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9076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下人教新课标二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1214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谈话。(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2、吗? (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我邀请了一些客人。瞧,他们了! (多媒体显示 4 位小朋友) 。妈妈端一盘橘子,让我分给 4 位朋友,我该怎么分呢?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用 1 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每人同等数量的橘子) 。(2)每人分到几个橘子?为什么要这样分?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每人分得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重新均等分配。把全部橘子分完,每人分得同样多。只分了一部分橘子,但每人分到的是同样多的。(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

3、果,并说出理由。(4)教师小结:像这样,每人分到同样多的橘子,你知道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什么吗?揭示题平均分。3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师小结:看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4理解“份数”的含义。(1)这里有一些桃子,看一看是不是平均分的?用手势判断。多媒体依次显示不同分法。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比较。 (多媒体显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如果平均分成 3 份,你会分吗?试一试。学生在题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4)学生展示分的结果,并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合理、正确、美观为评价标准。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题纸举起给大家看看

4、。考考你。(情境)刚才,大家帮明明平均分好了橘子,明明很感激大家。现在他想把 8 块糖平均分给 4 位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法呢?多媒体显示下图:学生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师:第(3)种分法每份都是 4 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分法呢?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明的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树结果子啦!(多媒体显示神奇树) 。明明为了感谢大家,特意摘了许多,让我分给大家。想要吗?就在 2 号袋中。为了使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的水果,要求:(

5、1)请你把 2 号袋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个人。想想怎么分?(2)动手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你的分配方法。2学生操作分配,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1)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 4 个人。(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3)用乘法口诀分。(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分法。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他们的分法。师: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分法。这些分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分法?说说理由。三、拓展应用1巩固加深。师:这位小朋友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

6、几个?请你帮帮我!(1)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个?(2)如果有 4 个盘子呢?(多媒体增加盘子数)(3)这 12 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4)全班交流。2应用。(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事,有 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 ,为此发生了争论。怎样分才能使个人都满意呢?小组商量,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相互质疑、解疑。四、全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设计意图“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

7、分的实践经验。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在备时抓住这一关键,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教案。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材因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且信息都处于“静止、储存”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抽象概括。因此,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发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经教学法的加工,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一开始,就以小精灵明明过生日给大家

8、分橘子,使学生对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的描述感兴趣,思维被激活,为下面的学习开拓了空间。在学生已比较熟练地把一个具体数量平均分成几份后,我铺设了一情境障碍: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怎样分才公平?这一于生活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必然会发生争论,在相互质疑、解疑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2重视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进行操作。把平均分物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教学一开始,就是学生的操作:把 12 个橘子分给 4 个小朋友该怎样分?在这里,未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

9、识水平去分,在交流中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表示“平均分”。接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平均分物品,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3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与发展每个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实际水平基础上主动、充分地发展、提高。在设计活动时,人人动手分学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多种分法的共同性每份分得同样多。无论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是用除法计算,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师生能共同体验成功以及成功带的喜悦。 教后记1在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要培养有个性、有

10、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 2 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 ”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他是把 6 个桃从中间分开() ,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 3 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

11、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2在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本节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