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9645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忠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张忠谋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张忠谋他是华人企业界履历最丰富,经历最饱满的人。18岁以前,他一边随家人辗转南北,逃难四方,一边饱读诗书名著,受尽东方文化熏 陶。18岁以后,他求学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尽享西方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盛晏, 并在世界半导体业建功立业,为华人在美国大企业和高科技界找到世界级荣耀。54岁时,他从头开始创办台积电,问鼎世界第一,不但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从荒原变 成绿洲,也一改半导体业产业发展格局,创造出两个世界级新产业,树起半导体业的一座 里程碑。他那满头银发,目光深邃,叼着烟斗的招牌形象,也成为一个产业的化身。2张忠谋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

2、那是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记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张忠谋华商韬略毕亚军文“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张忠谋成长于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清晨八点,一辆黑色的宾士轿车,从台北缓缓 驰向新竹。车里的张忠谋, 穿著黄绿格子交织的衬衣、 米色西裤。车里出奇的静,没有音乐,古典的、现 代的都没有 ;没有新闻,车上的大哥大,仅供紧急 时用,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当他点燃烟斗时发出 的嗤嗤声。 ”这是 1998 年出版的谁是最好的管理者一 书中的一段文字。当年,宾士车里的张忠谋博士被 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管理者之一。当时, 这个 20 世纪 70 年代就被形容为“掀起全球半导

3、体 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已经赢得人生中又一 场世界级的半导体战争。张忠谋 1931 年生于浙江宁波。他出生时,父亲 张蔚观先生正担任宁波县财政局长。 “听起来似乎是 一个不小的官,但当时的宁波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小 地方,有志的人大多希望在上海、南京或北平等大 都市做事。 ”张蔚观先生正是有志之人,即使炮火纷 飞,也没能阻挡他追求理想的人生。所以,在张忠 谋 1 岁的时候,他就离职去到南京一个银行担任副 经理,带着全家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奔波旅程。张忠谋也在这颠簸的岁月中,穿越战线,经历 炮火,长大成人。与很多人不同的是,动荡的时代 留在张忠谋心里的有远离家园,不知归期的悲哀, 但更多的则

4、是慷慨激昂,报国报民的大情怀。几十 年后,他还在感叹 : “那是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在那个多么不同的抗战时代里,张忠谋居住过 6个城市,在 10 个学校念过书。先是 6 岁时从内地逃 到香港,在培英和培正小学学成小学课程,10 岁前 就读完包括水浒传 、 西游记 、 三国演义等 名著在内的“儿童文库”的全部书籍,养成阅读的 习惯,贯穿终生。香港沦陷 ( 被日本占据 ) 后的第二年(1942) , 他又和父母亲一起,坐着三轮车、黄包车、火车、 轮船与大卡车,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经历 50 多天 艰难跋涉后,达到当时最安全的地方重庆。进 入被公认为最好的中学沙平坝南开中学就读,还与 同学一起创办

5、墙报, 不但自己写文章, 主持文艺栏目, 还访问过当时南开中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先生。 “没有一点架子,谆谆不倦地对我讲许多事。 ”抗战胜利后,父亲带着全家到上海买了房子, 准备长期定居。张忠谋又先后到圣约翰大学附中和 南洋模范中学就读,期间,他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也越发浓厚,还做起了作家梦。父亲一句“你做作 家,可能会饿肚子”的话,很有技巧地打消了野心, 让他在用功读书、学习小提琴、打网球、看电影中, 安安静静地享受了几年中上层阶级的舒适与安定。 内战爆发导致的人心惶惶中,张忠谋完成了中学学 业,在父亲建议下,报考了沪江大学银行系和交通 大学工商管理系,而且同时榜上有名。因为父亲的

6、缘故,他最终选择了当时被认为是第一流文商科学 校,同时也是父亲母校的沪江大学。至今他还清楚记得当时的一番情景:“高中 毕业的那晚我和几个相熟同学庆祝,大家喝了不少 酒,尽情地叫喊,尽情地欢乐。夜已阑,我们漫 步到黄埔江畔,大家凑了点钱,租了一条帆船到黄3张忠谋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浦江上游江。满天繁星下,远远的上海如痴如醉如 梦,是我们醉了,还是上海醉了,同游中有一人, 乘酒意跑到船头大喊: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 住多久?”张忠谋说:“这样的豪情,以前、以后 都不曾再有。”沪江大学银行系只读了两个月,因为国共内战 许多人又开始逃难。张忠谋也回到了曾经住过 5 年 的香港。 “17 岁的我,

