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徐志摩的诗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687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徐志摩的诗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论徐志摩的诗歌简论徐志摩的诗歌简论徐志摩的诗歌“ 今人重新审视古人,不是看他说的、写的、做的是否符合当下的政治标准和社会需求,而是看他对所处时代和整个历史做了些什么。用化学分析的手段做学鉴定,于判断学遗产的取舍是极为有害的,那将使今天的学术研究趋于简单化、庸俗化、泡沫化,最终沦为过眼云烟。其实,在新月派、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歌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新月派是由一群作家、理论家在其、诗作中表现出的思想观点和艺术风格,自然而然形成的学流派。这个流派本身也是复杂的,其主要成员的政治态度亦不完全一致,并且不断分化,最终道路各异。徐志摩虽是新月派的骨干,但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处世态度、学主张与创作道路。他

2、既不等同于闻一多,也不是胡适的附庸。徐志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人生、理想的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能够代表新月派诗歌的整个发展过程的。对他的诗,我们应该用辨证的观点去审视,去评析。一:内容复杂 思想矛盾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和云游 。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是仅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很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譬如:干什么了?/这”大无畏”的精神?/算是好男子不怕死?-/为一个人的荒唐,/为几元钱的奖赏,闯进了魔鬼的圈子,/供献了身体,/在乌龙下变粪?/俘

3、虏颂诗中嘲笑、讽刺那没有头脑、糊里糊涂替主子卖命送死的俘虏,锋芒实指那些不顾人民死活,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 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 ,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多少也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

4、愤恨。徐志摩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的物质生活,上流阶层富有闲散的生活景况,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的学作品,都给年轻的徐志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理想的狂热触发了他创作的欲望, ”诗情真有些象是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以后,他在诗刊弁言中阐述对诗的认识时说, ”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革命没有一部象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 ”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希求,同时受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激荡,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 ”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告别使他深深眷恋的康桥,欣然登程返回祖国。对

5、于徐志摩的思想核心,似有必要剖析一下。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在各个人自觉的意识与自觉的努力中涵有真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 ” 不难看出,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个人主义。 ”徐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 (对爱、自由的追求和美的享受都包括在内) 。 ” 据此,我们也有理由断言:徐志摩的人道主义也是资产阶级的。注脚就是他的”宣言”。“五四”之后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

6、争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的学社团大量产生,一方面是广大人民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景况十分悲惨。严酷的现实与诗人那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峙。他失望、忧愤、痛心疾首。 先生!先生! 、 谁知道 、 灰色的人生 、 叫化活该 (见志摩的诗 )等一些作品就深切地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 ”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愤懑。他要呐喊,要开放他的”宽阔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要鼓励读者

7、”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别强烈。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在他眼里, ”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 ”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

8、 ”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对处在三座大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 除去这些政治诗,徐志摩还有一些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抒情短,如沙扬娜拉 、 车眺 、 再别康桥 。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请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寥

9、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用”水花”比附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美丽动人,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或许是情人)因愉快的相会,而带的依依惜别之情。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仅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普通的告别语,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确实不同凡响。最后,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的柔情,吟咏出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我挥一

10、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也是一首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美丽的康桥(即剑桥) ,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是在这里形成的。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他”心头荡漾”,更有一种梦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飞扬,异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别离如此钟情的康桥,既不是”泪洒相思地”,也不是慷慨陈辞,放歌而去,只是像时一样,悄然无声地走了。唯余一片淡淡的云彩裹藏着诗人无限的柔情,默默地飘浮在异国他乡的天际。这是多么缥缈、超脱的意境啊!难怪他后的妻子陆小曼说他”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

