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7308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0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文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林文镜华 商韬 略从1987年承诺帮助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5000万美元左右的福建福清在5年内实现工 业总产值5亿美元开始,林文镜先生已回乡19年。19年里,他扎根家乡,建设家乡,改变 家乡,创下了华侨在中国的很多第一:第一个与家乡政府签订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五年计 划的华侨;第一个与政府联办侨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侨(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 一个独资创办工业集中区的华侨(福清元洪工业集中区);第一个独资创办台湾中小企 业投资区的华侨(福清洪宽工业集中区);第一个独资举办家乡国际招商洽谈会和独资 举办侨商投资洽谈会的华侨;第一个创办海峡两岸高优农业试验区的华侨(洪宽海峡高 优农业试验区);第一个

2、提出新侨余资被浪费和整合新侨余资建设祖国的华侨;第一个 发现世界级大港资源和独资为政府勘测、规划国际港口的华侨;第一个公开承诺将所有 资产贡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华侨;第一个担任省级侨商投资协会会长的华侨众多第一的背后,是19年的奉献和奋斗,光荣与梦想,心血与汗水,也使一个年工 农业总产值只有4.3亿人民币的农业县向一个年工业产总值超700亿人民币的现代工业城 市快速崛起。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2林文镜华 商韬 略成功企业家踏上家乡致富路 林文镜出生于华侨世家,7 岁时离开老家 福建省福清县,越南洋与父亲团圆。16 岁时,父亲 一病不起,并把家庭的重担交给了身为长子的他。 那时,他的大妹 8 岁、

3、小妹 5 岁、弟弟 1 岁,母亲 没有工作。为赚钱养家,他先做长途贩运,两年后, 用辛苦赚来的钱办起了一家 20 多位员工的服装厂。此后,林文镜的事业飞速发展。不但涉足多个 行业,还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马来西 亚、日本、德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陆续开办 了企业。到上世纪 60 年代末,他已拥有了亚洲最 大水泥厂,还有了世界最大的面粉厂、专用码头和 矿山。据权威媒体测算,其时,他的个人资产已高 达 50 亿美金。1953 年,林文镜作为华侨代表回祖国参加了一 次运动会,深深被家乡的落后场景所打动,成为巨 富后,他日夜思念故乡,挂念家乡生活穷苦的乡亲。 但当时,国内正处于“文革”时期,

4、别说回国,就 是给家乡捐款,都没有一位干部敢冒着“里通外国” 的危险接受。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记忆中所有与自 己沾亲带故的名字和通讯地址整理造册,年年给他 们寄钱。1978 年以后,除继续捐助外,他还每年购 买大量的化肥、农药、拖拉机、收割机、发电机等 生产资料,经香港运到福清和老家,无偿捐赠给当地的生产大队,还出钱为村里建了电站,拉了电线, 让家家户户用上电灯,支持家乡脱贫。林文镜说,他这一生最感谢的人就是邓小平。 “企业做大以后, 一直想回家乡, 但一直回不了家乡。 等得太长了,就在感觉到自己这辈子恐怕是回不到 家乡,而且已准备移民澳大利亚或美国的时候,祖 国的改革开放给我了希望。是邓小平先

5、生重视华侨, 爱护华侨,让我可以回来,认识我的祖国,认识我 的家乡,报效我的祖国和家乡。 ”1985 年,林文镜又一次踏上故土,村里的情况 惊呆了他。助手提醒他,这些年已给这个村庄累计 捐赠三四百万了,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 家乡还如此地贫困和落后!走的还是 1953 年的泥 泞小路,满山遍野的粪坑,孩子读不起书,老人病 了不敢进医院,连水都还是带着一股腥臭味。他走家串户地了解情况。远房一位伯伯说 : 村 里耕种条件太差,又常遇河涝之灾,好多人都窝在 家里没活干,连年轻人都这样。你虽然寄钱不少, 但坐吃山空,就是金山也吃不了几天,所以还是穷。 林文镜说 : 年轻劳力可以进工厂嘛 ! 伯伯

