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556674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信科学2011年第4期Research on Layered Space-Time Coding TechnologyLi Juan,Qiu Xiaohong(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AbstractLayered space-time coding is a kind of space-time coding applied t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which hasa s

2、imple structure,easy to realize, and its bandwidth utilization shows a linear increase as antenna numbers increased,etc. Inorder to obtain more diversity gain and overcome system resistance decline,the paper presents a layered space-time hybridcoding architecture which is combined V-BLAST with space

3、-time block coding (STBC). At the same time,the latest progress ofdetection algorithm for layered space-time codes is presented. And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layered space-time codes is appliedin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OFDM system.Key wordsBLAST,STBC,MIMO,decode(收稿日期:2011-02-24)工程大学,2

4、008作者简介李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邱晓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无人飞行器飞行管理与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仿真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电信产业发展最受产业关注的一个领域,而其业务创新也是移动互联网最具活力的价值环节。 本文从用户行销层、内容承载层、基础设施层、价值整合层等4个层次构建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并为移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创新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建议。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架构模型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研究浦贵阳1,2(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310000;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 杭州31000

5、0)摘 要随着智能和多样化终端占比的日益提高、新业务达到规模性应用、3G及LTE网络日益成为主流,移动互联网市场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快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的发展产业。 摩根斯坦利在2010年4月互联网趋势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移动互联网,报告预测移动互联网将在5年内超越固定网络。 在诺基亚、苹果、微软、谷歌、腾讯、人人网等95研究与开发终端、网络、内容等企业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并大力投入的背景下,其业务模式创新更精致多彩,移动音乐、移动搜索、移动微博、移动定位、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支付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架构模型一直是产业及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从用户行销层

6、、内容承载层、基础设施层、 价值整合层等4个层次来解构这个模型,并针对各个层面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1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架构模型业务创新是一个系统架构模型, 结合分层创新特点,依据价值链的划分以及近年互联网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本文认为业务模式创新是用户行销层、内容承载层、基础设施层、价值整合层等4个层次创新的架构模型。(1)用户行销层该层主要负责推进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互动参与,并实现用户价值,主要包括在用户互动、用户价值及其用户模式等方面的创新。(2)内容承载层该层主要是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从单一传统电信业务内容向移动互联网多维度的内容创新,具体包括内容形式、内容领域等方面的价值创新。(3)基

7、础设施层该层主要是突出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特征, 终端、平台、网络拓扑等基础设施在单终端、 跨平台及其体系架构等方面的创新。(4)价值整合层该层主要是体现业务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推进运营商在确保自身优势的同时,实现向其他价值链环节的聚合,并最终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业务服务。2用户行销层创新:用户的参与式协同营销用户行销层是业务创新架构模型的用户互动环节,也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聚集、获取人气”的关键环节。 随着Web2.0、移动搜索等技术的发展,用户行销模式经历了用户创造内容(UGC)创生、用户销售内容(USC)附生叠加、用户创造价值(UGV)及用户行为创造模式(UGM)升级凝练的衍生过程

8、,如图1所示。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 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从广义上讲,任何有价值的材料都可被认为是“内容”,包括文本、小说和诗歌、照片和图片、音乐和音频片断、视频和电影等,而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及微博等都是UGC典型应用。简单UGC因缺少价值驱动而无法得以持续, 价值需求推动用户互动模式实施价值升级,USC就创生而出。USC用户将“内容”自愿推荐给他的朋友,如果他的朋友也产生了消费,那他将获得分成。 从创生到发展USC经历从1.0到3.0的变革:1.0是传统推荐营销,包括直销、传销、口碑营销等模式;2.0是互联网+推荐营销;3.0则是

9、移动互联网+推荐营销的模式。UGC辅以USC,用户互动就形成用户价值,用户因转发而形成的价值,也就形成了UGV。 而进一步的凝练和发展,用户互动就形成了集内容创生、销售分发、价值提升和模式创新于一体的UGM。 “3”公司的See Me TV成功运用了UGV的全新模式,实现了销售业绩大幅增长,营销成本大幅降低,包括人员成本、渠道费用、广告费用、礼品等,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创业者”。 在UGV和UGM模式中,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又是内容的生产者,并通过内容生产获得回报,移动运营商则成为用户的代理商,这种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移动互联网的游戏业务中。3内容承载层:从单一通信业务到多维内容整合创新在移动互联

10、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内容为王”的产业呼声日渐高涨, 特别是多产业融合驱使下的技术及业务变革,推进了移动互联网业务从单维度的通信业务创新向多维度的内容整合创新转变。内容创新层正是承载和体现这种创新的层面,具体的创新维度可包括表现形式、涉及领域、时间空间、虚拟价值及其这些维度组合。表现形式维度, 主要是指业务内容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演变为集文字、图形、多媒体及网页于一体的创新模式。随着3G及4G等高宽带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所承载的内容形式已不仅限于文本格式、语音广播接收、流媒体图1用户互动行为模式的升级衍生96电信科学2011年第4期视频呈现等多种形式,这种变革创生了彩信、移动博客、手机电视等新

