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247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刈麦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七下苏教七下)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观刈麦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2通过学习破阵子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观刈麦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2通过学习破阵子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第一时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1教师导人。 上节我们学习了一首民歌木兰诗 ,了解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辛弃疾壮志未

2、酬、报国无门的心情。(板书题。) 2作者介绍。(1)让学生进行介绍。(2)明确:(出示幻灯片 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东济南)人。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后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自主学习师: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

3、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同学们,下面请大家自学,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2。)1认真读,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3学生再读诗歌,试着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4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6三读诗歌,背诵诗歌。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

4、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I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 3。) 刈荷箪饷灼秉麾炙的卢要求:让一名学生起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明确:(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歌,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希望统治者能以百姓为重。)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明确:(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4诗中“复有贫妇人

5、,抱子在其旁”, “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明确:(“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背诵诗歌,检查背诵情况。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7重点研讨破阵子一词。(1)学生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 4。)解释词语。麾下: 了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 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部下。 完成。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事。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五、梳理巩固学生谈本节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辛弃疾最后感叹“可怜白发生”,请你写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体会一下辛弃疾当时的心情。七、布置作业新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