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560378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积累与运用(15 分 )1下列各项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启迪(d) 叱咤(ch) 官宦(hun) 戊戌(x)B莅(l)临 悍(hn)然 步履(l) 谦逊(xn)C箜(kn)篌 酣(hn)畅 屏(pn)息 蓟(j)北D繁冗(rn) 俏皮(pi) 洽(qi)合 泪下沾襟(jn)解析 A 项“咤”读“zh” ;B 项“履”读“l” ;C 项“屏”读“bn”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景仰 戊戌 启迪 风神潇洒B谦逊 洪亮 箜篌 公竞渡河C弥漫 苍茫 引证 起承转合D机缘 酣畅 沾襟 博闻强记解析 B 项“竞”

2、应为“竟”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20 多年时间,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村子,一跃而发展成为华北最大的服装城,郝庄村的惊人巨变,曾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B由于“产值数字”与县级干部政绩考核挂钩,谁也不想丢乌纱帽,自然虚报浮夸蔚然成风。C科学与诗歌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我们的先辈却能匠心独运,把二者熔于一炉,统一和谐,滴水不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不朽的名诗佳句。D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午 9 时开幕,不到 8 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解析 A 项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妙的意思。B

3、 项感情色彩错,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多用于好的方面。蔚然:形容茂盛、盛大。C 项对象错,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周密细致,毫无差错和疏漏,可改为“天衣无缝” 。D 项对象错,严阵以待:摆出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答案 A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C11 月 26 日、27 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

4、见地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解析 B 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可将“经过”移至“专家组”之后;C 项词序不当, “罕见地”应放在“用四个整版”前;D 项“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 。答案 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如果把老天比喻为一个画师的话,那么它春夏时节为大自然涂抹的是如梦似幻的温柔之色;_,_。_,_。_,_,于苍茫中呈现着端庄、宁静的圣洁之美。那灿烂的金黄色成为

5、这个季节的主色调,让人想起梵高的画 随着冷空气频频地入侵,落叶飘零,山色骤然变得黯淡陈旧了 但这种绚丽持续不了多久 到了秋天,它的画风发生变化,它借着秋霜的手,把山峦点染得一派绚丽伴随着雪花那轻歌曼舞的脚步,山峦披上了一件银白的棉袍 但这种黯淡也不会让你的心灰暗很久A BC D解析 根据春夏秋冬的变化,春夏后就是秋天,可作首句,句“这个”紧承句,开始转折进入冬天,转折说下雪,作为尾句与后句相接。答案 D阅读与鉴赏(45 分)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 69 题。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

6、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 ,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6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5 分)答:_答

7、案 “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而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7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意何在?(5 分)答:_答案 用意有两点: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 ,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这两部作品来表明梁先生思想感情所在。8阅读整个节选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5 分)答:_答案 梁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激情澎湃、有爱国心的人。9这几段文字中,有两处文字节奏感特别明显,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5分)答:_答案 一处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一处是“有学问

8、,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前者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后者字数逐渐增多,节奏逐渐增强,如江河奔腾。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4 题。鸟梁实秋我爱鸟。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 ,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 ,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我开始欣赏鸟,是

9、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

10、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 ,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

11、,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 “望帝” ,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蛮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

12、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囱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囱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10对文章鉴赏不当的

13、两项是( )(4 分)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自己对鸟的种种感受。B作者爱所有的鸟,对鸟的悲苦给予深深的同情。C文章借对鸟的感受,抒发了对于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生活的怀念、追求的感情。D文章逐层加以细致描写,内容丰富,层次井然。E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解析 B 项以偏赅全,其中对杜鹃那种“自己不知构巢”却“把巢据为己有”的行为就带有憎恶的情绪;C 项很容易判定是不对的,主要是几个概念与全文内容的对照, “博爱”在全文体现不出,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之一。答案 BC11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哪四类?(6 分)答:_答案 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12对应考点链接第 2 段和第 6 段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答:_答案 反衬手法。其作用是:用笼中鸟、寒鸦和鸱枭来反衬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像囚禁似的笼中养鸟的做法。(大意对即可)13作者着力写了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