6、笑了 : 全 县就两个工厂,一个是罐头厂,都要倒闭了,还有 一个是自来水厂,能用几个工人?全县就两个工厂,坐吃山空。这些话惊醒了林我要让我的家乡富裕,我要让我的祖国伟大记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回到祖国的19年来,林文镜先生在沉默中操劳,在操劳中忍受,在忍受中奉献,在奉献中坚持;这中间,他有过不被支持,不被重视,不被理解,甚至不被信任,但他都不在乎。他说:只要能爱国,只有能造福祖国,只要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我个人所承受的一切苦难都算不了什么。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他,从不以个人财富增长多少,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而以家乡财富增长速度、数量,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尺。家乡经济实力排名从全省第58位跃升至

7、第2位那一天,也被他当作自己人生中所经历的最盛大的节日。华商韬略毕亚军/文3林文镜华 商韬 略文镜。转一圈下来,他明白到:捐助富不了乡亲。他问当时陪同他的福清县县长邱玉清 : “我们 为什么不办工厂,让劳动力有个出路,县、乡、村 和老百姓的生活好一点。县长说 : “办工厂需要资 金投入,目前政府拿不出钱,福清历史上一直是农 业县, 没有办工业的经验,也没有这种人才。 ”林文镜的这次故乡之行一直持续到 1987 年初。 在告别故乡前的一次福清全市干部扩大会上,经过 一年多深思熟虑和调查研究的他,讲出了令在座所 有人震惊的话。 “这次回福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 知道输血富不了我们福清,我要为福清造一

8、部 造血机器,让福清永远富下去。我不但要办工业, 还要办工业区,要让福清在 5 年内,工业产值达到 5 亿美元,要让福清成为工业城市,让福清的经济 实力进入全省前 10 名。 ”如雷的掌声后面,有怀疑,质疑,也有流言恶 语。当时福清的工农业总产值才 4.3 亿人民币,因 此有的老百姓说这是胡说八道,一些政府领导,在 内心也大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只不过是不好破坏 他的满腔激情,没有把话说出来而已。已退休多年 的福清干部林厚谭谈起那一幕时说 : 我当时真以为 大哥(很多人对林文镜的尊称)是说大话,激动了 随便说说。因为我们都认为真要实现这个目标,比 登天都难。但林文镜信心坚定,我问他 : 当时,好

9、多人都 认为你不正常,你心里怎么想?他说 : “说我不正 常的人是对的。他们是正常的人,我是一个不正常 的人,我就是要用一种不正常的思想和手段去改变 我的家乡, 只有这样, 我才有可能去实现我的理想。 ”作出这个决定不久,林文镜邀请福州和福清的 领导到南洋去,与他签定了由他帮助家乡政府脱贫 致富的五年计划。计划书签定前,所有认识他的海 外乡亲都劝他三思。这个说,有钱你就多捐几个, 没钱就少捐几个,干嘛要把家乡能不能脱贫那么重 的担子背到自己身上?那个说,实在想扔几个小钱 到老家尽点心,你就在那里投资办家小厂算了, 千万不要去签合同什么,那样你连退路都没有了, 万一做不成,好名声就完了。商界朋友

10、也提醒他 : 把精力都投到家乡去,你的企业怎么办?都交给别 人?万一亏了,你这一辈子心血不全都白费了?这些都没能动摇林文镜的决心 : “孩子有钱了, 再看着母亲受穷,做孩子的能睡得着,吃得香吗?不能!”在林文镜心中,家乡就是母亲,祖国就是 母亲!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么大一件事情,在决定 前,他竟然没有跟家里人去进行细致的商量。访问 中,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言辞激动地说 : “我告 诉你,毕先生,这已经不是可以允许让家人同不同 意的事了。家人可能最想富过三代,我认为这种思 想已是不对了,把我的家乡建设好,是世世代代的 事情。我的家乡现在已经是 700 亿的年工业产值了, 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偷或抢

11、得走的。如果是我自己 有 10 亿美金, 100 亿美金, 那都是身外之物。有一天, 我不在了,我的孩子可能在几个晚上就输掉几亿、 几十亿美金。我不能把我的财富和成就仅仅是传给 我的孩子。他们理解,更好。他们不理解,权利在 我的手上,该做的事情,我还是要去做,也必须做。 ”为改变家乡而破釜沉舟的林文镜,从此深深扎 根于故土怀抱中。呕心沥血 造就一座座工业新城1987 年岁末, 林文镜正式启动了他的扶贫计划。 困难随之而来,不但硬性投资环境与支持不足,还 在精神上感到孤独 : “商界的朋友不理解我,家人和 乡亲认为我自讨苦吃,部分政府官员也不同心同谋, 很多海外华侨知道我的企业做得大,财富多,但

