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7715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 79、80 页上的例 2、例 3,议一议及相应的堂活动,练习十五第 36 题。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0=2403=103=2082=3012=2094=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2、。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题。二、进行新1 教学例 2。(引导观察例 2 情景图)(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0300003072007207200(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教师:第二个竖式把 2

3、40 和 30 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24 乘 3,另一部分是两个 0,243 和 24030 的结果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学生:243教师:算一算 243 的结果。学生算出 243=7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72 与 7200 相比,缩小了 100 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 100 倍。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学生:略教师:你认为末尾有 0 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 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4)及时巩固,

4、算一算堂活动的第 2 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2 教学例 3。出示例 3 题目。(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学生:因数中间有 0(3)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抽一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 240 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 都叫做什么?学生:速度教师:30 分和 8 时都叫做什么?学生:时间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4堂活动。(1)怎样用竖式计算

5、34386?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2)完成堂活动第 2 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408,20720。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 3 题,教师巡视指导。四、堂小结(略)五、堂作业练习十五第 46 题。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 84 页的例 1及堂活动,练习十六第 12 题。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

6、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题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我们就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板书题:解决问题(一) 。二、进行新1 准备题。引导看例 1 情境图。小黑板出示:6 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 10,一天一共铺多少米?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2教学例 1。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题变成例 1。6 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 10,40 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强调计算要细心,结果注意单位换算。抽学生板演

7、,教师巡视,并作指导。(3)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法:1064010406=90040=60006=36000()=36000()36000=3636000=36教师:用到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学生:先算 6 台铺路机每天铺路多少米,再算 6 台 40 天一共铺路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了。教师:用到第二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先算每台铺路机 40 天可以铺多少米,再算 6 台铺路机 40天一共铺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教师:问题的单位是千米,计算结果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学生:转化单位。3小结。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8、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和问题,再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4教学堂活动。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尽可能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如:20428 或 20284。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 1 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是做工问题中求工作总量的问题。解决时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计算的数要大一些,因此最好用笔算。三、堂小结教师:这节学习的什

9、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四、堂作业1练习十六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练习十六第 2 题。指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引导学生讨论:题目中的“一共有 18 辆车?一个月(30 天)能运多少吨矿石?”是否有用,为什么,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 8 页上的例2 及堂活动,练习十六第 37 题。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

10、得一些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题教师:前一节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节我们继续研究。板书题:解决问题(二)二、进行新 1教学例 2。出示例 2。教师:你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略。教师:要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要找出列车的速度和所利用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以求出列车一共行的时间。学生 2: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在题目中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合

11、作学习,把自己的解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全班交流:24-8+13=29(h)102293000()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强调结果不需要准确值,用估算,结果要用约等号。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和问题,根据问题看需要选择哪些条,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学堂活动。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要知道李阿姨一家去内蒙古草原比去海南三亚要多花多少钱,要知道哪些条?学生:要知道李阿姨一家 3 人去海南三亚花多少钱,去蒙古草原花多少钱。教师:这些条都知道吗?学生

12、:不知道,需要先算。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抽一学生板演,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 3 题?在解决第二问时,让学生理解“该列车 48 时至少可以运行多少千米?”中的“至少”,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知道应选择速度范围“200 至 20”中的最小的速度 200。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 4 题,要求学生先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四、堂小结教师:学了这节,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交流回答。五、堂作业练习十六第7 题。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归纳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构成知识网络,教给学生学

13、习的方法2,通过计算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一次正确率3,培养估算意识,简算意识教学过程一,整理:师:你在乘法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1,乘法是两位数的乘法 372692,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 293043,简算:乘法分配律3278+786837299941016499+646729-472932124,探索规律二,复习:1,直接写出得数128=613=182=166=184=13=244=14=61=2,先计算,然后用计算器验算6293167284087861430673,每箱酸奶 24 盒,一共 14 箱一共有多少盒酸奶24144,迷你型洗衣机授价 20 元,全自动洗衣机的授价是迷你

14、型的 13 倍问:每台全自动洗衣机的授价是多少元2013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每辆车可以乘坐 16 人,17 辆车可以乘坐多少人16176,高层: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是 8 平方米,共有 34 套板式楼房: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是 108 平方米,共有 7 套两座楼房的建筑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836+10877,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13+(960-728)88746-4677328+6286846-469743100+4322483+83998、,运动服:每上衣 68 元,裤子每条 46 元学校要为田径队买 14 套共用多少元(68+46)14相交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5、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 949 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 14 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引入题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大家看一看。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台上展示出。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一个角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标为红点) ,这节我们就继续研究相交。(板书:相交)二、进行新1教学单元主题图。引导观察单元主题图。教师:生活中也

16、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台上展示,教师在黑板上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画)出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 4 个角。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 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学生:角 1 和角 3 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 2 和角 4 是大小相同的钝角。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教师:这样一,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教师:我们重点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