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8031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摘 要: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多方面介入的系统工程。一些学者研究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在内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有些学者从学校内部的视角研究质量保证的策略。研究高校外部的质量保证体系过于巨大复杂难以驾驭,因此试以高校的视角思考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 质量标准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者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如果把高等教育作为实体,它不能像中学前教育一样把教学质量量化为升学率,又难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标准”量化

2、。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高度复杂的概念,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其被赋予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因此立足高校,解构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首先应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入手。1 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标准,我们需要理清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根本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站在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答。站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学校的立场上,大学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成为有责任感的现代社会中“人”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通识教育去完成的。另一个则是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是将来影响学生面对社会生存竞争的专业教育。相对而言,第二点是目前社会对一个

3、学校评价最为直观的视角。笔者认为学校对当今教育质量的标准定制应从这两个部分入手,针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按照自己学校的定位与不同专业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培养标准。高等教育的质量应与高等教育目的一致,质量是对产品(服务)达到目的或目标程度的裁定。按照这一观点,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学校质量应当依据其办学目的或目标来评定。如本科教学型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定位于培养合格的高级医药人才。针对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加强通识教育的质量,高质量的通识教育是保证医学专业教育的前提,在通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符合自己学科特点,并且把通识教育合格与否作为判断医学生是否能够进入下一阶段专业技术学习的标准。在医学专业教

4、育上,要针对自己学科的特点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并且严格制定、执行合格的标准。简而言之,医学院校可以把培养的学生是否是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作为自己的标准。2 构建校级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前些年,教育部开展了对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作为政府行为,是一种有力的外部质量监控体系。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应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视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由“要我评估”变为“我要评估” ,建立评估长效机制,组织由校内专家和同行专家组成的校一级质量评估机构和符合学校每一个时期发展的评估指标、评估方案,实施对高校自身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保证教育质量。除此之外,高校要积极促进行业内部组织的评估

5、机构的建立,这样一个介于国家与学校的专业机构更能够从自己学科专业性出发去协调各个高校之间的发展建设问题,能够在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中发挥其独有的专业见解。也有利于打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单一,权利过于集中在中央政府的局面。进行多层次的自我质量监控和行业内质量监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出现问题的整改,以及薄弱环节的加强。相信在一整套由政府、社会、学校构建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可以在宏观上最大可能的得以保证。3 确定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前一段时期,我国高校发展速度很快,许多学校都面临着扩招所带来的学校软硬件升级问题,相比较而言学校的教学工作则处于被动应对

6、的态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化,高校软件硬件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工作的重心应该逐步向教学回归。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无论高校做何种决策、何种行为,其最终的目标一定是为人才培养服务。高等院校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的概念,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个职能部门,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投身到如何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服务的思考中去。高校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机关围绕系部转、服务围绕师生转、全校围绕教学转。把教学突出为整个学校运转的中心。党政一把手要重视教学,参与到教学的第一线,保证一定的授课和听课,尽可能的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教师要热心投入教学,以教学为

7、荣,一方面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积极反思教学,推进教育方法改革。以科研促进教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以研究水平的提高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教学为中心的措施需要政策的保证。4 多举措提高教育质量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在以往的精英教育阶段,高校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这种模式有利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监控管理。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这种缺乏变化的培养模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反而容易造成人才培养规格不明、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当今,各高校如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8、,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勇于打破传统、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具有学科特性还要做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因此,既要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统一性,降低管理成本,也要为人才培养个性化发展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花大力气研究、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模式。4.2 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提高。每个学校都有一些

9、自己的优势学科,把这些学科做成省级重点学科,乃至国家重点学科树立其学校自有的学科品牌,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无容置疑的帮助。此外新建学科点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也有长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各个高校的扩建和升级,许多高校都新增加了学科门类,在学科融合的今天,高校的学科门类齐全,除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机会,直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外,也有利于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为学科交叉提供土壤,间接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各高校要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构建符合学校学科背景的学科体系。对于新建学科的建设要加大投入,使新建学科加快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但同时学科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大求快,要循序渐进,依托已有的强势学科,逐步地

10、拓展相邻学科,依托已有的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新学科带头人。4.3 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的主体,是高校中的第一生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学校资源,并且不像硬件建设那样有立竿见影的可见度,因此师资条件与学校发展要求相比相对滞后的问题是当前许多高校所共同面临着的问题。如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许多高校发展的瓶颈之一。一线教师是学校办学主体力量,在学校人事制度上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师为先”的观念,强调教师在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

11、要务来抓,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来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的引进培养要做长远的规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将重心放在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虽然可以很快的打造学科实力,但是其困难较多,因此加大校内培养力度,是高校常规下解决师资问题的较好途径。在师资队伍培养上,青年教师尤为需要关注,高校要放长眼光,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年轻教师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做好高校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储备工作。构筑高素质人才积聚高地,为创建高水平大学

12、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4.4 提高生源质量生源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源头,入学标准和专业设置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招生入学、专业设置仍在国家统一管理范畴,各高校在这一部分有所作为的余地不太大。事实上高校的发展与生源的提高无容置疑构成了一种马太效应,生源好的学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使其更加容易招收到高质量的生源。高校如何在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生源质量,不妨在校内生源的再分配上进行突破。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进入大学都处于专业一报定终生的状态,许多学生在对本专业领域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选择专业进行学习,而专业的选择面临的干扰因素太多,当发现自己不太适合本专业学习时,面临着极大的困扰。如此以来就使

13、得本已有限的资源更难得到最大的优化。虽然,目前许多学校都制定了允许部分学生调换更加适合自己专业的政策,但是往往执行成本过高,或者障碍重重使得其效果不够明显。学校如何在校内各专业生源再分配上,使学生兴趣、知识结构与专业选择更为一致,实际上是一种有效提高生源质量的方式。这就需要学校建设更为合理、灵活有效的调选专业政策。参考文献:1 吴若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3-14.2 高桂娟,冯建民.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发展态势:比较的视野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6):11-15.3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4 王洪明,佟曾.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7,(1):110-111.5 贾美枝.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03,(5):7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