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398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第6课 六国年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年表 课前欣赏 卖花声 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内容赏析】 卖花声 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两首咏史之曲。作者在曲中抒发了统治者穷奢极欲,连年战争造成 “ 生民涂炭” 的悲剧情感。曲子对于项羽、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因为 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 “ 英雄 ” 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 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荣 前事不忘,明万代是

2、非得失 学习目标 1、理解司马迁的“尊秦”思想及其体现的历史观。 2认识“表”在 史记 体例中的作用。 文本探究 秦最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对此,司马迁有何看法?请回到序言中寻找! “盖若有所天助焉!”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知识链接 春秋战国混战 500多年,而区区一个关外秦国通过数代君王的努力使自己列于七雄之一。赢政即位,从灭韩到灭掉最后一个齐国仅用十年。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为博得褒姒一笑,他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公元前 771年,少数民族犬戎进攻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慌忙燃起烽火。但是,各国诸侯以为这次又是在戏弄他们,因此没有一国诸侯派兵前来救驾。当各路

3、大军赶到镐京后,看到的只是一座被焚殆尽的死城。各国诸侯见幽王已死,便共同拥立太子宜臼为周王朝的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当时秦的首领就是后来的秦襄公,他带兵全力救周,立下很大的战功。由于对周王室有功,周平王就把秦襄公从“大夫”提拔为“诸侯”,并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赏赐给秦。从此,秦正式成了一个诸侯国,可以同别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了。而这就是“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文本探究 仔细阅读全文:司马迁是怎样评价秦国的? 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

4、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见识,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 司马迁的这种见识正好表现了他独特的历史观,也就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文本探究 你如何看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拨 (1)作者和所有的史学家一样,都表达了对秦国暴政的不满,秦国的历代国君,以严明残酷的政令闻名。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秦国的强大,也是一代一代君主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的结果, 他们子承父业,招贤纳士,锐意改革,积极寻求富国强兵的良策,探索统一大业的道路,这也是作者司马迁所肯定的。从这一角度讲,六国灭亡也有其必然性。 点拨 (2)作者认为秦国的成

5、功,有天意的成分,是上天所助。以弱小之秦灭强大的六国,除了天助之外,别无可能。所以作者对秦国的功业怀有迷信的观点,在表中,反复出现彗星,表现了作者对迷信思想的认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秦国的成功,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因素,也有君主勤于政事的因素,更有六国不团结、被秦国分化瓦解的原因。 点拨 (3)作者认为秦国虽然建国时日短,但并不是一无可取,效法近己的秦比“法先王”要现实得多,这是一种独到、深刻的理解,表现了 司马迁的远见卓识和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总之,司马迁对秦国的评价虽然有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以后的史学著作有深远的影响。 文本素材 世异变,成功大 秦国一代代君主殚精竭虑,

6、招贤纳士,锐意改革,积极寻求富国强兵的良策,迅速走在诸侯国前列,顺应时代潮流,促使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前进。虽然他们施行了一些严酷政令,其残暴为后人所不满,但司马迁还是给了他们一个公正评价:“ 世异变,成功大。 ”肯定了其历史推动作用。 疑难追踪 1、 六国年表 的编著特点是什么? 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序文;二、表文。序文和表文相辅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体展开,序文对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文对序文有烘云托月的功能。 从表格上看,它以时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战国史

7、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 从标题上看,名曰六国,实记七雄。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年表是依据 秦记 编成的,就以秦国为主,所以只在序文中强调秦国,而拟定篇题时不把秦国计算在内。至于以周为首,是奉周为正统的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各国纪年归于一个共同的旗号之下,年代顺序更显明晰。 疑难追踪 2、如何阅读 六国年表 这类年表? 、 由右往左选择看 。例如秦献公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国在特定阶段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 由上往下节取看 。例如周显王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国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 单线看 ,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或齐表。这样可以梳理

8、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环节和链条。 、 综合看, 就是 由始至终 , 由序文到表文通盘阅读 。这样可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掌上,收七雄风云际会于眼底。在 六国年表序 中,司马迁简明扼要地勾划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 对照看,就是与本纪、世家、列传、书兼观并读,参稽互察。 这样会发现司马迁在编写中产生的矛盾现象和史实错误。例如,秦魏彫阴之战是一场大战,秦斩魏军四万五千, 年表 说这次战役发生在魏襄王二年,而 魏世家 记为魏襄王五年,前后相差三年。 作业设置 请以“世异变,成功大”为话题写一段话。 【 要求 】 00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