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390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2:卜算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游 梅花素有傲霜顶雪的骨气,虽然笑傲群芳却在中国人心中最能引起共鸣,唤起高尚的情操,它开遍大江南北,总是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在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梅、菊、兰、茶、牡丹、木棉、玉兰等几种名花中,梅花种植最广,树龄最久 (有现存隋梅 ),影响力最大,文化渊源最长。比牡丹更敖洁,更比芙蓉更美丽,比茉莉更清香,比菊花更坚韧。 梅 花 中 国 梅 文 化(一) 梅是中国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一带。 6000年前即已经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公元前 2世纪引种到朝鲜, 8世纪引进到日本。 19世纪初传到欧、美、澳大利亚。梅树寿命很长,可以活千年以上。现在中国的古梅除了杭州

2、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 1700多岁)。它的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花期长达冬春两季。 中 国 梅 文 化(二) 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 1300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手植。这株老梅曾经数度枯萎,又数度枯木逢春。现在主干苍老,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还结了数千个梅子。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 1929年国民政府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又两次掀起评选国花的讨论,

3、惜至今仍未定论。 中 国 梅 文 化(三) 晚清政府曾确定牡丹为国花, 1929年南京民国政府曾创议梅花为国花,未付表决,但此后民国政府习惯上把梅花视作国花,如国国将领的肩章、帽徽上都饰有梅花,南京民国阵亡将士纪念碑建筑上多饰有梅花图案。蒋政权迁至台湾后,大约在 1962年,由“行政院”发文明确梅花为“国花”。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不断有设立国花的倡议和讨论,如全国政协经常见到有关议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全国花卉协会举行了一次国花评选,结论是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花作为辅助。 中 国 梅 文 化(四) 但这一结论只止于协会的公告,并未进入任何立法程序。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没有法

4、定的国花,但民间也有共识,一般认为牡丹、梅花同是国花。一般而言,国花是一种民俗资源,与国旗、国徽不同,是民间的约定俗成,因而不必刻板。南方人偏爱梅花,北方人偏爱牡丹。牡丹偏于象征物质文明,梅花偏于象征精神文化。牡丹象征国家气象,梅花象征民族精神。两者相辅并用,可以涵盖多元至少南北不同的文化诉求,全面地体现我们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社会理想。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进士出身,后来还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5、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 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译 文 在驿站的外面,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绽开。已经是黄昏时候,梅花她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更加上还要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梅花她无意苦苦在春天里争奇斗艳,任凭万紫千红的花儿去妒忌怨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用了拟人的手法

6、,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 无主 ” 这两个字? “ 无主 ” 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愁 ” 字是上句“ 寂寞 ” 的承接和深化 “ 独自 ” 是上句“ 无主 ” 的演变和强化 “ 更著风和雨 ” 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强化了品质的深度 完全听任的意思,体现了词人高洁傲岸的坦荡胸怀。 怎样来理解 “ 群芳 ” ?也就是说 “ 群芳 ” 指什么? “ 群芳 ” 于梅来说是指争春的百花,于词人来

7、说是指忌恨他的同朝官员。再加一 “ 争 ” 字,一“ 妒 ” 字,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既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又不露痕迹,天衣无缝。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句是本词的主旨句。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这一句既照应了上文,又照应了下文,为下一句作了强有力的蓄势,也是下一句强有力的反衬。故此具有承上启下、反衬的作用。 思考:本句为什么写的如此好呢 ? 梅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黄昏中独自哀愁,接受着风雨的洗礼。不仅如此,还要接受来自群芳的妒忌。在这重重的困境下,梅花就是再坚毅、在刚强,也要招致悲怆的命运。因此,

8、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这短短的七个字将梅花的陨落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把梅花的不幸遭遇推倒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 只有香如故 ” ,这是全词的警句,全篇的词眼。有了此句,全词的积极主题方喷薄而处。相形之下,一切摧残、凌辱梅花而貌似强大的势力,不禁黯然失色,梅花高洁、坚韧而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显露无疑。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9、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毛词背景: 此词写于 1961年 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感受时代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 比较阅读: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 1)梅花的 形象不同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 ( 2)感情基调不同 陆 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