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358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课件1:望月怀远(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九龄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 隔千里兮共明月 ” 南朝 宋 谢庄月赋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杜甫月夜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作者简介 张九龄 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在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

2、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谥号文献。 张九龄 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 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 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 , 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 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 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 “ 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 。 整体感知: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 赏析“海上

3、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点拔:此句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 ,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 赏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终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 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 赏析“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洒遍天

4、涯的月光啊,有我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技法探究 一、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全诗紧紧围绕 “ 望月 ” 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同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二、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三、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余甘无尽。 四、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层层深入,构思巧妙。 总结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

5、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鉴赏要点 此诗写情颇具特色。情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对 “ 情人 ” 一词可有不同理解。这里理解为 “ 多情之人 ” ,指诗人自己;但也可理解为 “ 亲爱之人 ” ,即亲人或男女情人。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 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巧妙。全诗紧紧围绕 “ 望月 ” 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 情景相生 。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