12、不 认识我的能力,他们知道我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他们觉得我不可能在这么穷的地方发展得起来。 ”林文镜准备邀请一些福清籍侨商回乡投资,一 起发展的计划纷纷落空。福清投资条件太差,投资 前景不好,大家都为他的热情和无私所感动,但对 投资,大都是异口同声,等等,再等等。于是,帮助家乡改善投资环境成了林文镜的首 要任务。他提出一个跳跃式发展福清工业的战略思 路 : 不仅运用海外华人的财力,还要充分运用他们 在国际商界广泛的人脉资源,以侨引侨、 以侨引台、 以侨引外,要建立工业区,使福清工业从一开始就 进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发展阶段。为实现目标,他主动找到政府,出资邀请了海 内外一批专家,做出了

13、以侨资联合台资、外资投资 为主的系列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规划。在他的全 力以赴下,一座座崭新的工业区拔地而起。1987 年,全国第一个华侨与政府创办的开发4林文镜华 商韬 略区融侨工业区问世,并于 1992 年 10 月 21 日, 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 其主要经济指标均已跃居全国开发区前 10 名。之 后,全国最大的华侨投资工业集中区元洪工业 集中区和全国第一个侨资创办的台湾中小企业投资 区洪宽工业区也相继成立。如今 (2005 年底) , 仅融侨经济开发区就实现年工业产值 403 亿人民币, 出口高达 30 亿美金,托起了福清工业的大半个天。巢筑好后,还要引得凤凰

14、来。这也是林文镜的 可贵之处 : 不但替政府创造环境,还自己去招商。 建工业区,可以借自己的财力实现。但要引进投资,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林文镜付出了很多。东南亚招商不利后,他利用自己在台商中的深 厚人脉,转赴台湾招商。为解决台商考察投资时的 生活居住问题,他还在一片反对声中,出资兴建了 福清历史上的第一个星级酒店福清融侨酒店。林文镜招商到底有多苦,从已在福清投资的台 商朱介曾先生的一次谈话中即可看出。2004 年 12 月,在林文镜和朱介曾合资的侨联钢铁公司的动工 庆典酒宴上,这位比林文镜还长 3 岁,却称林文镜 为大哥的老人,激动地起谈起林文镜穿梭台湾招商 的动人一幕:“考虑到福清剩

15、余劳动力较多的问题, 大哥决定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来福清投资 发展。他和我坐车去拜访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有 些小企业老板不知大哥身份, 摆足架子。大哥到了, 他让大哥在接待室里等候,从早上到中午,还不出 来见,大哥就拖着我先去吃饭,吃完饭就在餐厅的 椅子上歇一歇, 下午再来。当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 小老板还不与我们见面时,我都生气了,冲着他们 喊 : 大哥的财富能一次买下成百上千个你这样的小 厂,他是为他的老家来求你的!但大哥总是耐心地 等,任何怠慢,任何轻视,他都笑着承受!谈到这 里,这位在商海博击了一辈子的老商人禁不住老泪 纵横 : 你们福清有福,福州有福啊,出了个大哥这 样的人。在

16、上海,北京都有投资的台商李恒龙,也是林 文镜招商的见证人。他透露,林文镜有时月月自费 赴台招商两次,亲自掏腰包,每月组织几个工商考 察团赴福清考察,往返机票和在福清的所有花费全 部由他一人承担。有些不看好福清投资环境的人, 也被他感动,不忍让他失望,答应投资福清。10 多年来,林文镜自己都已算不清究竟邀请了 多少台商赴福清考察投资。他说,在应邀前来的台商中,大概有百分之一的留了下来。据福清市政府 统计,目前在福清投资的台商已达到 300 多家,而 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林文镜邀请来的。为吸引投资,林文镜舍弃了很多既得利益 : 要 么免掉厂房租金,要么出资一二千万为台商周转, 要么索性也出资一半 : 亏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 招商招成了股东,也是林文镜的一绝。在他邀请到 的投资中,不少企业都有他的股份。他之所以投资, 不是为赚钱,而是为帮人凑够资金把厂子建起来。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液晶显示器生产商的冠捷科 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福清,冠捷准备投产 时,包括林文镜作为股东在内,全部起步资金只有 2000 多万美金,但是运转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