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5605805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课堂练习题 (一)基础训练 一、质量: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 一个苹果约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 2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也可 用 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计算出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放在 。 “调”:调节天平 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平衡。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2、,用镊子向 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二、密度: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这两个单位比较: 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1kg/m3= g/cm3 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读作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4、理解密度公式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不变,m 与 V 成 ;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

3、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 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左图所示:甲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 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 。 7、测固体的密度: 。=m V=原理甲乙mV浮在水面:工具(量筒、水、细线)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读出体积 V1;2、用细线系好物体, 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4、 V2,物 体体积 V=V2-V1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 针) 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 线、石块)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体积质量 工具天平28、测液体密度: 原理: 方法: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1 ; 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V;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 的质量 m2 ;锝出液体的密度=(m1-m2)/ V 练习:密度的几种特殊测量:练习:密度的几种特殊测量: 1、 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你能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吗?写出简要步骤。(阿基 米德原理) 2、 有一密度小于水的长方体小木块、烧杯和水,给你一把

5、刻度尺能测出木块的密度吗? (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 (二)课堂 关于对密度公式 =m/V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大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 3 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 m铝: m铁=_

6、,体积之比 V铝:V铁=_。 (铝=2.7103 kg/m3,铁=7.8103 kg/m3 ) 4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甲乙两种液体做实验,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两种液体 不同体积时的质量,记录如下表:物质实验次数体积/cm3质量/g质量/体积(g/cm3)110181.8甲220361.831080.8乙420160.8综合分析 4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 某同学没有利用量筒也测出了一满杯牛奶的密度.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天平测出一满杯牛 奶的总质量是 120 g,然后测得空杯子的质量是 50 g,最后他将该杯装满水,又用天平测得水 和杯子的总质量是 100 g.请你帮该

7、同学算一算此杯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6 有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在它的一端绕有适量的铁丝,把它分别竖直放到甲、乙两种液体 里,如图 1 所示,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的关系是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无法确定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课堂练习题 (一)基础训练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 的现象,物理学里 做机械运动。3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叫做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 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 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 的路程

8、,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国际单位制中,符号为 m/s 或 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 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或 kmh-1,1m/s= km/h。 2、匀速直线运动是指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km= m 1dm= m 1cm= m 70mm= m 30m= m 1nm= 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首先 ;测量时刻度尺 的刻度线 ,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2、误差是指 ,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四、力 1、

9、力的作用效果 ; 2、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画出你站在水平地面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4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 的 五、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 括、推理得出的。 2、 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 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条件:作用 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10、,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 衡。 二:课堂练习: 1 下面哪句话说得不对?:( ) A,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B, 上升的氢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C,游泳时,人对水施了力,同时水对人也施了力;D, 挂在树上的苹果也要受到重力的作 用。 2,下面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 A,用钓鱼杆把钓到的鱼从水里加速拉上来时,拉力和鱼的重力; B, 汽车在平直道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 C,用很大的力气推箱子,箱子终于被推动了,人的推力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3 某同学在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时,用一把刻度尺做了 3 次仔细的测量,测量

11、结果分别是 382mm,383mm,385mm。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板的实际长度是 mm。 4 如右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 作匀逮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4(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5 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以 5ms 的速度作匀速直线 运动 C. 图丙告诉我们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 急剧增长 6 风洞实验室

12、中可以产生方向水平、速度大小可调节的风,用来研究处在流动气体中物体的受 力情况。将一个套有木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球受到的重力为 G。球在杆上运动时,球 与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跟它们之间的压力成正比,比例 系数是 k。如图甲所示,将杆沿平行风速的方向固定,调 节风速的大小,使球恰能沿杆匀速运动。再将杆沿竖直 方向固定,如图乙所示,将球从杆的上端由静止释放, 保持球下滑过程中所受风力与杆处于水平方向时受到的风力大小相 同则球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7 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甲重 10N 放在地面上; 乙重 5N 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

13、 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N。 8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 1 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 确的是(G 表示重力,F 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9 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 t=1s 时,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当 t=5s 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N。九年级第十一、十二章练习题九年级第十一、十二章练习题5一: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上世纪末,汤姆生

14、发现了电子,从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你 为原子内部结构与下列哪个的结构最接近( ) A 西瓜 B熟鸡蛋 C面包 D太阳系 2: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 7.1 , B茶杯的高度是 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 D他自己的身高是 16.75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大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 4: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4m,则( )A前 2s 内的平均平均速度是 3m/s B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C3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 D后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 5: 实验室里有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