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22149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摘要】: 诚信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而现今社会出现很多不良现象,青少年儿童诚信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青少年儿童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外界因素对青少年儿童诚信影响,从青少年儿童自身分析其诚信的内在因素。根据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采取措施,矫正其说谎的不良行为,强化青少年儿童的诚实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诚信 社会 家庭 学校 诚信教育 说谎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

2、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我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关于诚信的积淀在历代的贤达志士中并不鲜见,中国诚信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继承。 诚信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在诚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加强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这两个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道德是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的社会交际活动,是人们在和谐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诚信则是基础的道德规范。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2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诚信,而现今的诚信

3、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还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矫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信行为。 当前,受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不断侵蚀,社会诚信度正在逐渐下降。同时,这种现象也极大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准确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我对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先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中学生诚信的缺失普遍存在于学

4、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诚信之中。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学生对诚信道德有一定的认同,在回答“中学生诚信教育重不重要”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认为很重要,只有很少学生认为它不重要。可见从理性层面上而言,学生认同诚信的必要,也知道它是一种重要的做人准则。从调查结果中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诚信很重要,对自己也有诚信的期望,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又会认同“谎言分善恶,善意的谎言可以原谅” ,同学们提出的这种视情况而定,往往是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如果会给自己带来批评、惩罚,他就会选择不诚信的作法。关于学习方面的诚信,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中学里已是普遍的事实。大部分人都有考试作弊的行为,并且在对“考试作弊与3一个人的诚

5、信有关系吗”的回答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是学校、家长的压力和期望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诚信态度,在对“会不会帮陌生人照看行李”的回答中,有大部分同学选择“不会,不可以轻易相信陌生人” ,但是在对“答应朋友做某事后,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同学选择坚持讲诚信原则,努力去完成。可见中学生还是本性单纯,对待朋友总是恪守自己的诚信原则,但对于社会他们大多认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关于家庭诚信方面,在对“对于家庭诚信教育”问题的回答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家人长辈总是强调,做人要讲诚信,并且以身作则” ,可见大部分家长还是很重视孩子的诚信教育的

6、。但在“你是否会很坦诚地和父母交流”的问题回答上,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不会!我不会跟我父母说什么的” ,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在青春期有一点叛逆的思想,总觉得父母只是想要他们有个好成绩,好让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作为正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偏激,可是现在的家长的确总是喜欢只看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自身性格、品质等其它方面发展。我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交谈关于孩子诚信的问题。家长们普遍认为诚信教育重要,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发展孩子的优秀品质,普遍反映孩子总是什么都不愿意和他们交流。4其实对于孩子诚信教育的问题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想扭转中学生

7、诚信缺失的问题,首先应该分析造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一、 环境因素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

8、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我国自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世所瞩目。但是,由于搞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遇到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甚至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可以说,假冒伪劣和欺诈以遍及当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5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

9、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 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

10、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 (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这一原则:6上级来检查,学校会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要把课堂演习几遍,说是为了班级能给听课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目标与宗旨,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

11、,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诚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认知和行为是两种水平。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真心对待诚信,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那么学校教育本身就应当是诚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和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给学生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 另外,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过程,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只有充分发挥、调动学生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认同和体验诚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从知到行的德育目标。诚信教育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教师要恪守诚信的最低道德原则,以自身行为传递给学生正当的认识,也要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每个和两难问题随机进行教育。 环境的不良影响则导致青少年儿童产生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准则和7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对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 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

13、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2青少年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还是有必要的。 5. 给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孩子为何说谎,然后再教育孩子,。在气头上教育孩子,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甚低,甚至是相反的。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加重惩

14、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 6.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当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一个庞大群体,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受系统的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即使地判断8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减少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衔接,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三者紧密结合

15、起来,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诚信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道德之基石,立人之根本。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判断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说谎动态,并运用好的疏导技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在青少年儿童不诚实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诚实心理的培养,促使青少年儿童逐步养成表里如意,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为未来输送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道路上必须的“诚实”这张通行证。1. 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16、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3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9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 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3. 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青少年儿童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相互吹嘘自己的东西如何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