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8636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生命科学试题库说明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一单选题一单选题01|12|2|0.5|0因研究重组DNA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A. Kornberg A; B. Gilbert W; C. Berg P; D. McClintock。C(答案,以下同)(答案,以下同) 01|12|2|0.5|0第一个用于构建重组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 )。A. EcoR I; B. EcoB; C. EcoC; D. EcoR II。A 01|12|2|0.5|0靶(目的)基因通常是指( )。A. 拟进行研究或利用的基因; B. 人工合成的基因;C. 载体DNA分子; D. 具有编码序列

2、的DNA分子。A 01|12|2|0.5|0关于宿主控制的限制修饰现象的本质,下列描述中只有( )不太恰当。A由作用于同一DNA序列的两种酶构成;B这一系统中的核酸酶都是II 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这一系统中的修饰酶主要是通过甲基化作用对DNA 进行修饰;D不同的宿主系统具有不同的限制-修饰系统。B 01|12|2|0.5|0RFLP 产生自 ( )。A使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B每种类型的染色体有两条(二倍体);CDNA 序列中碱基的随机变化; DSouthern 印迹;E不同探针的使用。C 01|12|2|0.5|0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 )。A有内切核酸酶和甲基化酶活性且经常识别回文

3、序列;B仅有内切核酸酶活性,甲基化酶活性由另外一种酶提供;C限制性识别非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D有外切核酸酶和甲基化酶活性;E仅有外切核酸酶活性,甲基化酶活性由另外一种酶提供。B01|12|2|0.5|0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A由两个亚基组成,仅识别半甲基化位点。甲基化位点相对于限制位点的位置(上游或下游)决定了DNA是被甲基化还是被限制;B不同亚基的识别位点甲基化和限制活性相互排斥:MS亚基促使甲基化,R亚基促使限制;C由两个亚基组成,在识别位点附近识别并进行甲基化或限制;D在错配修复中起关键作用,因为酶结合到DNA上是以结构扭曲为基础而不是序列错误识别。C 01|12|2|0.5|0分析

4、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双链DNA 所得到的DNA片段的长度有助于物理作图,这是因为( )。A即使只用一种限制酶,因为DNA是线性的,所以也可以迅速确定限制性片段序列;B内切核酸酶在等距离位点切割DNA,同时对于每个生物体的长度是特异的;C、DNA的线性意味着单限制酶切片段的长度之和等于DNA的总长,而双酶切产生的重叠片段则产生模糊的图谱;D这些内切核酸酶的消化活性是物种特异的;E这一技术同时为核苷酸序列提供了广泛信息。C 01|12|2|0.5|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 是( )。A用于遗传的“指纹结构”模式分析的技术;B二倍体细胞中的两个等位基因限制性图谱的差别;C物种中的两个个体

5、限制性图谱间的差别;D两种物种个体间的限制性图谱差别;E两种酶在单个染色体上限制性图谱的差别。C 01|12|2|0.5|0因研究噬菌体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的本质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A. Lederberg J; B. Arber W; C. Smith H; D. Sanger F。C 01|12|2|0.5|0第一个被分离的类酶是( )。AEco K; BHind III; CHind II; DEcoB。C 01|12|2|0.5|0在下列进行DNA部分酶切的条件中,控制哪一项最好? A反应时间; B酶量; C反应体积; D酶反应的温度。B 01|12|2|0.5|0在下列试剂中

6、,哪一种可以螯合Ca2+? AEDTA; B柠檬酸钠; CSDS; DEGTA。D 01|12|2|0.5|0BstB I (TTCGAA) 消化可产生怎样的末端? A含5CGAA3序列的黏末端; B含5CG3序列的黏末端;C含5AAGC3序列的黏末端; D平末端; E含5GC3序列的黏末端。C 01|12|2|0.5|0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特异性地识别( )。A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B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序列;C特定的三联密码; D以上都正确。B 01|12|2|0.5|0下面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Sau 3A I; B. E.coR I; C. h

7、ind III; D. Sau3A I。D 01|12|2|0.5|0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星号活性是指 ( )。A. 在非常规条件下,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变化的活性; B活性大大提高;C切割速度大大加快; D识别序列与原来的完全不同。A 01|12|2|0.5|0下面哪一种不是产生星号活性的主要原因? A甘油含量过高; B反应体系中含有有机溶剂;C含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 D酶切反应时酶浓度过低。D 01|12|2|0.5|0DNA被某种酶切割后,电泳得到的电泳带有些扩散,下列原因中,哪一项不太可能?A酶失活; B蛋白质(如BSA)同DNA 结合;C酶切条件不合适; D有外切核酸酶污染。A 0

