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6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岑参 名句回顾 _,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莫愁前路无知己, _。 高适别董大 醉卧沙场君莫笑, _? 王翰凉州曲 忽如一夜春风来, 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但使龙城飞将在 大漠孤烟直 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来征战几人回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内容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人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边塞诗 风格特征 雄壮豪迈、瑰奇壮丽、阳刚之气 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代表诗人 “高岑王李” 朗诵 这首诗在用韵上有什么特点?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

2、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诗歌是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 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 闻一多:诗的“三美”原则中的 “音乐美” 法国诗人魏尔伦:“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 补充扩展 音乐美,主要表现在 节奏 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顿、平仄) 押韵 诗词歌赋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之感。 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解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

3、仙,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创作背景 结构脉络 一、出征的自然环境 二、匈奴趁机入侵,将军勇武无畏 三、预祝唐军凯旋归来 思考 1、出征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 2、请用自己的语言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出征的自然环境。诗人如此描写,有何用意? 1、恶劣、险恶、艰辛 2、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将士的不畏艰险、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 鉴赏与探究 二、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绝域的风沙景色的? 视觉 风色 天上 白天(暗写) 听觉 风声 地下 夜

4、里(明写)【表达技巧】 诗人先从视觉入手,写黄沙漫漫,高与齐天,此为总体印象。次由听觉下笔,绝域九月,狂风夜吼。接着再以大如斗之碎石随风而走,夸张风之猛烈。整个世界只剩下漫天黄沙、满地碎石和无处不在的狂风。 作者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以反衬出大唐将士不畏艰险的精神。 1、请结合上下文品析一下“金山西见烟尘飞”里的“烟尘飞”这三个字。 2、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3、诗人是如何来描写边地的严寒? 思考 细节描写 + 表达效果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

5、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译文 总结归纳 这首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将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人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山水田园诗: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 . 边塞诗: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风沙、冰雪、大漠、戈壁 . 意象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