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558171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重点突破课件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大气、陆地与海洋第9讲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热点剖析热点剖析热点剖析热点剖析热点一:大气运动热点一:大气运动热点一:大气运动热点一:大气运动1 1 1 1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受热机理受热机理(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排放 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机理应用(3)分析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 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 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 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 一般小于陆地(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改进农业生产条

2、件,发展温室农业机 理 应 用2.2.热力环流热力环流3.3.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北半球北半球) ) 名师点拨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一致的。严格来讲,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在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形成梅雨;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推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迅速南移。异常年份,

3、若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则造成南涝北旱;若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形成北涝南旱。【例1】 (2010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C16 D18答案 C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答案B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

4、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地理计算的能力。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2)本题考查天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B正确。(3)本题考查热岛效应,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废热排放,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故热岛效应最强时段应是城郊温差较

5、大时段。从图中可知,备选项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8日22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热点二:天气系统的判读热点二:天气系统的判读1 1锋面系统与天气锋面系统与天气2.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气旋、反气旋与天气3.3.锋面气旋的判读锋面气旋的判读(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2)锋面类型的判断: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根据等压线判断锋面类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

6、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如上图,锋面OA是由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例2】 (2010全国卷)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答案 B(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答案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

7、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答案A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沙尘源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像信息提取与判读能力。影响我国的沙尘主要来自于蒙古、中亚、我国的西北等地,属温带草原和荒漠气候区,该地位于中纬西风带内。故选B。(2)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中的遥感图像显示云系呈逆时针辐合,故该处由气旋控制,3月控制我国西北地区的天气系统为冷锋。(3)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辐合,气旋中心为上升气流,故选A。 名师点拨名师点拨 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方

8、向的判断 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的判断( (左右手定左右手定则则) )(1)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即“南左北右”),方法与北半球相同。热点三: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方法热点三: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方法1 1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模式图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模式图注意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1)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

9、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因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但因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处位于安第斯山山脉东侧,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2气候类型的判断:依据气温、降水的特点及雨热配合状况,即可判定各种气候类型。原则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详见下表:南半球12、1、2月 气温最高北半球6、7、8月

10、气温最高最高(或 最低)气 温月份判断 南、北 半球结论因素变化依据步骤寒带气候最热月15最冷月 均温判断所属温 度带温带海洋 性气候 7001000 mm温带热带雨林 气候2000 mm热带年雨型降水量的 年内分配 情况确定具体 的气候类 型地中海气候300 1000 mm亚热带冬雨型温带季风气候 500600 mm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1000 mm亚热带热带草原气候 7501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 mm热带夏雨型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250 mm寒带热带沙漠 气候125 mm热带少雨型【例3】 (2010四川卷)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

11、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 B泥石流C凌汛 D沙尘暴(2)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上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天津 B昆明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答案 (1)B (2)C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与综合判断能力。该地降水丰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故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种气候条件易诱发泥石流。(2)本题主要考查潜水水位的概念和气候的分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最高潜水水位的海拔在6米以下,所以该地海拔一定较低,可以排除昆明;该地冬季气温在08之间,可以排除天津与加尔

12、各答,所以与该地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最可能是新奥尔良,新奥尔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位于平原区,海拔较低。名师点拨 解读坐标图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解读坐标图,可灵活采用以下方法:(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

13、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像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3)要重视对地理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认

14、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精题小练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结合下图回答12题。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 )A处 B处C处 D处解析:由题干可知,冻雨形成必须满足温度低于0,高度低于3000米,且靠近地面,与地面或物体接触,由此可以判断最容易出现冻雨的应是处,故答案为A。答案:A2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B正值春秋季节 C上空有逆温现象存在 D地下潜水迅速上升解析:由材料和图可知,出现

15、冻雨现象的地方上空有逆温现象存在,故答案为C。答案:C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 35 5题。题。3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 解析:逆温现象使低层大气不易扩散,使污染加重,因此A是正确的。答案:A4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台风过境 晴朗无云的夜晚 冷空气南下 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暖锋过境 连续阴雨A B C D解析: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温度降得很快,低层气温低于高层大气的气温,因而出现逆温;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在上面,也会出现逆温现象。答案:C5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A山地 B谷地C平原 D丘陵解析:谷地地形由于谷地的底部地面温度降低很快,因此近地面气温降温也较快,而高空由于是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易形成逆温。答案:B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读图完成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读图完成6 67 7题。题。6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与图序资料相符的是( )A天然橡胶 冬小麦 油橄榄 苹果B天然橡胶 苹果 油橄榄 柑橘C柑橘 棉花 甜菜 天然橡胶D油橄榄 苹果 天然橡胶 柑橘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量情况分析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