11、间有烟火味。 ”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妒与愁苦,生的羞惭与绝望的惨酷。毋须多作剖析,这种情调很不健康,也不是一个真正想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男子应有的。到此为止,这首诗已不能称之为优雅的小夜曲了。如此庸俗低下、自作多情的唠叨,既无意境,亦无美感,唯一可见的,倒是诗人日趋枯窘的思想,日渐消沉的意志。这也说明,一个诗人,不管他有多么娴熟的艺术技巧,多么睿敏的创作灵感,一旦在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中失去方向,畏缩退避,躲进象牙之塔,鼓吹为艺术而艺术,沉溺在个人感情的小沟里孤芳自赏时,就必然陷于迷途而不能自返,再不会写出什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

12、品。这是学创作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徐志摩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 徐志摩擅长写)需要用语言表达一种情绪,即当一个人看到土地开始散发芳香,在废墟里,在草丛的荫影下出现一些僻静的角落,从那里传出切切的私语和朗朗的笑声时,他所感受到的情绪。(但时代)还需表达出另一种情绪,即游行队伍的天崩地裂般的呼喊声。但是这一切他不愿照老样子去写。他应该找到新的形式、新的语汇、新的形象。 ”二:瑕不掩瑜,面貌各异作为一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尊崇闻一多关于诗歌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观点。他熔铸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

13、独特、清新的诗风。崇拜者,叹服那情感炽热、韵律谐和、采照人、意味隽永的诗句,誉其为”一手奠定坛的健将”;反诘者,则揭其生搬硬套、晦涩模糊、支离破碎、矫揉造作的痼弊,贬其为诗坛”小丑”。首先,徐志摩的诗歌是独抒性灵的诗。徐志摩自己有一段阐述:“我要的筋骨里还需指出,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无聊、颓废、色情的诗。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 ,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叫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迸出的,血液里激出的,性灵中跳出的,生命里震荡出的真纯的思想。 ”朱自清在讨论新月派和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时,也做

14、出了非常准确的把握:“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指闻一多编者注)那样精密,但也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徐志摩强调的“性灵”,实际上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一种内在的情性。由这种情性的牵引,他在诗中尽情地表述着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正是这种坦荡率真的情感,使徐志摩的诗总是显得那样自然天成,绝少人为的斧凿之痕,散发出一种自然的“生命水”般的活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那些怀人念旧的诗篇再别康桥 、 哀曼殊斐尔 ,都是发自性灵深处的名篇。因为记忆中那些美好和心灵深处的那一份情感,所以那些景物都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那云彩、金柳、

15、青荇、波光、水影因情感而着色,因情感而美。康桥曾见证过往昔的美好时光,可如今物似人非、人去楼空,这里藏着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遗憾!这里每一片风景都浸染着情感,情与景融合无间,才可能表现出那一份“志摩式”的洒脱和无奈。 其次,看似信手拈的物象,实则是苦心孤诣地构成的意象。徐志摩诗歌之美,美在意象。而诗歌意象的构成,又有着一些非常个性化的方法和效果。这些形象,都是人们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在英国浪漫派诗人的诗作中似曾相识的,但经过诗人徐志摩感情的孕育,又具有了独特而新颖的特色。徐志摩诗歌的意象常用三种方法构建:第一,通过情感化赋予客观物象以感情色彩,使之由平入奇。既让读者感到属于自己经验范围以内的

16、事和景,又让读者觉得其间蕴含了崭新的意趣。如黄鹏 ,写黄鹂“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这里之所以让人觉得新颖,因为其中有诗人的感受。又如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由金柳向新娘的转换,是由诗人感觉的位移使然。第二,比喻的方法在形成新颖的意象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沙扬娜拉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则妙喻写出了日本小姐与友人道别时那千娇白媚的神态,那种东方式的温柔长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又如她睡了 ,用极富诗意的比喻写“她”的睡态“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 ”“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 “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比喻的方法用于构建意象,有助于突显意象某一方面的特性,既可以通过类比关系去拓展意义,又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第二,抓住刹那间的感受、印象,将其定格下作为意象。如灰色的人生中:“我一把揪住西北风,问他要落叶的颜色。 ”捕捉到那独特的瞬间,就可以像英国诗人布莱克门(Bla)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