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929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第三册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科 目思想政治题 目第二 第一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P19(、节、页)教学目的和要求 记住法律准则的特点。 掌握“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正确理解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重、难点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用这句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增强按准则办事的信念。理解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

2、公共生活的准则。讲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参考书直尺、圆规、投影仪、卡片、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同学们好,这之前几节政治,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法律的内容,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打好基础,我们先复习一下,教师提问:A、 什么是法律?P11B、 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8-P11好了,刚才我们就对学过的知识作了一个简单的复习,下面我们转入学习第二,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老师讲新前先让同学做个小试验:(方法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徒手和用圆规画两个圆后进行比较,看哪个画得好,为什么? (方法二)教师选择两位同学到黑板前,一位同学徒手画一个矩形和一个

3、圆。另一位同学以尺和圆规作为辅助工具画一个矩形和一个圆。然后让同学观察比较绘画后的差异,并提问:哪位同学画得好?为什么?(因为画得好的同学用了辅助工具)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画这种差异可以用中国的哪句古训说明?(“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回答后总结得出板书。一、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1、无规矩不成方圆(1)古训的含义及其启示(板书)古书上说:“规以正圆,矩以正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就是说没有圆规和矩形框的辅助就做不成圆盖和方框。 “规与矩”是我国古时候的木匠用制作圆盖和方框的工具,引申出后就有“规范、法则”等的意义了。那么这句古训的深刻寓意又是什么,或者说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4、?(做任何事情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2)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板书)让同学看 P19 的两幅漫画并思考:A、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幅漫画,说明两漫画之间的有什么差别?(交通井然有序与交通混乱不堪)B、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启示:人们的交通行为需要交通规则加以规范,才能确保交通畅顺,保证人们出行方便。 )通过上面两幅漫画的比较,我们知道,交通生活需要用交通规则规范才会变得井然有序。而交通生活只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其中一个部分,社会生活的范围要比交通生活的范围更宽,更广。那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规矩”呀?(要)社会生活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

5、为规范加以约束管理,人人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的话,社会将会变成怎么样呀?(变得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必须有它的“规”和“矩”。那请问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指是什么?(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 (让学生齐读)为了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需要共同的准则,我们再看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关于体育方面的例子: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男子 0米汽步枪的金牌是由我国的哪位运动员获得呀?(贾占波)当时新闻界评价说这是一枚极具戏剧性的金牌。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决赛中每位选手有 10 枪机会,还剩最后一枪时,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领先排名第

6、二的贾占波 3 环,几乎已经稳获金牌。但最后一枪他射中了其他选手的靶子,成绩记为 0 环,将金牌拱手相让。 )为什么马修埃蒙斯的成绩会是零呢?(给 2 分钟时间学生讨论后提问) (因为他违反了比赛规则,射中的是其他选手的靶子而不是他自己的靶子。 )通过这个反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了,在社会生活中若不守规矩所带的教训往往是十分深刻的。(3)社会生活准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板书)既然刚才我们知道了社会生活中的“规”和“矩”是指人们共同的生活准则,那么同学们可知道社会生活准则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吗? A、社会生活准则的基本类型:道德、纪律规和法律(板书)B、社会生活准则的特点(方法一)教师提前把相关的“

7、特点”做成小卡片,请同学到黑板前按三种类型分别贴在对应的概念下面。(方法二)采用抢答游戏的形式,老师给提示,同学说答案。a、只适用于局部的、按照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制定的准则有(纪律、规)b、自古就有了的,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观念意识中,主要靠社会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维持的准则是(道德)、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准则是(法律)社会生活共同的准则则(副板书)纪律、规法 律道 德大家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的社会准则之间的特点。我们知道了社会生活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准则,那么其中最具权威性的是哪一种?(法律)为什么?(3 分钟讨论)

8、(结合前面内容复习法律的基本特征:因为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P20 划书、齐读正是因为这样,运用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也就赋予了这些准则以普遍的约束力和国家的强制性,这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当然是十分必要的。2、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板书)(1)法律为什么能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板书)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生活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化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等。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

9、法律确认和维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A、结合社会公共生活特征看:它关系到每个踏足公共场所的公民的合法权益与安全。B、结合法律的特征看:它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具有权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违反。、结合社会公共生活和法律的特征看: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公共生活各个方面的准则只有借助法律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好的执行,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既然社会公共生活各方面的准则都由法律加以确认和维护,那么就是说在我们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去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那么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几个例子说说在哪个领域都有哪些法律规定?教师

10、列举公共交通、公共娱乐场所等领域的例子用投影展示:活动场所角色行为规则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等乘 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去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去 公 园游客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去影剧院观众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要礼貌鼓掌在 学 校学生尊重老师,认真学习,不得扰乱学校秩序正因为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所以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依法律已,依法办事;还要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同违法行为作斗争。那么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

11、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板书)在我国,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法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展示条例 )为什么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呢?(因为它通过规范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和行为,促使人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为我国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 ) (条例的作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包括五 4 条。下节,我们将就条例有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引导学

12、生小结本讲内容“一个法规,两个道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堂小结: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及其区别社会公共生活 我国法律确认和维护公共生活的准则 要有共同的准则 法律确认和维护 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最重要一项法令后作业:练习册P21-23 习题学生回忆并作答动手做试验思考问题并作答做笔记思考并作答看图思考并作答思考本上作标记后齐读听例子,回忆奥运场景,积极展开讨论后作答同学到黑板前粘贴卡片学生听题并抢答做笔记学生讨论后作答本上作标记后齐读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思考作答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学生看投影阅读找出答案后齐读思考如何用一句话小结本讲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