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916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 27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自学导引】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_等 17 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_等西方国家的封锁。2、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_、 _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超

2、越了_和_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_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参加重大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扬光大。194 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19 年参加在_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以_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_”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二、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194 年 4 月,全世界 0 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草拟了_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

3、始会员国,又是联合国_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没能恢复。70 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越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恢复:1971 年第_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_、 _等 23 国提出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中美关系的缓和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_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进程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_ ,前

4、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都不应在_地区谋求霸权,美国对_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_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交。影响:结束了双方多年的对抗,走到了合作的起点,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日本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日建交的实现。3、中日建交:1972 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_访问中国,签订了中日_ ,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1、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总体概况改革开放以,我国积极开展_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_、_ 、_”思想原则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也合作。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不断扩大同_国家的经济技术合

5、作,巩固和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典型事例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 年底,中国正式加入_。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 世纪 90 年代以,参加_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该组织的健康发展。2002 年,在中国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签订_ ,决定成立中国东盟_,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化交流。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奉行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_。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类型的“_”,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 21 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 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

6、签署_ ,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_的宗旨和原则开展各项工作。【重难诠释】1、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下,积极发展与苏联、临国和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不仅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还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冷战格局下,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一边,采取“一边倒”的方针,成功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打击了帝国主义。六十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威胁中国,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出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

7、权行经。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斗争,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由于美苏争霸形势的变化和帝国主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分化,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八十年代以:美苏争霸互有攻守,苏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第三世界壮大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两大主题,中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外交上“无敌国”,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亚非会议从二战后

8、初期到 0 年代中期,亚洲地区已有 30 多个民族国家独立,它们都面临着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因此,迫切要求联合起,共同进行反帝反殖的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独立自主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194 年 4 月,在科伦坡举行的印尼、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会议上,印尼提出召开亚非会议的建议,得到其他四国的支持。同年 12 月,五国总理在茂物会议上,在此就亚非会议的召开进行专门研究,决定由五国发起,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亚非国家出席。19 年 4 月 1824 日,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举行,有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共 340

9、 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总理的率领下,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开始的两天里,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围绕着谴责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团结合作这个主题进行,但也有少数代表在发言中偏离了主题,提出了“”问题以及所谓的“颠覆活动”“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影射攻击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果断地进行了即席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亚非会议取得了重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上,公报包括经济合作、化合作、人权与主权、附属国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其中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

10、和领土完整、大小国一律平等、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和平共处十项原则。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强团结的共同基础,会议所产生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万隆精神”,对世界和亚非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中美关系的改善改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发展

11、的趋缓,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改善标志: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产生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存在问题:中美两国虽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

12、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台湾问题。【典例剖析】例题:下列事的先后顺序是中日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A、 B、 、 D、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 70 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突破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中美建交”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两个概念,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1979 年,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 1972 年。答案:B【探究拓展】邓小平在 1984 年月和拉丁美洲的一位国家首脑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思考:中国这时为什么奉行不结盟政策?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遵循

13、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国际关系的新格局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的争夺,世界战争的危险确实存在,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也在增长并超过了战争因素;同时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认为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因此中国的对外关系应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以促进共同繁荣。基于上述认识,80 年代中国将独立自主的外交的政策发展为奉行不结盟。历史的经验证明,结盟就有可能受制于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结盟更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和任

14、何大国结盟,都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线索勾勒1、基本线索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自然存在,世界还是动荡不安。当代世界,争以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两大题。同时,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面对以上世界政治经济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2、延伸探究材料一材料二 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指出:“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

15、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探究问题:(1)概括历史上的中日两国间的关系。(2)中日两国建交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为什么对日本政府作出了那样的承诺?(4)你所了解的中日关系现状是怎样的?思路引领:(1)分古代史和的近史上的两国关系分析: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以同中国结好为主;近代,侵略中国,到 20 世纪 30 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建交的原因应从 70 年代双方国内形势和世界形势分析。(3)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4) “政冷经热”、 “官冷民热”。重点、难点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