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7065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心声》的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研读教材,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心声心声的教学反思的教学反思万年县大源中学 董选辉 十月份,万年县教体局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选择的课题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心声 。 心声是发表于 80 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当时,选择这一教材作为送教内容,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挑战想一下自己,上一堂小说欣赏课。确实,在没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用一个课时完成这样一篇较长的课文的教学,走进农村学生课堂,效果会怎样

2、,我的心里没有底;二是这篇教材虽然是发表于 80 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但是其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和当前的一些敏感话题如“师生关系”“学生的如何对待挫折”等有密切联系。通过研读教材,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发现本文中程老师对李京京的伤害、李京京一系列的遭遇以及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都是文本中可以挖掘和延伸的人文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设计定位于:这是一篇小说欣赏课,同时更是一篇不可多得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人格培养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的教材。 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研读教材,巧妙设疑,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 新课程的基本内涵就是,教学是

3、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了解决小说较长,学生没有来得及预习的问题,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决定从课文的主要情节入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课文围绕什么主要情节来展开的?(京京想读课文)然后,循着 “整体把握具体了解提取复述”过程,引导学生在阅读(速读、再读)中了解课文情节,做到了“化长为短,化厚为薄”。与此同时,围绕主问题,以线串珠,层层设疑,依次问:“哪些句子表现了京京想读课文?”“京京为什么执意想读课文?”“京京想读课文,效果怎样?”“程老师为什么不让想读课文的京京读课文?”“从京京想读课文的经历中,你读懂了京京的

4、心中的渴望吗?”在课堂上,老师始终以一个阅读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不同层次的品读,读出了京京的心声,读懂了作者的心声。教学环节的层层相扣,阅读指导的自然顺畅,大大提升了阅读效果。 作为组织者,我还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时空,在回答“哪些句子表现了京京想读课文?”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先找出课文中描写“京京想读课文”的句子,再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的心声”句子,进一步体悟心声。 二、尊重体验,分析人物,做学生人格的培养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5、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在教学过程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了解心声,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体悟心声,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发现心声,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倾诉心声,提升课文的心理意义。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京京想读课文”的句子,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的心声”句子。学生通过读,体会了小说

6、细腻真实描写的特色,慢慢地走进课文,走进京京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朗读中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带着自身的生活体验去阅读和感受作品,从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情感共鸣已从孩子们的心底涌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发现心声”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回答:”京京为什么执意想读课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的美好情感的:如京京对乡下爷爷和小伙伴妮儿的思念;了解到京京的家庭不幸时(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 。与此同时,学生准确

7、地把握了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发现心声的含义,也体会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色。在探究 “你喜欢京京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的问题时,着重分析人物的“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的性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人文素养,特别是遇到挫折时,要自信勇敢,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当问到“程老师为什么不让京京朗读课文”时,自然而然地提出“师生关系”的话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师生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在学生畅所欲言时,做到了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自然地表达。 三、激发情感 ,发现自我,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感直接

8、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调动他们乐于参与的积极性。 怎样让学生在学会阅读较长小说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发现、认识自己,学会交流和沟通,懂得合理的心理调适和宣泄,是我研读教材后为本课教学预设的又一个目标。 因此,当问到“你有类似京京的遭遇吗”“你的身边有程老师、李京京这样的人吗?如果有,你想对他(她)说什么”时,我已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学生的心声正蓄势待发。于是,我在指导时,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激发他(她)们的情感,引导大家渴望表达,正确表达,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应该说,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后,水到渠成地“有话说”“愿意说”“善于说”

9、,酣畅淋漓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从学生的参与来看,课堂还算热烈,有一定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还是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因为,这种倾听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 当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说”还略显不足。在教学预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个别农村孩子胆子较小、有害羞的特点,让学生“倾诉心声”过程中引导还欠深入,略显苍白。 反思这堂课备课和教学过程,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读文本的时间还略显不够,指导学生“朗读心声”还不够深入,学生合作探究方式的运用还有形式主义之嫌等等。即便如此,这次送教的经历让我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增长了对语文教育和课堂的理解。因为,只有更深地去研读教材,立足学生,以生为本,就能读出教材中更多的“声音”,语文课堂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更多的“语文味”!我想,这也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传达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