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223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科研论文: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科研论:浅议在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 可见,幼儿早期就掌握阅读的技能对其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 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成为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成为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等。目前,越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大家也都纷纷开展各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式,充

2、分利用环境、家庭、书报等一切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我也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方面摸索了一段时间,深刻感受到:教师除了利用起随机、个别等平时培养的时机,更应该充分利用好面向全体的教育时机堂教学,特别对于小班幼儿说,在堂教学中,每一位幼儿的阅读能力都能获得或多或少的提高。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在堂教学中是如何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一、从点滴抓起,充实词汇量。说起阅读,可能大家都有“孩子只看不说”的体会,孩子们为什么只看不说呢?是幼儿看不懂还是说不好呢?我的观点是:不管孩子们对画面的理解是多少,但决不能让幼儿因说不好而不敢说、退缩,因此,充实孩子的词汇量,丰富语句的优美性,让幼儿拥有

3、更多、更好听的话表达对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1、丰富形容词、量词等词汇。在主题活动五颜六色的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颜色怎么样呢?”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变化是这样的:有许多颜色非常美丽彩色的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五彩斑斓的。幼儿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词汇形容色彩呢?通过语言发散性练习就会不断丰富起,教师可提问:“还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想出形容色彩的词汇,我班孩子一开始在说到“五颜六色”后实在想不出了,但幼儿发散想象的积极性还很高,此时教师及时参与,用“五彩缤纷”和“五彩斑斓”描述,幼儿兴致极高,开心地模仿着、练习着,经过主题活动中的多次练习、运用,幼儿就掌握了那么多关于色彩的形容

4、词了,我相信在阅读活动中,如果幼儿看到一张色彩非常艳丽的画面时,肯定会用比较优美的词汇形容的。2、扩充单句,丰富语句优美性。不完整句、简单句是幼儿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的,我为了让幼儿在表达时更完整、优美,经常请幼儿扩充自己或同伴的回答,以此促进幼儿表达时语句的优美性。如我提问:“你喜欢什么水果?”后,幼儿回答:“苹果!”我马上追问:“是谁喜欢?怎样的苹果呢?”“你觉得怎样的苹果更喜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不断扩充,句子逐渐地丰富起, “我喜欢苹果!”“我喜欢红红的苹果!”“我喜欢红红的、甜甜的苹果!”“我喜欢红红的、甜甜的大苹果!”,拥有了完整、优美地表达习惯,就拥有了将画面内容转化成好听故事的

5、可能性。二、从细节入手,丰富阅读内容。“说具体些,怎么一两句简单的话就讲完了呢?”这可能是很多老师都会有的反应。确实,幼儿在阅读时,经常只说画面的大概内容,很多老师风趣地说:“孩子以后归纳中心思想的话应该很在行!”那为什么孩子阅读到的内容就那么狭隘呢?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孩子没能观察到画面的细节,我在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丰富幼儿的阅读内容的。在阅读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有这样三幅画面:(1)长颈鹿伸长脖子吃到了高高的苹果树上的苹果。 (2)小猴爬上树吃到了苹果。 (3)小鸟飞到树上吃到了苹果。要求幼儿看完后选择其中一幅讲述:“小动物吃到苹果了吗?是怎么吃到的?”。第一位幼儿说

6、道:“长颈鹿吃到了苹果。 ”幼儿有这样的回答说明幼儿已经能看清画面大概,但是细节上没能看出。我听了幼儿的回答做出这样的反映鼓励幼儿细致观察:“你真棒,能看出长颈鹿吃到了苹果,但是长颈鹿怎么能吃到苹果的呢?”在表扬幼儿的同时激起幼儿再次观察图片的兴趣,引导幼儿看出长颈鹿是利用长长的脖子才能吃到苹果的。但是幼儿的回答并不像我预想的那么顺利,孩子们的回答是:“长颈鹿张大了嘴巴吃到了苹果。 ”怎么引导幼儿看出长长的脖子呢?我利用经验迁移的方法,提问:“我们小朋友也有嘴巴,我们在苹果树下能吃到上面的苹果吗?那为什么长颈鹿只要一张嘴就能吃到呢?”在我这一提问后,幼儿感受到:“原长颈鹿能吃到是因为它有长长的

