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跟踪练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7654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内需跟踪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扩内需跟踪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扩内需跟踪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扩内需跟踪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扩内需跟踪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扩内需跟踪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内需跟踪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扩内需、稳增长与宏观调控热点跟踪练习扩内需、稳增长与宏观调控热点跟踪练习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 2013 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事物的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A B C D 2.2012 年 5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市进行调研时强调,实施结构性减税是财政支 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试点的范围,切实减 轻企业税负。这表明政府 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助推企业发展改革税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A.B. C. D. 3 “结构件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削减,是“有增有减、 结构件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从 201 2 年起中国税改大幕已经开启:提高个税起征 点,使一大批工薪族增加了收入;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负,为小微型企 业助力2013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实行结构性减税 意味着我国的税收将大幅下降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重要体现 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A B C

3、 D 4.2013 年 1 月 17 日财政部消息,2013 年春节前,将为 8953.4 万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总金额达到 215.9 亿元。这是自 2009 年以来,中央财政第四次在春节前为全国困难群众发 放一次性生活补贴。这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是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2013 年 1 月 2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12 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 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提出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

4、息、医药和 农业产业化等九大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进央企兼并重组的社会 意义是 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利于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A. B. C. D. 6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这 表明2我国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税收的根本特征 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 作用 A B C D 7.2012 年 3 月 6 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控制区的火电、 钢铁、石化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

5、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达不到限值要 求的企业,应限产限排或关停,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环境保护部的做法是 A运用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B.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环境保护 C.运用市场手段引导资源配置D.运用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8. 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这需要 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创设良好消费环境 更加注重投资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A. B. C. D. 9 (24 分)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

6、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22012 年我国城镇化率%39.140.541.84344.345.94748.349.951.352.63040506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备注: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 55%左右, 发达国家为 60%。当人均 GDP4500 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 70%左右。中国人均 GDP:2009 年 3700 美元,2012 年 6500 美元。 材料二 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必须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在就业、 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

7、提供公平待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镇化过程中, 要走节约、智能、低碳的新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 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0 00 0. .1 10 0. .2 20 0. .3 30 0. .4 40 0. .5 50 0. .6 60 0. .7 70 0. .8 80 0. .9 91 11 1. .1 11 1. .2 21 1. .3 32 20 00 06 62 20 00 07 72 20 00 08 82 20 00 09 9

8、2 20 01 10 02 20 01 11 10 00 0. .5 51 11 1. .5 52 22 2. .5 53 33 3. .5 54 44 4. .5 55 55 5. .5 5全全国国单单位位GGDDP P能能耗耗( (吨吨标标准准煤煤/ /万万元元) )单单位位GGDDP P能能耗耗降降低低率率(%)吨标准煤/万元%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材料二中提出的要求说明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发挥 自己的作用。 (9 分)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我国的城镇化。 (8 分)阐释材料三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所蕴含的唯

9、物辩证法观点。 (7 分)10.(24 分)加强资源节约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战略任务,既 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1 为我国近年来单位 GDP 能耗和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状况图图 114注:我国目前每万美元 GDP 的能耗约为美国的 2-3 倍、德国的 4-5 倍、日本的 8 倍左右。材料二 由于存在能源利用率偏低、粗放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我国能源需 求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务院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 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

10、节约型社会。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 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经济意义。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 社会? 分析材料三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5参考答案1-5ADBAC 6-8CAC 9.(1)材料一反映了 2002 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

11、家相比,我国 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改造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履 行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为城镇化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切 实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 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 出现的各种问题。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3)科学

12、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科学规 划、节约用地、提高质量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因地制宜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的观点(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10.(1)近年来我国单位 GDP 能耗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1 分) 单位 GDP 能耗降速呈现减缓趋势,但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 (1 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说明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 (1 分)应积极推动资源 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1 分) 做好资源节约工作,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分)有利于切实转

13、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 分)做好资源节约 工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分) (2)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 和行政手段,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 (4 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3 分)坚持 依法行政。健全法规,依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2 分) (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 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张。 (3 分)规律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张,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