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595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课件0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识记 ( 1)经济危机的出现( 2)经济危机的扩展( 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4)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2、理解与运用 (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 2)分析经济危机的各方面的影响 (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教学难点: 1929斯福新政的实质、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导入: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 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 面对危机,富兰克林 罗斯福实行新政 采取措施解决危机,它被其它资本主 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大萧条”指 19291933年空前严重

2、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时期,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并持续很长的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互了尽头”。 材料 1: 到 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 2%的富人的收入 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 60,而贫困户家庭 占总数的 60%。 材料 2: 1920年到 1929年,美国工厂中生产率增长 55%,而工人的工资增长仅为 2%。农业工人 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 40%。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通过材料,你知道了什么? 材料 3: 美国在 20年代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虚假繁荣

3、的经济使很多美国人对自己的还贷能力相当自信,农民贷款买土地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据统计, 1926年售出的汽车,约有 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分期付款销售额的过渡膨胀,打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加速危机的到来 通过材料,你知道了什么? 材料 4: 1928年 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 5年前的四倍。一般市民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资本家甚至把利润大多转到股市;连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卷入了股市的投机。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无 法反应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了经济虚假的 繁荣。 通过材料,你知道了什么?

4、1、经济危机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1)贫富不均,消费市场日益萎缩。 (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 供需矛盾尖锐 (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9年 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主要 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 危机 一、“黑色星期四” 2、开始标志 黑色星期四 1929年 10月 24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爆发 自由放任,不干预政策 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3、美国胡佛总统应对危机的措

5、施: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怎么做的? 资料回放: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 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讲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实质:自由放任,不干预政策 知识链接:看不见的手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 动平衡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手,被称为 “ 看不见 的手 ” 。因此,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认为政府的作 用就是防止暴力、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 会平等。

6、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 “ 管得最少的 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1930) 破产的企业家家中一片狼籍 美国农场主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挤食品 首先发生于美 德国 英日 法国 1、原因 :美国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极其重要影响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2、过程 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实行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3、各国最初摆脱危机办法: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 1)沉重的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和生产力 ( 2)国际

7、关系日趋恶化 ( 3)加深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怀疑 4、经济危机的危害 5 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一 , 范围特别广 。 第二 , 持续时间特别长 第三 , 破坏性特别大 。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一)历史背景 三、罗斯福新政 (二)时间 : 1933三)定义: 罗斯福在 1933年上台 以后,为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等领域进行的一些列调整 与改革措施。 (四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 内容 目的与作用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银行休业整顿

8、实行美圆贬值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调整工业 生产 通过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节农业 生产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稳定农产品价格 ,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实行社会救济和 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 减少失业认输 刺激消费和生产 , 稳定社会秩序 (五) 、影响: 积极影响: 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 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3. 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局限性: 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

9、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 新”的最大特点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三、罗斯福新政 四、凯恩斯主义 1、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转变 ( 2) 20年代末 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开始受质疑。 (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自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 2)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观念,取代了自由放 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 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20世纪 70年代以后,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 他学派取代。 ( 1)内容: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

10、主义,干 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2、凯恩斯主义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创始人 主要 观点 政府 职能 解决危机的方式 亚当 斯密 凯恩斯 “ 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充当社会的 “ 守夜人” 。 对市场运行进行干预。 自由放任 扩大需求 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 小节: 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 经济 危机 推动 罗 斯 福 新 政 盛行 指导 凯恩斯 主义 1、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 B、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的矛盾 D、无限制的股票投机 2、罗斯福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改革社会福利 B、调整工业布 C、调整农业政策 D、国家加强对经济全面干预 3、 1929年经济危机后,提出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学观念的新经济理论是: A、垄断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撒切尔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