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618060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全球经济全球化 从世纪后半叶以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推出了两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 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 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 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经济一 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 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成因,根本上是源于社会化大生产超

2、出国界的限制,经 济当事人在巨大的生产力面前越来越需要从国际上寻求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市场,从世界 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从跨国公司到中小企业生存发展 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各国在推动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逐渐取得共识;多边 贸易体系从关贸总协定发展到世贸组织,各国越来越将政策朝着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的方 向改进。这些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 也在形成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叫区域集团化,它出现于 50 年代末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逐渐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当代世界各 大国经济

3、实力逐步接近,直接构成了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国家政治、 安全方面的考虑,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范围的普遍抬头,越来越阻碍各国间的贸易经济交 往和广泛合作。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由一个或几个地区性经济强 国出面,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就成了各国谋求区域经济发展,战胜 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相互 推动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

4、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另一方面,经济全球 化这种客观的趋势是每个民族国家难以把握的,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效 应:正效应或负效应。当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获得的正效应小于负效应时,该国就会 对经济全球化采取抵制或消极的态度,转而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大多数区域经济一体 化是实行对内开放、对外排斥的集体保护政策,这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影响。 然而,正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艰难,所以,如果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许多国家走进世 界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就会成为不可企及的事。而先有区域经济一体化,后致力于经济全 球化,往往成为许多国家对外开放的实际步骤。一些国家通过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

5、组织, 增强了本国市场对外开放的适应性,调整了本国的经济政策,就为走向经济全球化积累了 条件。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事务中拥有超常的发言权,美国政府经 常滥用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事务与其国内外政 治倾向挂钩,粗暴地阻挠一些国家走向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些国家只好通过可参加的区 域经济一体化来提高本国经济的开放度,谋求开放条件下的发展。例如,像缅甸这样的国 家,如果没有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很难设想它离经济全球化会有多大的距离。因此,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一个个原来不够开放的国家都逐步走向开放,这对于将来经济 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是有力的推进因

6、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概念有共同点, 从性质来看,都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越出一国国界的限制,以寻求超越本国市场来实现商品 价值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覆盖的领域看,两种趋势最终都将覆盖到商品贸易、技术 贸易、服务贸易、国际投资与其他经济合作,直至货币的一体化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相互吻合,起点目标都是从商品贸易自由化开始。但是两个概念的区别是显著的。 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路径。30 多年来,中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 的基本国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国力也大大得到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7、化。邓小平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首先,对外开放是吸收世界文 明成果的需要。发达国家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是人类 共享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很好地吸收,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样,我们 就能缩短探索的时间,尽快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对外开放是利用外资加快国内建设的需要。如果利用好发达国家的资金,使之与我 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这样,就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发挥我们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建设。再次,对外开放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国内市场总是有限的,国际市场则是巨大的

8、,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 外贸易,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并且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比较优势,获 得比较利益。基于上述科学分析,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反复强 调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 环境,国内市场的竞争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 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者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 放;进出结合、有进有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如果说前一个时期的开放在“引进来” 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在“

9、走出去”上下更多的功夫,这是全面提高 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加 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加成熟,要求也更迫切了。因此,我们要鼓励和 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要加强总体规划,制 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培训熟悉国际贸易的人才,创造“走出去”的良好环境;要组织国有企 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和技术转让的形式“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要鼓励各种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带动商品 和劳务的出口;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设计咨询,承包大型工程

10、项目,带 动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出口。要培植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组建生存和发展能力强的经济 航空母舰。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通过技术 改造和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支 持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建立国际性的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在全球范围进 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 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这样,我们的企业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我国的经济就会在 国际化的进程中走向成熟。 但是,在对外开放战略取得出色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与挑战。

11、 1、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是世界工业化进程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从 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甚至还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中国工业化绝不可能回 避这一问题,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将经济不平衡的矛盾外部化,中国 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是完全内部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开放通常具有扩大 不平衡的倾向。在新世纪,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平衡(不平衡)效应,应受到更大的关注。让更多地区和更多中国居民共享到经济开放的实际利益,避免经济和社会二元化的持续加 剧和固化,是新世纪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既然从对外开放中获得如此巨大的利

12、益,就绝不要讳 言,我们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由于中国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发达国家有可能也 有动机将资源代价、环境生态代价较高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有些在发达 国家已经不生产的资源性产品和高环境污染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因此,在对外开放不断扩 大和深人的过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困难的问题是,资源及环境同产 业竞争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减少资源和环境代价,往往要以竞 争力的削弱为代价。所以,处理好资源环境同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应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 策的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要积极鼓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技术的进 口,鼓励中国企业同外国企

13、业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领域中的合作,特别鼓励具有节约资 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外商企业投资中国。3、 当中国越来越深人和全面地融人全球经济的时候,经济安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 个重要问题,这不仅包括某些重要产业的技术安全、生产的可控性安全、而且,也包括非 正常时期的供应安全等,还包括关系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敏感领域的安全问题,例如,金 融安全、国际收支安全等。从各国的经验看,国民经济越开放,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 高,为了保证安全,政府所发挥的作用越强因此,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在进一步 鼓励扩大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也必须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安全问题予 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特别敏感

14、行业的国家控制力、重要战略资源的供应和储备、对外 依赖的风险规避和分散化、危机状态的应急对策等问题,要有一定的战略方案和政策设计。尽管许许多多的问题仍将困扰着我们国家前进的步伐,但从根本上来说,对外开放战 略却是最符合我国当代国情的基本政策。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政策,为把我 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三、全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邓 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正确地把握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 界”的科学论断;二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把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和中国历史发

15、展 特定阶段相结合的产物;三是从人类社会历时性发展和共时性交叉现状中作出“和平与发展 是时代的问题”的科学论断;四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确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关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国内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哲学 基础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颇有启发。仔细考察起来,不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问 题的深处其思想的内容、价值都还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比如,在宏观上,如何分析经济全球 化的内在矛盾及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关系;在微观上,为什么在 1840 年前后中国实行民族保护主义,而在当代中国邓小平又自觉地、全方位地实行对外开放,其深 层的根源是什么

16、?在全球化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到 底有何意义。从战争与和平向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转变的内在根据是什么与马克思的世界 历史理论相比有哪些贡献。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这些问题。邓小平对外开放 思想正确地把握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人类社会从地域历史到各地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历史、从各民族独立的历史到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的历史的转变,从经济角度说它是生产不断社会化、国际化的产物。资本主义以 前的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各民族主要是在孤立的地点上独立地发展 着。自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产生以来,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 外在压力,迫使资本不断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其结果,一方面造成生产关 系领域不同利益集团对财富占有的极度不公平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为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要求是通过人们的利益关系来推动的。就是说 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需要转变为人们的动机和目的才对社会发生作用。大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