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示范县实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8172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示范县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年示范县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年示范县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年示范县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年示范县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示范县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示范县实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关于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 为实施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按照农办财201163号、农科教发20116号文件要求,现制定齐齐哈尔管理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为依据,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管局农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职工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健全

2、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职工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按照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流程来系统设计和实施,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推广衔接互动新机制的形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整合利用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国家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总局重点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计划及现有科技推广培训项目,加大投入力度,以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

3、学、农垦科研育种中心为依托,大力推进管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3、明确职责,共同推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管局和示范单位的共同责任。管局按农业部的指导意见,制定管局的实施方案、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组织项目实施并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各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管局制定的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匹配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三)主要目标1、推进农场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2、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

4、用快捷机制,建立管局、农场、管理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3、围绕主导产业,加强管局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4、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5、加强知识更新培训,每年集中异地培训农技人员100名,集中培训示范户5000人次。二、主要实施内容(一)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1、完善机构,创新管理体制。示范农场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形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网络。 2、配齐人员,

5、健全运行机制。管理局和农场在2010年都已经成立了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管理局编制6人,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配备在15人以上,繁荣种畜场、富裕牧场、依安农场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配备在10人以上,其余农牧场人员配备在6人以上。农(牧)场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是独立的科级单位,行政上直接归科技科和主管科技工作副场长领导,业务接受业务部门指导。管理区、作业区配齐农业技术员、农机技术员,畜牧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大学本科学历达到35%以上。在运行机制建立上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

6、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实行示范户、主管部门、农场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3、保障经费、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农技推广费用年初要列入农场财务预算,保证农技推广所需经费。4、强化农技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

7、务能力。对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要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二)确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选择水稻、马铃薯、玉米、大豆和奶牛作为农技推广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分别是:1、 水稻。主导品种:空育131、松粳9号、垦鉴稻12。主推技术:“三化”栽培技术、水稻智能化集中浸种技术、水稻高台大棚集中育苗技术、测土施肥技术和航化技术;2、 马铃薯。主导品种:荷兰夏普地、东农303、花525。主推技术:高宽密、滴灌栽培技术、测土施肥技术和航化技术。3、 大豆。主导品种:北豆14号、垦鉴豆28号、抗线虫4号。主推技术:大垄密栽培技术、根瘤菌使用技术、测土施肥

8、技术。4、 玉米。主导品种:海玉6号、哲单37、嫩单11、德美亚。主推技术:垄密植矮化深松栽培技术、测土施肥技术。5、 奶牛。主导品种:优秀荷斯坦奶牛。主推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奶牛标准化管理饲养技术、奶牛规范化管理技术、饲料高产栽种、收贮与饲喂技术、原料奶的质量卫生安全管理技术、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三)遴选科技示范户和农业技术指导员全局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培育技术指导员100人。1、科技示范户应具备的条件。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同等

9、条件下,优先选择种养大户、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2、技术指导员应具备的条件。具有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 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 身体健康,能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指导任务。优先聘用农业技术人员和下乡支农大学生。3、遴选程序。各示范农场根据主导产业、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分配表确定示范管理区,在农场和有示范户的管理区公布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的遴选条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由个人申请,管理区推荐,农场评议并张榜公示,报管局审定。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分配表见附件

10、1。4、合同管理。实行技术指导员责任制。农场科技主管部门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技术指导员包作业区联户制。每名技术指导员对口联系一定数量的作业区,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主要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有需求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科技示范户工作手册和技术指导员工作手册,采集相关信息等;技术指导员全年进区入户时间不少于150天,科技示范户每户带动20户辐射户。(四)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条件建设对农业科技试图说服基地,一是加强硬件建设,达到环境园林化,设施现代化,信息网络

11、化,作业标准化,标牌规范化。二是加强内容建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报总局科技局备案,统一挂牌,标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技术负责人等信息。鼓励采取以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场创业。(五)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分局每年组织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到总局指定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参加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

12、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各农场要根据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不同需求,经常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示范户集中或分散培训、举办电视专题讲座、送科技下基层、向农户发放科技图书和技术资料、设立科技入户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服务活动,为示范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六)进度安排第一季度: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管局成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队伍,遴选科技示范户,制定下发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运行机制与各种制度在内的实施方案。第二季度:技术指导员开始正常的入户指导工作,发放技术资料和技术明白卡,填写科

13、技入户手册。第三季度:科技入户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和征求科技示范户意见。第四季度:组织培训,召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现场会,检查验收项目实施情况,做好项目年度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四、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经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经费200万元,其中农业部经费100万,匹配经费由各项目农场按承担规模1:1进行匹配,全局匹配经费100万。项目经费分配见附件2。1、农技人员下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占30%;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以及完成全县农技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等。2、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贴费

14、用占15%;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 3、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费用占30%;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4、聘请专家费用占5%;主要用于示范县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5、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占15%。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6、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占5%。主要用于农技推广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考

