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179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短两篇字音和纸灰之类冒之 (hu) 毕昇(shng) 炀( ng ) 更互( gng)与药相粘( zhn)燔土( fn )髯( rn)不属( zh)啸呼( xi )形近字溶(溶化) 熔(熔化) 矫(矫健) 骄(骄傲) 娇(娇媚) 袒(袒露) 坦(坦白) 胆(胆敢)词语解释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蒙、盖炀:烤第二板已具:准备好燔:烧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模拟,仿照。其两膝相比者:靠近矫首昂视: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学常识:1、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博学

2、善,于天、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 ) 。代表作有梦溪笔谈 ,共 30 卷,内容丰富,包括天、地理、数学、物理、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 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魏学洢(约 196约 162 年) ,字子敬,明代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魏大中因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2、相关背景:梦溪笔谈的这条记载,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

3、的珍贵史料。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昇作出的。沈括怀着对这位平民发明家的极大敬意,记录了他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的详细情况,叙述准确,字简洁洗练。核舟记选自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言短篇,并附评语。张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的现象有所反映。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在八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我国对世界明的一项伟大贡献。本是对活版印刷术进行说明的说明。核舟记是一篇说明。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

4、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雕刻家王叔远的这“核舟”,熔苏轼其人其事其为一炉,具有浓烈的学色彩,但又不局限于这事的自然过程,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二)结构分析活板全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开头已后典籍皆为版本):说明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第二段(庆历中殊不沾污):“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的主体部分。第一层(庆历中又为活板):交代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第二层(其法则字平如砥):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

5、版两项。第三层(若止印三两本则极为神速):写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第四层(常作二铁板殊不沾污):叙述活版印刷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第三段:(昇死至今保藏)交代活版的下落,与开头“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核舟记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历。第二部分(第 2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一层(第 24 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第三部分(第 6 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字

6、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三)整体感知1、重点段落分析活板:第一段:说明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 “盛”字前面用“尚未”修饰限制,说明雕版印刷唐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始”字说明五代是雕版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在介绍活版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第二段:“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的主体部分。全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如“又为活版”, “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

7、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法是活的;用讫拆板,便于下次重新排版印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字的活用,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第三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毕昇,又为活版”相照应。 “至今”强调作者写作本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为毕昇所创制是确凿无疑的。 “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收存。核舟记第一段:概括介绍,明显地表示了作者写作本的意图,即用具体的一雕刻品证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他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核舟上刻着苏东坡游赤壁,这点明了整个核舟所刻画的内容。 “概大苏泛赤壁云”在全起着桥梁作用,为下张本,总起下。这一段只有五十余字,用笔经济,简练

8、,层次清晰,交代清楚,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点出了核舟雕刻者技艺的“奇巧”。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承接,呼应上的总述。一是突出雕刻技艺的“奇巧”。以核舟“长约八分,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显示工艺之精巧。二是暗示核舟主题。右边窗上刻的对联“高月小,水落石出”,引自后赤壁赋 ;左边的“清风徐,水波不兴”则引自赤壁赋 ,这与第一段提到的“大苏泛赤壁”情景相合,表明了核舟的主题,使核舟增添了浓厚的学色彩。第三段:写法上总起分承,刻画人物形象,笔法工细。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苏黄组合在一起, “共阅一手卷”,特别是二人相比之两膝“各隐

9、卷底衣褶中”,这就把最微妙的情景描述出了,笔触显得十分细腻。而写沉醉于清风明月的佛印和尚, “坦胸露乳,矫首昂视”。尤其精彩的是,在佛印和尚左臂上挂着历历可数的念珠,状其形而传其神。三个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装,手中的道具,在特定的情景中既相互映衬,又互相呼应,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如果我们在细细留神、品味。还不难看出雕刻艺人有着惊人的想象力。 赤壁赋一中只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没有交代“客”是何许人也,而雕刻艺人却选择了苏轼的好友黄鲁直和佛印,把人物具体化了,并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由此,作品对他们三人精神和状态的描写,也就成为这艺术品最有光彩的部分。这构思、这技艺,精妙绝伦,

10、“奇巧”由此可见。第四段:写船尾二舟子的神态,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 “椎髻”“执扇”“啸呼”“听茶”的细节,突出了雕刻家的“奇巧”。二舟子进入规定的情境之中,被勾画得栩栩如生,而舟子的情态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态又是呼应的,这就给观赏核舟的人造成了江上泛舟的实感,与苏轼后赤壁赋中“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意境暗合,从而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第五段:只介绍了题名和篆,但是,所雕刻的字“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由此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精湛。从色彩看,题名“其色墨”,图“其色丹”,黑红相衬,色彩和谐、协调。还有一点不可忽略,题名和篆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标志之一,因此,在介绍核舟这我国民

11、间工艺美术珍品时,这虽是略写部分,可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第六段:收束全,句句照应上,层层蓄势,最后用“嘻”这个叹词领出“技亦灵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的赞叹之情。2、重点语句点拨活板(1)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理解: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理解: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3)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理解: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核舟记(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理解:没

12、有一不是依据木头原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理解: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3)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理解:佛印和尚极像佛教中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二人不相关联。(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理解: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3、主题活板一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核舟记一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

13、就。4、写作特点活板:(1)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写活字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写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版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制印的优越性,也在与木料刻字的比较中充分显示出。(2)语言准确、朴实、简洁。全着重说明活版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很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

14、形状和加工方法。整篇也只三百多字,便将我国版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得事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 “燔土”的“燔”也是烧烤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 “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很准确贴切。核舟记:(1)采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

15、式,但又有独具的特点。第一三两部分总写,带有评论性;开头的总写,由评论引入所要介绍的事物;结尾的总写,从概述事物的基础上引出结句的评论。这两部分侧重叙述、交代,字简洁。重点是写船体和人物的第二部分。这部分按一定空间顺序有主有次作介绍:先重点介绍舟的正面,然后概略介绍舟的背面。介绍舟的正面先写位于中部的船舱,然后以此为界,写船头、船尾五人,其中以船头的苏、黄、佛印为主要描写对象。而三人的描述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突出了体现主题的主要人物大苏。如第三段开头总写三人,对黄鲁直和佛印二人只点明其位置,对苏轼则特别突出他“峨冠而多髯”的肖像特征,以加深读者的印象。综观全,先总写后分写,先写中间后写两边,不

16、仅显示了核舟这工艺品结构上对称的美,也使于结构谨严之中产生了很强的层次感。(2)本对舟上的人、物的记述细致入微,描写生动。记物,如写窗,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特意点明窗可开合,表现了雕刻技艺之精巧;写题名,则以“细若蚊足”形容其字,表现笔迹之纤细;写佛印手臂上所挂的念珠,特意说明“珠可历历数也”,表现了物象之逼真。写人,更是形神飞动, “各具情态”。如写苏、黄共阅手卷时,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写舟尾舟子,居右者“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真是绘声绘影,呼之欲出。这既是雕刻家匠心独运,也是本作者的传神笔墨。(3)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核舟长“不盈寸”,而雕刻的人、物、字众多,小的“细若蚊足”,不经过一番细致、周详的观察,就很容易把雕刻家的精妙设计忽略了。本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介绍,都逐一注明位置、数目、大小,给人具体可触的印象,这反映了作者对雕刻家奇巧构思的领悟和辨精析微,对核舟对核舟所雕物象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