7、竟油然生起饱历沧桑之感觉。 ” 因为形势的急剧变化,父亲给张忠谋一个新的打算 : 要去读理工,这样谋生才容易。而且做出送张忠谋 到美国念书的决定。这是张忠谋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香港以前,我和千百万与我相似年纪的青年一 样,一心预备在国内求学、做事;香港以后,我走 上长居国外的第一步。香港以前,我想从商;香港 以后,开始一生的科技生涯。香港以前,父母亲是 我的天地,我事事都倚赖他们;香港以后,我发现 父母亲已不能帮助我,我只能倚赖自己了。”在从 香港到美国的飞机上,张忠谋深刻地感到:旧世界 已经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须鼓足勇气。决定去美国后,在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任教授 的三叔张

8、思侯先生考虑到侄子从小兴趣广泛,认为应 该给他时间渐渐建立自己真正的兴趣,就暂停了读理 工的想法,为张忠谋申请到哈佛大学的入学资格。当时的美国,以占全世界 5% 的人口创造着全世 界 40% 的国民生产总值,正是最黄金的时代。虽然 接机的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处理,连话 都不多讲,但很快,张忠谋就被美国社会中“只要 肯努力,你就能出头”的理想感染,增添出无穷的 力量和憧憬。哈佛的条件自然是国内不能想象,单是住宿, 就让他很开眼界:既可以住单人间,也可以是两人 间。为省钱,交朋友,张忠谋选择了两人间。住两 人间一是自己找室友搭配,另外是由校方安排。张 忠谋无人可找,只能被安排。报到时,室友

9、还未出 现,但他已在学校结识了一位美国朋友,相谈甚 欢。之后,那位也不知自己室友是谁的美国朋友向 他发出了临时申请成为室友的邀请,但张忠谋拒绝 了好意:“因为我不愿意得罪尚未见面的室友,也 觉得他的邀请相当唐突。”刚到哈佛,张忠谋选修了 5 门学科。其中,进 步最大,他也最痴迷的当数英文和以西洋文化为主的人文学。但哈佛带给他的远不是这些学科这么局 限。同学的优秀与多元化,开启智能与心灵的多姿 多彩,至今仍是他的最难忘怀,也让他很快就消除 障碍将自己“西化” 。他听歌剧,看戏剧,参加国会 大人物和名流大师的演讲与辩论会,耕读西方经典, 全方位沈入西方文明,享受着生活的新奇与思维盛 宴。即使学游泳

10、,也别有一番趣味 :哈佛规定大一 学生必须在学年结束前通过游泳考试。张忠谋及格 时,游泳班已只剩下一个还没合格的人。 “当我对哈 佛游泳池做最后一瞥时,只见他手舞足蹈地在水中 挣扎。 ”一年过去,张忠谋的物理、数学和英文得了 A, 化学和人文学得了 B。因为那时学校给分完全是竞争 制, 每班只有10%的学生得A, 25%的学生得B, 所以, 3A 和 2B 让他进入了全年级的 10% 之内。第二年夏天,国内的旧世界彻底土崩瓦解了, 父母亲也从香港到了美国。即使依然对学工程没有兴 趣,但此时已由不得他自己了。国内回不去了,他必 须为毕业后在美国工作考虑。学工程,麻省理工学院 是第一选择。于是,在

11、哈佛结束一年学业后,张忠谋 走进了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开始了工程和科技之 旅。随后,壮志未酬的父亲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企管 所就读,并在 47 岁获得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1950 年代的麻省机械系也是一个黄金时代,拥 有众多世界级的大师。但张忠谋在那里过得并不愉 快,除了治学严谨之外,生活十分乏味。而且还要 因经济压力出去做零工。先是帮人打字,之后,又 替教授作计算工作,枯燥无比。这也让张忠谋对麻 省“虽有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 ”远不像对哈 佛那样,爱得深沉。3年时间里,虽然成绩优异,但张忠谋对工程的 热情始终没被激起。更不利的是,1953年获得硕士 学位后,刚刚结婚的他,连续两次博士考试

