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599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ppt讲练课件(基础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一单元 歌咏自然 第一课 沁园春 雪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本节要点 】 1.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要学会哟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温故知新 ( 2011年中考考本课的词是“ ”) 1、须晴日,看 ),分外 )。 2、唐宗宋祖,稍逊 )。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先学一点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温故知新 1 红装素裹 妖娆 2 风骚 一代天骄 先学一点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探讨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探究一下

2、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探讨 喻,拟人、对偶等。 ( 1) 比喻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 2)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 “物 ”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 “人格化 ”。 ( 3)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你知道吗?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1下列各句中比喻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

3、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看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灵活运用哟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答案】 B。 【解析】 在棉花上”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觉,形容“轻快”。 灵活运用哟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2以下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恰当,并确实增强了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B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全得像战鼓一样。 C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纠纠地守卫在道路

4、两旁。 D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主要的;但是适当的讨论,相互的讨论,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做的怎样?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答案】 A。 【解析】 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鼓”,不妥。 把蒲公英比作“雄纠纠”的卫士,不当,反而影响了表达效果, “自学”、“努力”、“独立钻研”不能并列,自学已经包含了个人努力,个人努力包含了独立钻研。“适当”、“相互”、“集体”说的角度不一,“适当”是讲程度,“相互”和“集体”说的是讨论的形式,三者也不能并列。 找到窍门了吗?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探讨 分别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并分

5、析所饱含的情感。 探究一下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探讨 表达方法 (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你知道吗?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探讨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

6、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做的怎样?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 14届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梅花落:乐曲名。 灵活运用哟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

7、社】课堂提高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灵活运用哟 【 答案 】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 );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 (愁惨 ),感情悲凉哀怨。 【 解析 】 试题分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两首词的内容、情景和感情的异同,仔细阅读,注意感情基调上的异同,“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出了一种豁达的思乡。而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写出了征人思乡的哀怨。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灵活运用哟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提高 【答案】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是间接抒情寓情于景,从听到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而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是间接抒情,从听到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而李诗直接抒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做的怎样?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