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6996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剧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观后感【点击进入影视观后感专栏,阅读更多内容!】一部恰同学少年 ,23 集的电视剧,习老师一点点剪辑,留下了 120 分钟的精华版,认真看完后,我震撼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泽东的三位老师,这三位大师是教育家、革命家、生命伦理哲学家,无论为人师表或者是著书立说,堪称后人典范。修学储能,先博后渊。杨昌济是杨开慧的父亲,也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杨昌济留学于英国爱登堡大学,他的教育思想承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又结合西方泡尔生等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他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精神,要加强

2、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善于自理其身,要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不自甘沉沦。恰同学少年剧中,毛泽东在师范的第一堂修身课上,杨昌济开宗明义,将立志列为修身之首,他让全班学生逐一谈出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各言其志。毛泽东却不知如何回答,他反问起先生的志向,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表示愿以培育天下英才为志。杨昌济首先向毛泽东指明“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求学之路,告诫他要以“坚忍”二字为读书与为人之精神,终生为之不懈。师徒相授,直至深夜。第二天清晨,杨昌济以冷水浴其身体,以先哲文章浴其精神,迎来崭新的一天。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忍不懈和

3、求学精神。参照老师的教导,毛泽东为自己订立了周密而严格的学习与锻炼日程表,将自己的每一分钟都严格利用起来,刻苦地学习与锻炼。在杨昌济的教育、培养下,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在成长道路上深受其影响,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毛泽东等人接受了杨昌济的思想观点: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鞭策激励,加开小灶。袁吉六年少时由父亲授读,天资聪敏,博览强记。而后承人资助,入馆就读,文章、书法均属优等,经县、府两考,以名列前茅入泮,29 岁中光绪丁酉科拔贡。民国 5 年,与他同榜的谭延闿任湖南省长时,要袁吉六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以年迈力衰、难负重任而拒绝,继续

4、从事教育。袁吉六老师其实内心很喜欢毛泽东这个有天分的学生,对毛泽东十分器重,尤其赞赏其文采,却时常嘲笑他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也看不起被毛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在恰同学少年剧中,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在课堂上顶撞了袁吉六老师。在杨昌济的侧面教导下,毛泽东于大雨之中在袁家门外站了整整一夜,直至清晨老师的门终于为他打开了。看到毛泽东真心求教,袁翻箱倒柜,把自己珍藏的国学古籍统统搬了出来,给毛泽东开起了小灶。在袁吉六的教诲下,毛开始认真研读韩愈等古文大家的文章。独立特行,致力教育。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的徐特立老师,他相继辞去省议会副议长和省教育司科长的职务,回到教育界,用教育来改革人心,以实现

5、教育救国的愿望。他创办并苦心经营着长沙师范,并到湖南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他的崇高品德、渊博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许多有志匡时救国的学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恰同学少年剧中,徐特立颇有独立特行的风范,他身着旧衣脚穿草鞋,被部分学生笑称“叫花子”。家庭贫困的蔡和森捡吃餐桌上的剩窝头,遭到同学的嘲笑侮辱,徐老师一声不响走到蔡和森面前,拿起剩窝头掰下一块送到嘴里。师生含泪相对吃窝头的场景,令人动容。孔校长专门召集了全校师生大会,向大家重申俭朴为修身之本的道理。虽然身处贫困却十分乐观蔡和森,提议成立一个哲学读书会,定期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习方法,比赛学习进度。毛泽东又加上了一条共同锻炼

6、身体,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通过。在岳麓书院里,大家找到了做学问的真正的老师实事求是。在恰同学少年剧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就是一群志同道合心怀天下忧国忧民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在橘子洲头齐诵: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声音穿过湘江,飘荡在中华大地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百年过去了,回音依然响彻云霄!看完此剧,我问自己: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你不得不承认,无论在哪个朝代,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深沉而久远。民国时期尽管战火纷飞,却是一个以读书做学问为荣耀的时代。大师辈出固然有时代的因素,然而有一点不能否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老师呢吧依然不忘对知识的渴求,不忘自身肩负的责任。而今处于和平时期,繁杂的信息,所谓的知识爆炸只是外在,只是对于繁华的一种迷失。曾几何时,有人说诺大的在中国,居然无处安放一张书桌,而今的和平年代,这张安静的书桌究竟该放在哪里?我想,把这张书桌安放在内心深处吧。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无法改变教育现状,无法改变社会现实,无法扭转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方式,可是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安静的读书,安静的教学,我们可以做一名学识渊博,具有大教育情怀的老师。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在执教生涯里,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发生改变,她们会内心变得逐渐柔软,会具有看到路边一朵小花也会怦然心动的情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个人改变了,这个世界就会发生变化。冬天逐渐离开,春天还会遥不可及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