7、脖子。 ”于是幼儿马上回答到了点子上:“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所以能吃到苹果。 ”另外,画面上长颈鹿的脖子是伸得尽可能长的,于是我还想让幼儿表达得更详细些,我是这样提问的:“为什么有长长的脖子就能吃到呢?”幼儿一下子被我的问题蒙住了,个个朝我看而不回答,我又一想:“哦,对了,我的提问离开了画面,幼儿很难联想到伸长脖子。 ”于是我又把提问回到画面上,同时再配上自己的动作:“长颈鹿的脖子是伸长的还是卷在下面的?”幼儿一边看一边做出选择:“伸长脖子的。 ”通过我一系列的提问,幼儿关注到了画面细节,也利用语言把画面主要内容表述了出。通过这一活动环节,我感受到:教师要利用提问帮助幼儿把图书内容分解,并设计

8、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及认识能力的提问,让幼儿看懂其中一部分,只有在幼儿能看懂时才会有看书的积极性,并从看懂一部分慢慢地到能看懂大部分到最后看懂全部,即而大胆地表述画面。从细节出发,让幼儿观察到、表述出更丰富的画面内容。三、从局部到整体,促进完整阅读。阅读要关注到画面的整体,因为画面与画面之间是有联系性的,画面中某一个细节的变化就可能会使前后几张画面上的内容有所改变,这就是“图画语言”,只有关注了整体才能促进幼儿对画面前后的完整阅读。看图讲述下雨的时候中的图一:天空晴朗,太阳高照,一只穿着花裙子的漂亮小兔在草地上闻花香,手里还捧着许多蘑菇。幼儿在观察后的回答是:“有一只小兔在闻花香!”画面最显眼、最

9、重要的就是“小兔”,从幼儿的回答中可见,孩子们能抓住重点,但没有关注整体。 “天气”在这完整的四张画面中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图一晴空万里图二、三天气突变,刮起风、下起了雨图四天空又转晴,小兔和它遇到的伙伴就是在这样的天气变化中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幼儿的观察范围逐步扩散到画面整体,我采用提问:“天气怎样?小兔除了闻花可能还做了什么事?”经过提醒,幼儿关注到了, “哦,原小兔手里还有蘑菇,它还去采蘑菇了,现在的天气晴朗,所以小兔才会草地上一会儿采蘑菇、一会儿闻花香的!”接着,同时观察其余的三张图片,幼儿很自然地就看到了天气变化以及小兔和伙伴们之间发生的事情。通过从局部到整

10、体的观察,能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前后的意思,促进对画面或图书的完整阅读。四、从个别到集体,增加阅读机会。不管是看图讲述活动还是阅读图书活动,最后都有一个完整阅读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老师会设计成:幼儿自由讲述个别幼儿示范讲述教师示范讲述。我认为个别幼儿及老师的示范固然重要,但在教师和个别幼儿都示范后,应该提供给全体幼儿一个学习、模仿、训练的机会,以此增加全体幼儿运用优美语句熟练描述画面内容的机会,既增加全体幼儿的阅读机会。1、让个别示范成为榜样。幼儿都有模仿、跟风的特点,如果大家首先听到的是完整的、 优美的、合理的讲述,那其他幼儿也会依葫芦画瓢,尽可能地表达完整、合理。而每个班都有语言

11、表达、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在个别讲述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先请那部分幼儿讲述,让个别讲述成为榜样,对全班幼儿起到示范性的作用。2、让集体练习成为机会。很多老师会说,一节才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把集体的模仿练习放在后的延伸活动呢?是啊,时间是有限,但试问“在后有几名幼儿会主动到图片、图书前学习讲故事呢?”因此,我觉得我们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只需要多挤出三分钟,让全班幼儿都拥有一次模仿、学习、锻炼的阅读机会,相信这样的机会对全体幼儿的阅读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并非朝夕间就能造就,以上只是在堂教学中对阅读能力培养的点滴认识,想要使幼儿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甚至还要利用起家庭的资,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它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