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382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科研论文: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科研论: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尝试点滴内容提要: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要有从事科学活动的能力,而后者尤为重要。科学发现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看教育,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对才能说得准。幼儿的思维是伴随其具体的操作活动产生的幼儿在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思考,有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并学习用语言把答案表达出。那么,我们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呢?笔者在本中从以下 3 方面对此做了尝试:鼓励幼儿生动形象地描述观

2、察对象;指导幼儿清楚有序地叙述操作过程;帮助幼儿简要准确地表述概念。关键词:科学活动、口语能力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要有从事科学活动的能力,而后者尤为重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并对其发展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从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看教育,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对才能说得准。幼儿的思维是伴随其具体的操作活动产生的幼儿在作

3、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思考,有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并学习用语言把答案表达出。科学发现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幼儿是好奇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看看摸摸,敲敲打打,甚至拼拼拆拆。就是在这些成人看是玩,甚至是破坏捣蛋的行为中,幼儿获得了科学知识,积累了生活经验,丰富了情感体验,提高了科学素质。为此,首先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其次我们要不断强化幼儿的活动过程,促进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呢

4、?(一) 鼓励幼儿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观察认识世界的窗口。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科学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着眼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幼儿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教育影响,以达到幼儿能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目的。1集体观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观察对象(图片、实物、投影片、录像片等) ,形象要逼真,色彩要鲜艳,大小要适中,位置要恰当,以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还要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使他们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2要尽量地为每位幼儿或每组幼儿提供一份观察对象,

5、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进行观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他们每个人认知世界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只有让他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进行观察,才能有其独特的认知、感受和描述。3在尊重幼儿观察意愿的前提下,教师要有意识地适时的加以指导,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有顺序的观察和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并引导幼儿把在个体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幼儿的表达流利,且有详有略。4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最终达到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目的。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象医生

6、用的手术刀一样,大树妈妈肚子里有了虫子,啄木鸟就用嘴给大树妈妈开刀;猫头鹰的眼睛在黑夜里睁得大大的亮亮的,好象手电筒在发光,田鼠再也逃不掉啦!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常把观察对象编成儿歌,谜语等,让幼儿朗诵,琅琅上口的语言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表达的积极性。(二) 指导幼儿清楚有序地叙述操作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幼儿的发现活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在发现的基础上表达。在这里,操作是发现的前提,发现的内容是表达的材料。三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因此,操作有条有理,表达才能清楚有序。为此,在确保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即认真准备,精心组织

7、,因势利导,激励表达。以探索“花生米里有什么”为例谈谈教师在幼儿操作发现表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活动前,教师为幼儿准备好足够每个幼儿操作的材料(花生米、纸、瓶盖等) ,同时,自己先试做一遍,以熟悉操作程序,控制影响操作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便使自己的指导恰到好处。活动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幼儿明确操作对象和要发现什么,即花生米里有什么,然后由幼儿自己操作。他们用白纸包住花生米,用瓶盖在上面使劲儿碾压,很快便发现白纸上产生了油渍。操作过程比较简单。这时如果教师不施加教育影响的话,幼儿很快就会因失去兴趣而终止操作活动。于是教师则抓住时机并组织幼儿开展讨论:怎样做才能使花生米里的油

8、多,并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操作中寻找答案。这时操作活动进入高潮幼儿的情绪也达到了最佳状态。活动的最后一个程序是让幼儿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了使叙述更加清楚有序,我们向幼儿提出这样的要求:先说在花生米里发现了什么,然后说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最后说怎样才能使花生米里的油出得多。这样幼儿的叙述不但清楚有序,而且生动有趣具有个性,言语中充满了自信。为了使幼儿的叙述更上一个层次,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常以科学教育为主线,同时安排相应的语言活动。如在幼儿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时,学习散快活的风车 ,我们认为,这样的综合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三) 帮助幼儿简要准确地表述概

9、念。幼儿在探索发现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幼儿对科学概念的建构和表述是一个难点,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是语言拉杂,有时仍停留在过程的叙述阶段,且不够准确。二是语言过于成人化,给人以“食而不知其味”的感觉。前者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抽象概念能力差,幼儿在探索发现活动中已有所领悟,但仍是意会而不会言传;后者是成人怕幼儿不会说而硬教给他们的。我们认为,科学概念的表述应以准确为前提,其次是语言要高度概括。对幼儿的要求则又必须区别于成人,即语言要尽量儿童化,为此,在语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做实验给儿童看,还是幼儿自己做实验,都要从活动过程入手,帮助幼儿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寻找本质。这种筛选组合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表述的过程。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强化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意识,就能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