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430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 李清照( 1084约 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 裕。父李格非,北宋齐州人 (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作者生平 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 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 临高阁、多丽 小楼寒、 好事近 风定落

2、花深、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 寻寻觅觅、念奴娇 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清平乐 年年雪里、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

3、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

4、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 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李清照纪念馆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清朝乾隆年

5、间著名作者任宏远曾有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李清照的词也是婉约 派的,诗是豪放的。 写作背景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 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 34

6、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 风声急骤。 浓睡:沉睡。 残酒:残余得酒意。 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人从沉睡中醒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啊。短短地一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

7、叶多花少,而说“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据文献记载 ,此词一出 ,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 ,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 ,说“此语甚奇”。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 ,说“天下称之”。此后 ,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 ,自古以来 ,人们都一致认为 :它指的是“侍女” ,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 ,但可以肯定 ,至少在明代 ,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 (1612年 )刻印的诗余画谱中 ,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