15、评过程中的资料印刷费等。示范县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严禁用于发工资,严禁用于非本项目规定的其他开支。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管局和农场分别成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综合协调、政策研究、资金落实和督导检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由科技部门承办,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1、成立分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杜增杰 管理局局长副组长: 吕贵山管理局副局长成 员: 姜 成 管理局科技局局长司建成 管理局畜牧水产局局长张 志 管理局农业局局长刘爱民 管理局农机局局长文边强

16、 管理局财务处处长2、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姜成(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管局科技局,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电 话:0452-2891504电子邮箱: 3建立项目专家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技术工作实行专家负责制,技术依托八一农大和农垦科学院,分管局设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专家组。专家组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有关科技人员组成,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专家组负责拟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技术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审核示范农场技术实施方案,指导选择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种植业

17、专家组组 长:张 志(管理局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成 员:武守君(管理局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赵永敬(管理局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沈海燕(查哈阳农场高级农艺师)李学峰(克山农场农艺师) 李伟(巨浪牧场农艺师)养殖业专家组组 长:司建成(管理局畜牧局高级畜牧师)成 员:赵晓彦(管理局畜牧局高级兽医师)徐春阳(管理局畜牧局高级兽医师)高广军(富裕牧场兽医师) 迟玉东(克山农场畜牧师)(二)做好“四入户”工作1、技术指导入户。技术指导员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示范户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技术指导方案,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2、技术培训入户。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

18、根据示范重点,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户培训,通过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技术讲座光盘等方式,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并向示范户和全管理区辐射。同时,根据科技示范户的家庭经营活动,开展相关经营管理知识培训。3、信息服务入户。充分利用农场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举办讲座、开辟科技入户专栏,设立“技术服务专线”,可采用“大喇叭”、科普宣传车、科技大集和墙报等传统手段,千方百计为示范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政策、科技、生产和市场信息。4、“物化”补贴入户。围绕推动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物化补贴,促进先进技术的应用。(三)建立健全保障制度1、建立项目工作报告制度

19、。各示范场每月末向管局科技局报告技术指导工作情况和项目活动信息,管局科技局按时向总局科技局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2、建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管局与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分别签订技术指导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3、建立资金使用制度。用好项目补贴资金,各农场建立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对技术指导员的补贴经费不搞平均主义,与技术指导员下乡和绩效考评挂钩。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禁用于发工资和用于非本项目规定的其他开支。建立相应工作手册,记录每笔报账和领取补助的事项和金额,以备查询和检查。4、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制定的示范县项

20、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标(见附件3),对示范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度、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以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发展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自我评价、主管部门审查、现场实地抽查、电话调查、绩效评价等方式,对示范场建设进展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绩效评价排名靠后,未能较好发挥示范作用的示范基地、示范户、技术指导员淘汰更新。(四)加大总结宣传力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调研,及时总结经验,要充分挖掘、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大力

21、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牢记宗旨、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服务农户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五)有关材料要求。各示范单位要认真及时地按要求上报材料,做好资料统计、整理、积累工作,建立资料档案,注重档案规范化管理。各农牧场要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于11月10日前将项目总结报告报送管局科技局。附件:1、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分配表2、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经费分配表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绩效评价表附件1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布局示范农场技术指导员数量(个)科技示范户数

22、量(个)合计水稻马铃薯大豆玉米奶牛种植业示范规模(万亩)养殖业示范规模(头)查哈阳农场353503503.811克山农场202001005020307500繁荣种畜场1010030701.3576富裕农场101002030500.67061002依安农场770700.97齐齐哈尔种畜场55030200.73绿色牧场550500.1巨浪牧场330300.387泰来农场330300.5784大山种羊场220200.07合 计1001000550100502208015.67461502附件2 齐齐哈尔管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经费分配表 单位:万元示范基地中央财政补贴农场(分局)配套补贴

23、金额补贴金额合计示范基地补 贴技术员补贴示范户补贴个数补贴金额技术员数补贴金额示范户数补贴金额查哈阳农场18.75133510.53505.2518.75克山农场1213206200312繁荣种畜场7.5131031001.57.5富裕牧场7.5131031001.57.5依安农场6.151372.1701.056.15齐齐哈尔种畜场5.251351.5500.755.25绿色草原牧场5.251351.5500.755.25巨浪牧场4.351330.9300.454.35泰来农场4.351330.9300.454.35大山种羊场3.9320.6200.33.9分 局25.00 用于管局和示范基

24、地聘请专家、技术员异地培训、新型农民集中培训、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25.00 合 计100.01030 10030 100015100.00 附件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绩效评价表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权重评 分 标 准评分组织管理情况(12分)组织与管理机构建立和运行情况2A.好(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选聘技术指导员,运行良好、部门之间工作协调):2分B.较好(成立,运行一般):1分C.差(未成立或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 0分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情况2A.好(制定,实施好):2分B.一般(制定,实施一般):1分C差(有实施方案基本未实施或无实施方案):0分规章制度建设及档

