角度看,是非常平和的,偏性很小 如果能轻易引发宿疾的话,那么这些东西根本就不适合做食物,不管它是新打 下来的,还是放置了很长时间的第二,假如脱了壳甚至磨成粉的稻子、麦子都是“生机太旺”的东西的话, 那么能孵出小鸡的新鲜鸡蛋、秋天捞起来的满是蟹黄的活螃蟹、能喂羊羔牛犊 的新鲜奶和连皮带肉、连枝带籽、丢在土里能长成果树的新鲜水果,是不是生 机更加“太旺”呢?为了“孝道”,为了不至于引发老人的宿疾,是不是连这 些东西也应该先在仓库里存它几年,再给老人们吃呢?第三,如果说新粮能引发宿疾,那么到底能引发哪些宿疾呢?人可能生各 种各样的病,只要是慢性的、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病,都可以叫做宿疾难 道一切宿疾都会因为吃了新打的大米白面而引起发作吗?难道这新鲜的大米白 面,害起人来竟然比砒霜还管用吗?如果不是这样,是否应该对所谓宿疾作一 个区分,给哪怕是一部分有病的老人一个吃新鲜粮食的机会呢?第四,假设新粮有引发所有宿疾的能力,但有宿疾的不一定都是老年人吧? 中年人、青年人甚至小孩子,就不可能有宿疾吗?那些有宿疾并且还不老的人, 看了书上的说法,放心大胆地去大吃新粮,因此而宿疾大发,该由谁来负责呢? 再者,老人也不都是有宿疾的人吧?现在,老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很多老人 身体倍儿棒,什么宿疾都没有,是不是也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