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8169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爱莲说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说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爱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言实词,能背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理解主旨,培养学生与本对话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

2、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言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时安排:1 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自古以,人们都喜爱花,但因审美的差异和志趣的不同,对花的喜爱不尽相同。有的爱多情的玫瑰,有的爱富贵的牡丹,有的爱芳香的茉莉,有的爱傲雪的红梅反过,我们从对不同的花的爱好当中,也能品出相应人的追求与志趣。 二、知人论世。 三、情感朗读。 四、知识积累。 五、指导解读。 一条线索: 爱。 两种陪衬: 菊花(正衬) ;牡丹(反衬) 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三种生活态度和三种评价: 菊花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赞赏;牡丹富贵者追名逐利鄙弃;君子洁身自好

3、,不慕名利讴歌。 三个方面描写花: 生长环境: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 描写: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议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抒情: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次比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4、爱,陶后鲜有闻。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不”意识: 陶渊明认为君子的内涵就是要有“五不”意识: 一是不“染”。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必须具有顽强的抗干扰、拒腐蚀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比如偷盗、赌博、吸毒等)的能力,坚决说“N”! 二是“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即使处于良好的环境,言行举止打扮也不要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把自己搞得很孤立,让别人觉得难以接近,觉得很怪异。 三是“不蔓”。蔓就是攀附,趋然附势,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不察言观色,不随风使舵。 四是“不枝”。 “中通外直”是不枝的特征。不节外生枝,不拐弯抹角,不拉帮结派,不划圈子,不搞头,不亲近疏远

5、,都是不枝。人生不能搞小圈子。 五是“不可亵玩”。要能尊重人,也能自尊;能爱人,也能自爱;坚守本义,不畏强权;坚守信念,不受屈辱;保持操守,高风亮节;堂堂正正的做人,受得起尊重和敬爱。一位正直的人,是值得信任,值得维护,值得服从,不可亵玩的。被人亵玩,显然就是有短被人掌握,有盖子怕人揭开,无才而被人愚弄,无德而被人谩骂,当了个占着茅坑不拉屎被人控制的混世魔王。所以,不可亵玩是衡量人品人格的重要标志。 以上“五不”,是为人、为事、为官的基本准则,只有为人“不妖”,为事“不染”,为官“不蔓不枝”,才能真正造就“不可亵玩”的品行气质和人格魅力,造就花般的高尚品格。 七种品质: 具有了“五不”意识,就具有君子的了七种品质: 之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朴自然。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不拉帮结派。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先写物,后言志。写物时既写“形”,又写“神”。 “神”与“志”统一。 小结:周敦颐教会了我们怎样做、做人。 六、背诵与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