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60329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课程大题复习指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解答题解答题复习指南复习指南(一)计算题: 1.色谱分析定量,相对定量校正因子;内标法;归一化法。色谱分析定量,相对定量校正因子;内标法;归一化法。P49质量校正因子 = () ()=摩尔校正因子 = () ()= = 体积校正因子 = () ()= 22.4 22.4= 相对响应值 =1内标法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 % P53= 100% = 100一般以内标物为基准,则,得 %= 1= 100优点:定量较准确,不像归一化法有使用上的限制;但每次分析都要 准确称取试样和内标物质量,不宜做快速控制分析。归一化法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能出峰

2、 n 个组分,质量 m,分别为 m1 m2mn,第 i 个组分的质量分数为 wi = 100% =1+ 2+ + + + 100% =11+ 22+ + + + 100% 优点: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量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小2.2. 光谱分析定量,标准加入法光谱分析定量,标准加入法 待测溶液的确切组成是不完全确知的 P249A 试样稀释浓度 Cx, 测吸光度 Ax B 试样+标准稀释浓度 Co,测吸光度 Ao= 0= (0+ )则 =0 01.提高色谱柱柱效和分离选择性的途径。气相(塔板高度=涡流扩散项+分子传质项+传质阻力) = + 前者:柱长、固定相性质。后者:柱温、固定相性质

3、提高柱效地途径:1、减小担体的粒度;2、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3、降低传质阻力项系数 C,例如使用低固定液含量的色谱柱。. 提高分离选择性的途径:1、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制备性能优良的色谱柱; 2、增加柱长;3、控制容量比 k 在 1-10 的范围内为宜;4、增大 值。2.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及其指导意义。有效有效推导方程用有效塔板表示的色谱分离基本方程HRLRkR 2 2 1-161-n411k1-n41意义:它表明 R 随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和 k 的改变而变化,也与色谱柱条 件 n 的改变有关。分离度与柱效 n,分配比 k,柱选择性 3. 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的讨论,包括柱温,载气

4、分子量大小的影响。P67 1、涡流扩散项 A,它是由于流动相碰到填充物颗粒使试样组分形成“涡流” 的流动而引起色谱峰扩展。 2、分子扩散项 B/u,由于分子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中要小 4-5 个 数量级,因此在液相色谱法中当流动相的线速度大于 0.5cms-1时该项可忽略, 而在气相色谱中这一项很重要,组分在柱内的保留时间越长,分子项对色谱峰 扩展的影响越显著。载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纵向扩散对色谱峰扩展影响越小, 同时柱温越低,纵向扩散对色谱峰扩展的影响越小; 3、传质项 Cu,在气相色谱中主要包括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其 中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g 可通过使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

5、子质量小的载气使 其减小,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l可通过减少固定液含量使液膜变薄来减小。液相 色谱中主要包括固定相传质阻力项和流动相传质阻力项,可通过改善传质,使 用粒度小,孔径大的固定相解决。4.气相色谱仪的组成部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系统与填充柱色谱系统的区别。五部分: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柱箱,检测系统,记录和数据处 理系统。 区别:1、管柱内径小,因此即使采用很高的线性流速,载气的体积流速仍 然很小。所以毛细管柱色谱仪器对死体积的限制是很严格的,为了减少组分的 柱后扩散,可在色谱系统中增加尾吹气,来增加柱出口到检测器的载气流量, 减少这段死体积的影响。2、毛细管柱的柱容量很小,用微量

6、注射器很难准确地 将小于 0.001 微升的液体试样直接送入,为此常采用分流进样的方式。5.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区别。 高效液相色谱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法理论,在 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分析速度快、分 离效率高、操作自动化。 HPLC 和 LC 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相、输液设备和检测手段的差别。经典 LC 仅是一种分离手段,而 HPLC 则可用于试样的分离和分析。经典 LC 的柱内 径为 1-3cm,固定相粒径100m 且不均匀,流动相采用常压输送,柱效低, 分析周期长、无法在线检测。而 HPLC 柱内径为 2-6mm,固定相

7、粒径10m, 流动相采用高压输送,柱效高,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可以在线检测。6.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技术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通过逐渐改变分析条件,在保证物质分离的前提下,让难流 出的物质加速流出,以提高分析效率的方法;都是改进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不同点:气相中的程序升温主要是针对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柱温按预定 的加热速率,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而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主 要针对流动相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 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的极性变化来改变被 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 k 和选择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8、。7.原子吸收光谱法扣背景方法。P254 校正背景吸收可采用以下方法: 1)邻近线校正法 2)用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来校正 3)用分离基体的方法消除影响 为了更方便地校正背景吸收的影响,很多商品仪器都附有所谓的氘灯背景 校正器。采用连续氘灯测量时,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吸收相对于总入射光强度来 说可以忽略,因此可认为氘灯光源测定的吸收值是背景吸收值。塞曼效应校正 法也是另一种有效的背景校正法,是指在磁场作用下简并的谱线发生分裂的现 象。磁场将吸收线分裂为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成分,利用这些分裂的偏振成分来区别被测元素和背景的吸收。8.原子荧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光度计的主要区别。 1、在结构上,原

9、子荧光光度计的光源、原子化器和分光系统不是排在一条 线上,而是排成一定的角度。 2、原子荧光光度计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汽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 荧光的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的含量,而原子吸收光度计是通过测量待测元 素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来定量分析的。 3、原子荧光光度计所需的光源强度较原子吸收光度计大,它通常采用高强 度空心阴极灯、激光等作为发射光源。 4、原子荧光光度计能测定的元素种类比原子吸收光度计少,但它具有极高 的灵敏度,同时可以采用多道分析。9.原子发射光谱法定量依据。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分析线对的选择。选择 内标元素和内标线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定量依据。利用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

10、含量。 分析线对的选择。1、选择激发电位相同或接近的分析线对;2、两条谱线 的波长应尽可能接近;3、所选线对的强度不应相差过大;4、所选的谱线应不 受其他元素谱线的干扰,也应不是自吸收严重的谱线。 选择内标元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原来试样内应不含或仅含有极少量所 加内标元素;2、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挥发率应相近。 内标线遵循基本原则;若内标元素是试样中基体元素,应选择此基体元素 光谱线中的一条弱线,若外加少量其他元素内标,则应选用一条较强的线。10. ICP 原理及其特点。P206 原理: ICP 是利用高频加热原理。 当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 体工作

11、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 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 磁场方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 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 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特点: 1、ICP 工作温度比其它光源高,对大多数元素有很高的分析灵敏度 2、涡流状,且在高频发生器频率较高时,等离子体因趋肤效应而形成环状;3、电子密度很高,测定碱金属时,电离干扰很小; 4、无极放电,没有电极污染5、载气流速很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发,耗样量较少 6、以氩气为工作气体,光谱背景干扰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