12、都是落 第:“呆呆地望着没有我名字的榜,自尊心、自信 心在倏忽中消灭。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嘎然中断,下 一步做什么都还没有想到,我何以对父母?对我新 婚不久的妻?”现在,这个当年最大的打击,被张忠谋视为一 生的最大幸运。他说 : “假如我通过考试,我一定会 继续读博士,几年以后,也一定会读成。那以后做 什么呢?最可能就是去工业界做研究工作,或留学 校做教授,总之这会是一条学术研究之路。以我对 工程的平平兴趣,我相信这条路不会走得太远。我4张忠谋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也绝不会进入半导体业,因为那时半导体界根本不 雇佣机械博士。我也不会进入企业管理,因为这也 不是博士常走的路。我的人生会完全两样。

13、 ”博士落榜后,张忠谋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 到别的学校读博士,有麻省的地位和水准,做到很 容易。另外就是找工作。找工作是个大难题,因为当时没有中国人成功 打入美国大公司的先例,而做研究或教学,他又显 得资历不够。想来想去,张忠谋毅然决定选择去找 工作:“有谁说我不能做个先锋,开辟出另一条路?”他的这个决定不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无数 中国人的命运。在他之后,无数的华人在通往美国 大公司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作为开路先锋的张忠谋, 当时的这个选择,也成为加载史册的大创举。“学业生涯就在此告一段落。没有博士学位,一 个阳春的工程师,50 年代在美国的中国人,要去闯 出自己的新天地。 ”带着这个使命,

14、张忠谋开始向美 国白人构筑的坚强堡垒,步步逼近,直到登顶。奋斗于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两月内, 张忠谋就获得了4家公司的面试邀聘函。 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成了他最满意的对象。一是工 资待遇好, 另外也对从事的行业有把握。另一家叫 “希 凡尼亚” ,正计划开创以半导体为材料的晶体管的公 司,待遇也很好,但因自己对半导体一无所知,所 以没做考虑。然而“希凡尼亚”的工资比福特还要高出一美 金,所以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为此,他决定和福特 “讲价” : “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 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他们考虑提高起薪? 电话线上的人事经理,是面试我的同一个人,但现 在的神气与面试时的谈笑风生

15、很不相同。他很冷漠, 也很不客气 : 我们不讨价还价。公司已决定雇佣你 的月薪。你要来就来,不要,就请便。 ”善变的经理人惹怒了年轻气盛的张先生。 “我 对福特有把握,但是难道我不肯冒险去希凡尼亚 做我没有把握的事情吗?”1955 年 5 月,张忠谋一气之下去了自己不熟悉 的“希凡尼亚” ,开始为他风光无限大半生的半导体 事业奠基。这也不得不让他感叹 : “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 时冲动的青年感情, 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为在半导体业立足,作为外行者,张忠谋加快 步伐,学习向前。几星期内就完成一项晶体管生产 的模焊接技术改良,并向全公司推广。这让

16、他很受 鼓励 : “学校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充满荆棘。 ”他找到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夏克 雷的经典著作半导体之电子与洞 , “一字, 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读了 想,想了读仍然不懂的,就去请教一个几乎夜夜喝 酒,但技术高深的高人, “每天吃晚餐时就和他坐在 一起。 ”同时,还大量学习和了解行业内最新、最权 威的学术成果、论文或信息。一年左右,张忠谋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 而且被提升为公司研发部科长,手下带有 4 个小兵。 正当他计划再上层楼时,公司却连连亏损。新来的 外行上司要求他辞退科室里两个没犯错误的年轻下 属, 他不服, 也没能说服新上司, 很果断的收拾东西, 挥袖而去。1958 年是张忠谋人生的又一个大转折,当年, 离开“希凡尼亚”的他,去到了正在创造一个多么 不同的半导体时代的德州仪器。德州仪器当时只是一间小公司,但已是半导体 业不可抵挡的新势力。在张忠谋进入之前,就已通 过发明硅晶体管, 改写了半导体市场版图。一到那里, 张忠谋就感到震撼:“ 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 加班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