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359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1: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地坛( 节选 ) 作者:史铁生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交流展示预习过程中标画出的表现母爱的语句及个人感受和体会,并及时记录整理。 2、文章在描写母亲时,多次出现“我现在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语言,表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如何理解“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 4、文章以“我与地坛”为题,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母亲。“我”、地坛、母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课堂安排 ( 1)所有小组成员起立站好,组长组织成员讨论,交流学习收获,讨论出共同的答案,迅速落实到各自的学案上。( 8分钟)

2、 (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到前后黑板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展示要 条理、规范、简洁 。( 7分钟) ( 3) 解时要仪态大方,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补充、质疑。给质疑补充的同学一次加 2分。 讨论 根据你在文中标画的有关母亲的语句,讨论: 问题 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行动,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 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 帮 我准备, 帮助 我 上车 送 我出门,经常去 找 儿子 母亲对儿子的 担忧 母亲对儿子的 理解 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送 冷静 清醒 忧 找 心理矛盾 回 (悄悄转身 ) 冷静 清醒 思考一 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怎样教会我的? 母亲教会了作者如何面对苦

3、难 , 这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苦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母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坚定地生活下去。也就是说, 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对待儿子的爱, 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 思考二 文章在描写母亲时,多次出现“我现在才想到”“许 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语言,表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复写表明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扉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样写使文章更加动人,母亲对作者的爱也更深沉,也能从侧面突出母亲的形象。 思考三 如何理解“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

4、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车辙”可看做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就是母亲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一体了,和作者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一体。 思考四 文章以“我与地坛”为题,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母亲。“我”、地坛、母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我”、地坛、母亲三个因素在文中是紧密联系着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中“我”与母亲的故事。 从主题思想上看,三者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

5、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一个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一个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抚并鼓起生活的勇气。她们都是 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 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地坛是我的地坛,也是我和母亲的地坛。 母亲的泪眼中流露着多少爱和希望,流着对子女失望的泪。 儿女对母亲的一句“辛苦了妈妈”让母亲热泪盈眶! 母亲 看到 儿女 从远 方寄 来的 照片,欣慰 的笑 了。同学们要铭记: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 同学们,努力吧!你们努力学习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以优秀的品格、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报效母亲吧! 请以 “母亲” 为题,写一篇文章,回家读给你的母亲听,并请母亲评论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