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读思路探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937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教读思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文教读思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文教读思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文教读思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文教读思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文教读思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教读思路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教读思路探讨课文教读思路探讨教读思路探讨语教学整天在教学生读,究竟按什么思路去教读呢?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探讨。首先应该明白阅读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存在三种阅读,一是教学阅读,二是生活阅读,三是工作阅读。教学阅读是为生活阅读和工作阅读服务的,也就是说,教学阅读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阅读和工作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生活阅读和工作阅读的目的又有不同,生活阅读大多为欣赏、消遣、娱乐而读,在无目的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接受其中的知识、思想、感情和艺术性的影响。而工作阅读就有了明确的专业性,比如为写学评论而读学作品,就要侧重于作品的艺术性的分析,与教学阅读相联系,就是要培养学生揣摩表达技巧

2、的能力。概而言之,教学阅读要为生活阅读和工作阅读培养两种能力,一是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揣摩表达技巧的能力。教学阅读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写作能力,这已包含在揣摩表达技巧中了。明白了教学阅读的目的,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阅读的思路。教学阅读的思路有如下种种:第一,从资料、网络上拼凑了一些练习题,以此为序进行阅读。实际上是无思路,自己读不懂生搬硬套教参。这样的教学阅读不具有指导意义,学生也形不成阅读能力,只能侥幸的去碰考卷上的原题。第二,按教参的思路去设计阅读教学。如果生搬硬套,就不好,如果能结合老师自己的理解,对资料上的东西进行选择整合,为我所用,还是不错的。教参上的思路往往也是教材思路的体现,按教

3、材的思路去阅读应该是不错的,可是就看我们的学生认识水平能不能达到这一高度。如果达不到,老师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半天,没能力回答,就把教参上的分析结果灌给学生,这是毫无意义的。而我们的老师常常是这样做的。第三,按考试要求设计阅读思路。把变成了考试阅读的材料,然后按考试命题要求去肢解,设计练习题。这种思路如能扣住标考点,从提取信息和揣摩表达技巧两方面设计阅读练习题,应该说是不错的。但易犯两个错误,一是只顾局部,忽略整体把握,如只对一段一句一词进行分析品味,忽略了段落间的联系、首尾间的联系,材料和中心的联系。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肢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牛肉,不见活牛。这种思路不利于学生对结构法的把

4、握,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第四,老师的思路。老师对本有了自己的独到理解,能按照老师理解去指导学生阅读。这当然比上面说的几种思路好。可是,我们学生的认识水平能达到老师的高度吗?一般是达不到的。于是老师陶醉了,学生迷糊了。我在教书之初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早年有全日制本说明中强调要熏陶渐染,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母语教学的方法,现在却不让这样做了,要把堂还给学生了,教师要尽量不要开口说话了,说也只说些无关痛痒的组织教学或激励表扬之类的话了。训练完全取代了熏陶,我觉得是不足取的。教学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爱读、乐读,才能通过阅读受益。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中写到寿镜吾先生在读书陶醉时,脖子就拗过去,你能说鲁迅先生不是受了先生的影响才爱上学的吗?当然救国救民是成年以后的理性思考。可是鲁迅最初的对学的兴趣,我想还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培养起的。记得我上中学时遇到一位实习老师,他用带着浓重的方言韵味的普通话读金桥旭日 。他读得太好了,至今他的读的声音犹在耳畔。他的范读使我认识到语很美,学语是一种享受。他使我最终爱上了语,使我在上高二后,不费任何力气,就能使语成绩很优秀,让那些语是弱科的同学羡慕不已。你看熏陶的力量多大啊!可是,现在不让熏了,一律改为练了。遗憾呢!以上各种设计思路或毫不足取,或有失偏颇,都不是最好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思路设计是有心栽花花不开,他

6、磨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惧怕阅读,讨厌阅读,形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他们可以在数理化上偷看小说,却不愿在语上去理直气壮的读小说。你能说我们的学生不爱阅读吗?是他们不爱我们的阅读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呢?就是按学生的思路去设计我们的阅读教学。好本身就告诉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记得小学时,学过一篇依依惜别的深情 ,是魏巍写的吧,内容是关于志愿军战士归国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情景。不记得老师讲了些什么,但我只觉得这好,就一遍遍的读,在当时肯定是背下了。要不怎么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呢?上中学后学鲁迅的作品药 ,不记得老师讲了些什么,也全不理解辛亥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是什

7、么意思,但只觉得那好,就一遍遍的读,现在还记得那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还记得结尾那只如“铁柱一般站着的乌鸦”。从中我也学会了用一个具像去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法。这可不是老师教的,老师当时并没有这样讲,就是他讲了,我也不懂,更不用说用了。学祝福 ,老师大概唠唠叨叨得讲了一个星期,但我根本不知道他说得四大绳索是什么,只觉得那写得好,就一遍一遍的读,那么长的也差不多背下了。不用说祥林嫂讲得阿毛的故事了,就是结尾“众神那醉酗酗的脚步”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蹒跚”,那种深深的悲凉甚至让我落泪。至于开头那一段对放爆竹的描写却教会了我怎样写放爆竹,先写闪光

8、,再写钝响,最后才是幽微的火药香。我举这么多例子是想说明学生的思路是什么,他的阅读基础多高,然后我们在他的基础上去引导,去构建,这样才有意义。他不懂托物言志是什么,你给他概括了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让他记住,没意义,只有他自己悟出了,才有意义,他才会用。悟出不一定能说出,可能是在“知其然,却不能言其然”的状态。没关系,知其然而能用其然就够了,言其然,只对填考卷有用。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设计阅读教学,就要放手得让学生去读,去记,去悟。中国语教学几千年的传统就是积累和感悟,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符合汉语这种意合语言的特点,而我们现在阅读教学天天在搞分析的训练,结果搞得语水平滑坡,社会一片骂声。总之,不要把资料上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不要把教材和教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不要把考试思路强加给学生,只有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学生的思路去设计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建构,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有用。放手,让学生去读读,记记,悟悟,议议,说说,用用,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有效。要时刻不忘教学阅读是为将的生活阅读和工作阅读服务的。至于考试分数,只要符合了规律,就会“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一点已为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