11、兴的业务模式。涉及领域维度,主要是指业务内容从简单电信业务向融合产业跨边界融合业务延伸创新。 具体包括:为公众用户提供“E”、“C”、“L”、“U”、“B”的全面服务,为集团客户提供集通信、互联网、媒体及IT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这两种服务正成为产业发展趋势, 诸如媒体分发业务、媒体内容开发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应用虚拟化平台、数码相框等新型业务不断创新产生。时间空间维度, 主要是指业务内容能够满足 “全天候”、“泛信息化”的时空维度跨越创新需求。从时空范式的发展来看,“全天候”的服务理念、“泛信息化”的思维形态正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着力点,推进电信企业“无时不连、无处不在”的平滑接入,推进核

12、心维度的价值创新。虚拟价值维度,主要是指业务内容集中了线上与线下的虚拟整合创新。 业务内容实现了虚拟社区的创新变化,更将现实社会的应用延伸到了虚拟时空领域。虚拟生活成为了新的生活时尚,从虚拟货币到虚拟市场、虚拟社区、虚拟城市,乃至虚拟人生,这些虚拟业务的发展为用户创造价值提供有力的基础。4基础设施层:从端到架构的叠加衍生创新基础设施是从端到架构的叠加衍生过程, 具体可从“单终端的细分衍生、跨平台的融合衍生、端管云的架构衍生”等3个层次表述,如图2所示。(1)单终端的细分衍生方面手机终端、电脑终端、电视终端的细分拓展衍生,其可承载业务及模式正不断发展。 在手机、电脑、电视相续创新产生之后,各平台

13、不断细分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业务功能。 但每类终端都遵循了体系分层、实体附加两个层面的细分延伸。 体系分层每个终端都经历了软件与硬件的脱离、 软件系统的体系脱离(操作系统和第三方应用创生),使得终端正变成有 “硬件裸机+智能操作系统” 的系统体系, 典型的iPhone终端。 实体附加每类终端都形成了诸多具有新功能的终端实体,如手机终端方面在手机之后PAD、 上网本等新的形态不断产生,又如电视终端方面出现了移动电视、车载电视等。(2)跨平台的融合衍生方面在融合产业的商务及技术模式的驱使下, 融合终端、多终端协同互动成为产业必然。在这种融合模式下表现为“一种业务可在多终端及平台上承载、 多种业务在一种

14、平台上承载或跨平台之间的协同互动等”。 而这种跨平台的融合模式,超脱单种平台的业务限制,更开创出了多种平台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如在三网融合趋势的发展下,电视视频、电子商务、即时通信等业务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电视及电脑等跨平台领域的发展。(3)端管云的架构衍生方面基础设施也正处于从单终端向架构体系的衍生过程。 从体系架构上讲,分布式计算模式正成为主流,而其中目前创新模式最为典型的应是端管云协同技术模式。在端计算的基础上,一方面,管道也逐步从原有的傻管道、哑管道向可管、可控的智能管道变化和发展;另一方图2从端到架构的叠加衍生示意97研究与开发面, 云平台逐步创生并形成诸如SaaS、PaaS、IaaS

15、、DaaS、CaaS、HaaS等多种模式。 端管云的协同计算摆脱了传统端计算造成的业务发展瓶颈,在管技术、云技术的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业务不断得以创新突破。 如移动搜索就是应用了云计算。5价值整合层创新:基于门户价值把控的模式创新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上,各方都在依托自身的主导优势,实现产业边界的延伸,产业链也在竞争与合作中协同发展。 而价值链整合层的创新,也就成为了其产业模式的重要环节。 价值链细分模式有很多,而能够主导并引领业务创新的模式,大多都具有如下共同点: 具有开发、耦合、协同的整合平台,如网络平台、内容搜索平台、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等; 具有价值网络的聚合效用,在确保自身在价值链竞

16、争优势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有效方式聚合其他价值链环节; 能密切接触并把握客户需求,用户至上法则也同样适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界面把控是价值链聚合的关键点。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期产业发展热点,门户价值把控,具有界面性、内容延伸性、条件设定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聚合产业链、把控用户界面,因此成为本文价值链把控层的模式划分主线。门户的概念起源于互联网产业的门户网站,但经产业变革,门户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除传统的网站门户到终端门户、软件门户的发展外,在线上与线下发展趋势下,传统的实体渠道也具有界面性,也可实现内容延伸、条件设定,因此也可归为门户价值把控的范畴内。 基于现有的价值链的模式变革、产业联盟形成、内容价值聚合及门户价值把控, 就可形成了 “平台+服务”、“终端+应用”、“软件+门户”、“渠道+支撑”等典型价值链整合创新模式。(1)“终端+应用”模式该模式主要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 现在iPhone、GPhone等X+Phone模式均属于这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终端的网络化逐渐显现,“终端+应用”一体化模式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竞争的重要模式理念,如以i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