8、1|12|2|0.5|0为什么使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部分酶切? A为了产生平末端; B为了产生黏末端;C只切割一条链上的酶切位点,产生开环分子; D可得到比完全酶切的片段略短的产物;E可得到比完全酶切的片段略长的产物。E 01|12|2|0.5|0BamH I、Xba I、Bgl II 的识别位点分别是:GGATCC、TCTAGA、AGATCT,哪些酶切结果可产生互补的末端? A以上几种酶切结果产生的末端都可互补; B产生的末端都不能互补;C仅BamH I 与BglII 的酶切末端互补; D仅BamHI 与Xba I 的酶切末端互补;E仅Xba I 与Bgl II 的酶切末端互

9、补。C 01|12|2|0.5|0从细菌中分离基因组DNA,经过识别GAATTC 序列的6 碱基酶长时间消化后,发现DNA 分子未被切动,基因组大小为4Mb,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A基因组中没有G; B基因组中没有A;C该细菌的DNA 已经过甲基化修饰;D所有酶切位点都位于基因内,而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不作用于基因内;E所有酶切位点都位于启动子及调控区内,而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作用于基因内。C 01|12|2|0.5|0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来源及其天然存在的意义,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来自噬菌体,用于复制病毒DNA; B来自噬菌体,具有抗微生物作用;C来自酵母菌,参与DNA复制; D来

10、自细菌,有防御病毒侵染的意义;E是细菌内的DNA复制酶。D 01|12|2|0.5|0识别10 碱基序列的限制酶,大约每隔( )进行一次切割。A4l0; B104; C2l0; D102; E24。A 01|12|2|0.5|0T4 DNA 连接酶是从T4 噬菌体感染的Ecoli 中分离的,这种连接酶( )。A催化连接反应时既能以ATP 又能以NAD 作为能量来源;B既能催化平末端连接又能催化黏性末端连接;C. 是一种单肽酶,分子质量为74kDa;D既能催化单链DNA 连接又能催化双链DNA 连接。B 01|12|2|0.5|0DNA 连接酶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在DNA复制、修复中封闭缺口,(

11、)。A将双链DNA 分子中的5磷酸基团同3-OH末端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B作用时不消耗能量;C需要Mn2+等二价辅助离子; D也可以连接RNA分子。A 01|12|2|0.5|0在长模板链的指导下引物延伸合成长的DNA 互补链时应选用( )。A. T4 DNA 聚合酶; BKlenow 酶;C大肠杆菌DNA 聚合酶I; DT7 DNA 聚合酶。D 01|12|2|0.5|0末端转移酶是合成酶类,( )。A作用时不需要模板; B在Co2+的存在下,可以在突出的3端延长DNA链;C在Co2+的存在下,可以在隐蔽的3端延长DNA链; D上述说法有两种是正确的。C 01|12|2|0.5|0从Ecol

12、i 中分离的连接酶 ( )。A需要ATP 作辅助因子; B需要NAD 作辅助因子;C可以进行平末端和黏性末端连接; D作用时不需要模板。B 01|12|2|0.5|0下列哪一种酶作用时需要引物? A限制酶; B末端转移酶; C反转录酶; DDNA 连接酶。C 01|12|2|0.5|0K1enow 酶与DNA 聚合酶相比,前者丧失了 ( )的活性。A53 合成酶; B35 外切酶;C53 外切酶; D转移酶。C 01|12|2|0.5|0只能从DNA分子的末端水解磷酸二酯键使核苷酸解离下来的酶是( )。A核酸外切酶; B核酸内切酶;C. DNA连接酶; D末端转移酶。A 01|12|2|0.5

13、|0T4 噬菌体DNA 聚合酶具有两种活性: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作用于3突出端),因此可使黏末端变成平末端。如DNA 片段用一定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后,再置于含T4 聚合酶及四种三磷酸核苷酸的反应体系中,则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发生?A在T4 聚合酶的外切酶活性作用下,Bgl II (AGATCT)切出的末端被切平;B在T4 聚合酶的外切酶活性作用下,Bgl II 及Pvu I(CGATCG)切出的末端被切平;C在T4 聚合酶的外切酶活性作用下,Sac II (CCGCGG)及Pvu I 切出的末端被切平;D在聚合酶活性作用下,Bgl II 及Pvu I 切出的末端被补平;E在聚合酶活性作

14、用下,Sac II 及Pvu I 切出的末端被切平。C 01|12|2|0.5|0逆转录酶也称反转录酶,是一种( )。A. 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B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C. 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D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B 01|12|2|0.5|0可以在切口部位起作用的酶是( )。AS1 核酸酶; B外切酶; C外切核酸酶; DBal 31 核酸酶。A 01|12|2|0.5|0下面关于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性质的描述中,( )是不正确的。A质粒的复制只受本身的遗传结构的控制,而不受染色体复制机制的制约,因而有较多的拷贝数;B可以在氯霉素作用下进行扩增; C. 通常具有较少的拷贝数;D同严紧型质粒整合后,杂合质粒优先使用松弛型质粒的复制子。C 01|12|2|0.5|0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质粒载体大多是改造过的,真正的天然质粒载体很少,在下列载体中只有( )被视为用作基因工程载体的天然质粒载体。ApBR322; BpSC101; CpUB110; DpU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