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6881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国产机器人现状分析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高级技工的缺乏,越来越多 的企业开始注重设备更新,增加自动化的机器人。如果机器能做的事就让机器 去做,人类应该从事富有创造性的活动。”50 多年前,自动化技术的先驱者欧 姆龙公司提出了这一口号。如今,这一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但这对中国这样一 个人口大国来说,其效应可能是多方面的。据了解,国内生产机器人依靠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有电机、驱动器、减速器、 控制器等,由于依赖国外控制器和驱动器,国产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无法灵活 地结合工艺需求进行软件的编制。我国已经有企业在机器人自主研发工作上取 得了成绩。11 月 25 日,奇瑞汽车

2、自主研发的 200 台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奇 瑞建成的国内首条机器人批量装配线,拥有年产能 1000 台、年产销 200 余台 的产业化规模。除了服务自家生产需求外,奇瑞工业机器人还被江淮汽车、美 的制冷等多家企业应用,实际市场装机台数位居全国自主品牌机器人之首,这 两年的年销售收入以 80%的速度递增。我国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 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四大方向。在政策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 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需求也引得国 际自动化巨头为此垂涎,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同存的 时代。截至目前,工

3、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瑞士 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 德国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四大企业已占国内市场比重高达 70%左右。虽然我国大学生能够获得全球智能机器人比赛冠军的殊荣,但在制 造领域,依然是瑞士、日本、德国等海外企业的天下。海外企业在我国机器人市场已显出垄断态势,超过 70%的占有率不仅在现 有盈利空间上对我国企业造成挤压,未来的发展中,从技术到市场都可能对我 国企业形成“围困”局面。相关部门及企业应认清我方缺陷,积极改进,并将工 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区别对待,确定二者不同的定位及发展战略,全面带动 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国产机器人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国产机器人企业没有核心竞

4、争力 目前中国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的企业中,规模大、品牌响的企业还不 多。不少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的零配件依赖国外进口,这些零配件的成本占总 成本的一半以上,限制了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竞争力。与进口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本土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 如进口同类产品,特别是在相关核心技术上还没有取得应用的突破,比如说, 伺服电机,控制软件以及它的工艺处理上。而这些都是在工业机器人中占据重 要地位的地方,控制软件可以把机器人的功能最大化发挥,好的工艺可以使机 器人的防锈能力加强。随着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在近两年内不断提高,多数工厂 迫切需要实现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空前高涨,在这种前提

5、下,虽 然国际具体的工业机器人价格有所下降,但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依然是非常昂贵, 无法触及,这也给国产机器人创造了一定的市场空隙,国产机器人已经能够满 足大部分生产的要求,非标定制及性价比更高,这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很有吸引 力,因此本土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机器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继续,在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将保持其独特 的地位,在我国工业自动化目前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时,整个本土机器人市场 将是巨大的。国内相关机器人企业,更多的就是要和工业生产型企业紧密合作, 了解企业所需,研发与行业相关的生产机器人,避免闭门造车。除此之外就需 要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由于国内的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

6、都不大,也许更多的 要采用联合的方式形成一个集团公司,集中手上的力量进行攻关。避免在市场 上被外资企业个个击破。我国企业的诸多劣势:我国企业的诸多劣势:第一,低端技术水平有待改善。机器人制造包括整机制造、控制系统、伺 服电机及驱动器以及减速器等方面,控制系统及减速器的核心技术仍由国外企 业掌握,国内企业只能发挥“组装”优势,将已接近成品的各部分模块组合到一 起。并且许多零部件的缺失使得国内企业在拓展产业链条方面颇受挚肘,而高 昂的进口费用也极易威胁企业的生存状况。第二,产业链条亟待充实与规范。与其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情况不同, 机器人制造主要集中在民营范围,产能规模自然不能比拟航空航天等产业,

7、研 发成果也无法在有利平台得到展现。可想而知,国资不足是国产制造的最大劣 势,而缺乏国企的规模管理导致产业链条过于松散,从而无法集群式发展。而 主流的工业机器人领域,配套产业及设备的集群效应才是机器人制造的关键。 只有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盈利空间才能得到提升。我国已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失掉“数城”,今后对领先水平的追赶必是漫长的过程。资金投入、联盟高校、培养人才,缺一不可。重点是,相关部门对该 产业的引导应从产业特点进行考虑,尽早形成企业集群,或以产业园的方式将 优秀企业聚拢起来,为进军高端技术奠定基础。另外,服务机器人是我国制造的突破点。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 制造对技术能力要求略低,配

8、套设备并无硬性需求,较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产 业情况。从服务机器人着手还能惠及社会各个层面的需要。我国机器人需求于近年以 30%的速度增加,与市场成熟的国家相比,潜力 巨大。预计到 2015 年,我国在役机器人数量将达 3 万台。国产机器人需要政策扶持国产机器人需要政策扶持市场前景广阔,现实的困境并不乐观,中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并未在市场 中占得先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不到全球总量的 1%, 其中国产的机器人约占 30%,其余皆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 20 多个国家引进。中国真正有规模、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几乎没有,主要是生 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性零部件如高

9、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受制于人。而采用 国外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国产机器人,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所以客户大多选 择国外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工业的地位,可谓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对于这样的新兴 产业,国家应该在科研方面和应用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 来降低生产成本,出台相关政策和奖励来扶持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机电一体化设备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希望国家在开展基 础学科的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应该加大应用技术上的投入,出台相关的鼓励和奖励措施,不光为研发 和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进行扶持,同时为运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提供奖励。对于

10、机器人产业,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而更多的是将其等同 于高科技产业。这是一大遗憾。国家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予以扶 持。机器人国产化是未来趋势机器人国产化是未来趋势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分散化、企业规模小、品牌影 响力弱等诸多问题,在技术和规模上,都无法与全球机器人四大企业相比,现 在还没有产值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资料显示,安徽埃夫特的年产值是 2 亿元 左右。今年 4 月,科技部发布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同 时,针对机器人领域发布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 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

11、值超过 100 亿元的核心企业。尽管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但工业机器人投资过热的 局面正在显现。全球工业机器人搞的比较好的企业也就十几家,我国现在已经 有 60 多家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如果加上工程应用的集成商有 200 多家。因 此必须要在投资上设立门槛,如果不加以限制,地方会出现盲目投资,遍地开 花的现象可能会比较严重。除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投资建设工业机器人项目外,合资企业可能会对 自主品牌的发展造成灾难。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加紧与国外企业洽谈,谋划成立 合资企业,就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而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国家的 产业政策要对路,不要再走过去依赖国外企业的所谓以市场

12、换技术的老路!我们 要提早进行战略部署,以培育自主品牌为重点和核心。我们的工业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外资品牌占有绝大部分的市 场。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初步形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只是目前合资企业的 产量还没有上来。工业机器人不像汽车产业那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市场相对 比较小,而在应用的可靠性和性价比上,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均处于劣势, 国外品牌的利润空间巨大,具有大幅下降的空间,所以自主品牌的前景不容乐 观。单凭一个企业的能力不可能在工业机器人的所有方面实现突破,选择合资 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途径,但不能成为国家的战略!罗百辉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上,应继续加强对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 生产企业及用户的政策扶持,同时加紧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准 入制度。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热衷于与外资企业合资的问题,我国应该制 定详细的国产化路线图,加快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如果工业机器人自主品 牌培育得好,预计到 2015 年,我国会有 12 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占有一 定的市场份额,到 2020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初具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