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970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表演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素质。因为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可以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堂表演恰恰能兼顾三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今天,教师特别喜欢以堂表演提高阅读质量,还因为它十分符合小学语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语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小白兔和小灰兔 美丽的公鸡等;寓言狼和小羊 狐假虎威等;故事“你们想

2、错了” 将相和等;小说信箱 小珊迪等;诗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另一方面,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的活动。1 单项表演。即表演既没有情节,又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某个词语意思作诠释。如教学小猴子下 ,有一些表示小猴动作的词:“掰玉米”的“掰”, “捧桃子”的“捧”, “抱西瓜”的“抱”, “扛着往前走”的“扛”等,教师就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做这些词语的动作,不仅区别了这些动作,而且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强了阅读的情趣。2 综合表演。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这类综合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

3、生对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素质的提高。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狐假虎威一时,指导学生堂表演的片断实录:师:下面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等会儿请几个小朋友表演。要想演好,必须读好。(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戴上老虎、狐狸、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的同学都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

4、导。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了:“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师: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师:看小朋友把读懂了,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 7、8 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 “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 “老虎”在后面东张西望。)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 (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 “小兔”“小鹿”等一见“老虎”, “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害怕谁?“鹿

5、”:我怕的是老虎。师:不是怕狐狸?“鹿”:谁怕它呀!(众笑)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3单组表演。就是教师让几个学生分任中的角色,上讲台表演,让全班同学当导演进行指导、评论。如一位教师教东郭先生和狼一时,在深读阶段,让 4 位学生分别担任东郭先生、老农、猎人和狼,拿着本,上讲台表演,请全班同学指导和评论。单组表演比较集中,虽然参与表演的同学较少,但全班同学在任导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和评论,间接参与表演,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4多组表演。为了克服单组表演直接参与表演的同学较少的缺陷,可以采取多组表演的形式加以弥补;或者在多组表演的基础上,再选出其中的一组作单组表演。

6、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另一位教师就是先将全班 40 位小朋友分成 10 组,4 人一组自愿结合,分别担任东郭先生、老农、猎人和狼,边读边讨论如何表演,然后分别在走廊或教室内试演,教师作巡回指导,并选出其中一组在讲台前表演,请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这样,扩大了表演的参与面,有更高的堂教学效率,深得大家的欢心。个体表演。就是只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表演片断,请全班同学作评议指导。如秘密学习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扒去浮土,掀开砖,把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盖上砖,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好像没有动过一样。 ”教师便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区别“拨”“扒”“掀”这些动作的不同,体会用词的准确

7、和这些动作的先后顺序。教师在个体表演时辅以提问点拨,如:“这些表动作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在搭配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在词语的出现顺序上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而把读书、思考和动作表演有机地结合起。6群体表演。为了扩大堂表演的参与面,教师应当设计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的教学环节。教一粒种子时,一位教师采用了“群体表演法”。在深读后,教师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边读边演动作。读到“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就把身子挺一挺”时,便抬起头,伸一伸腰、一副很舒服的样子;读到“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时,学生们把腰挺得更直,头抬得更高;读到“又把身子挺一挺”时,大家便

8、站起;读到最后,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 ”学生把两手上升,演出一派欢呼的神情。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热烈情绪,对调控堂气氛能起重要作用。7模拟表演。有些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情节,而是改变内容,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颐和园这篇游记,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改变成导游词,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颐和园景点,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可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如果“导游”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

9、的同学作答。这样的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本中凡游记一类的,都适宜作这种形式的表演。8说明表演。对一些说明体裁的,我们还可以将其说明对象变成自述表演。如新型玻璃一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深读的基础上,要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作“XX 玻璃自述”的表演。说明表演把说明的物改变为生动有趣的拟人化的“自述”,对于说明教学说,不但能变枯燥为生动形象,而且能更好地体现说明的教学特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9本剧表演。就是将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活动。这不仅是堂表演的一种形式,而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本并为语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化的一种新型剧种。中国戏剧出版社就出版过中学语本剧一书,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为该书作序。正如曹老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读书发生兴趣。 ”我国剧本杂志 1990 第 9 期,还登载过小学语金色的鱼钩本剧。应当说本剧是一种相当正规的演出,它主要在外活动时上演,但是也可以简化为堂表演的一种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