25、案管理情况2A.好(制度健全、档案齐全):2分B.一般:(有制度、档案,但不完整、不规范):1分C.差(无制度、无档案): 0分资金管理及配套情况2A.好(严格按资金管理办法列支、管理规范):2分B.较好(管理较规范):1分C.一般(管理混乱,有严重违规问题):0分标牌、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手册印制2A.好(示范户、基地标牌齐全、印发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手册):2分B.一般:(不齐全):1分C.差(没有): 0分总结、宣传及数据填报情况2A.好(总结、信息、数据及时上报,宣传效果好):2分B.一般:(总结、信息、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完整,宣传效果一般):1分C.差: (总结或信息或数据未报)0分

26、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进情况(20分)理顺管理体制,发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职能3A.好(人财物等管理权明确,县级管理和指导作用发挥好):3分B.较好(人财物等管理权明确,县级作用发挥较好):2分C.一般(人财物等管理权明确,没有发挥县级作用):1分科学合理设置机构,落实人员编制4A.好(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占全县总编制的2/3以上,专业农技人员占总编制的80%以上):4分B.较好(1/2-2/3;50%-80%):23分C.一般(1/2以下;50%以下):1分明确公益性职能,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4A.好(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经费,能保障工作经费):4分B.较好(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经费,

27、基本能保障工作经费):23分C.一般(人员经费实行差额,工作经费保障较差):1分建立农技推广责任、人员聘用、考评、分配等相关制度3A.好(制度完善,执行情况好):3分B较好(制度完善,执行情况一般): 2分C.一般(制度不完善,执行情况差):1分具有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示范基地等推广条件和手段3A.好(县乡均具备较好的工作条件):3分B.较好(县具备较好的工作条件,乡镇工作条件一般):2分C.一般(县工作条件一般,乡镇工作条件较差):1分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和创新推广服务方式方法3A好(与科研教学、企业、合作社等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并有制度或合同;充分利用现代化等多种手段开展推广服务工作)

28、: 3分B较好:2分C一般:1分科技示范户培育(20分)示范户遴选情况2A.好(严格遴选,程序规范):2分B.较好(比较严格、规范):1分C.差(不规范):0分技术指导员落实、分户指导方案、示范户手册填写情况3A.好(技术指导员分工、责任落实并替填写好指导员手册,均制定分户指导方案,示范户均填写示范户手册):3分B.较好:2分C.一般:1分示范户接受培训和指导服务情况4A好(户均接受培训及指导6次以上,效果显著,农民十分满意): 4分B较好(户均培训及指导35次,效果明显,农民比较满意):2-3分C一般(户均培训及指导2次以下,效果一般,农民不太满意):1分物化技术补贴落实情况2A.好(按时、

29、足额落实,质量好):2分B.一般(按时、足额落实,质量一般):1分C.查(质量差或未落实):0分示范户增产增收情况5A好(示范产业较全县前三年平均增产或增收15以上): 5分B较好(较前全县三年平均增产或增收1014): 3分C一般(较全县前三年平均增产或增收10以下):1分示范户辐射带动情况4A好(联系带动20户以上,带动户评价很好): 4分B较好(联系带动1020户,带动户评价较好):2分C一般(联系带动情况较差):1分农技人员培训(15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与方案4A.好(计划、方案完善,落实好):4分B.较好(计划、方案较完善,落实较好):23分C.一般(有计划、方案,落实较差):1分

30、按要求选派农技人员参加集中培训4A.好(完成10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合格):4分B.较好(完成10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基本合格):23分C.一般(完成8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基本合格):1分组织其他形式的进修、培训3A.好(多种形式开展农技人员进修和培训):3分B.一般(其他进修、培训一般):2分C.差(很少):1分建立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4A.规范:4分B.较规范:23分C.一般:1分试验示范基地建设(15分)基地认定和建设情况2A.好(按程序组织认定,条件好):2分B.较好(按程序组织认定,条件一般):1分C.差(认定程序不规范,条件差):0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情况4A.好(展示新

31、品种、新技术数量多、水平高、效果显著):4分B.较好(数量较多、水平较高、效果较明显):23分C.一般:1分开展培训与观摩情况4A.好(年培训观摩500人次以上):4分B.较好(年培训观摩300500人次):23分C.一般(年培训观摩300人次以下):1分基地管理水平5A.好(明确技术责任人及其职责、制定示范展示计划、管理档案、记录齐全):5分B.较好(明确技术责任人及其职责、制定示范展示计划、管理档案、记录较为齐全):23分C.一般(管理水平一般):1分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18分)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与确定2A.好(确定35主导产业,按要求组织专家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民通过

32、观摩品种示范参与遴选):2分B.较好(确定主导产业,按要求组织专家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分C.差(没有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0分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计划方案制定、落实情况2A.好(制定计划,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效果很好):2分B.较好(制定计划,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效果较好):1分C.一般(没有计划、方案):0分示范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4A.好(到位率95以上):4分B.较好(到位率6095):23分C.一般(到位率60以下):1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全县的覆盖率3A.好(品种技术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0以上):3分B.较好(品种技术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5080):2分C.一般(品种技术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50以下):1分带动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4A.好(带动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好):4分B.较好(全县主导产业发展较好):23分C.一般(全县主导产业发展一般):1分项目社会影响力3A.社会影响大,领导、农民和社会各界评价高:3分B.较好:2分C.一般:1分总计10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