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653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41 立报效祖国之志教材分析1相对应的程标准内容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努力学习,争做有用之才。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园及其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2、;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扬个人特长,使自己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截然分开,只重视个人私欲,很少考虑国家命运和利益,没有认识到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的一致性。同时,受个人主义的影响,现在部分学生的志向越越低俗化、自私化。所以,让学生真正明白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需要:以往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强调学校、班级学生的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正确地看到学

3、生的特长和特点。近几年,在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也存在一种“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过分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这两种错误思想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建议分两时进行教学时 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建议把“探究园”活动一“经典透视鲁迅几改志愿的启迪”、 “国情导读”第一目“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第二目“立报效祖国之志”, “实践与评价”一“出谋划策追求”这四部分进行重新整合,作为第一时安排教学。主要对学生立志给予思想上的指导。时 2:做坚定的爱国者。把“探究园”活动二“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和“国情导读”第三目“做坚定的爱国者”,第四目“全面而有个性地发

4、展”, “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毛毛虫 ”故事部分整合,作为第二时进行教学。主要对学生报效祖国给予行动上的指导。教学设计第 1 时: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探究园活动:经典透视鲁迅几改志愿的启迪,并思考探究、交流,回答本第 93 页的问题:(1)鲁迅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2)试分析上述材料,探究鲁迅几改志愿的原因。(3)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导入题,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第(1)问的参考答案 :鲁迅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道路选择时,应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像鲁迅那样,按祖国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志向。这说明一个道理

5、:1、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如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痛之中,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又如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海外华人的权益也得到保障,近几年中国政府的几次撤侨行动,就凸显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血肉相连(见附录) 。(2)国家的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3)正确认识个人与祖国关系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意义)第(2)问的参考答案:鲁迅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6、。连同学生回答第(3)问,要求学生向鲁迅及其他先进人物学习2、立报效祖国的大志出谋划策追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本 98 页“假如你是小芳,你会如何去说服表哥的父母?”让学生学以致用。第二时 做坚定的爱国者3、做坚定的爱国者(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只要依据教材,做简要点拨即可,不必展开)(1)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明礼貌是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2)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本 96 页)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就要落实到行动上,时刻关心国家发展,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争做有用之才。探究园:社会风景人才招

7、聘面面观(本 94 页)思考并与同桌交流。(1)分析上述材料,探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2)上面的材料对你有什么启迪?教师根据材料点拨、分析。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从而得出: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争做有用之才。阅读 98 页 “毛毛虫实验”材料,谈启示,得出“人要有个性,要有自己主见”的观点。备中的疑问:本书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前三个单元之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升华,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指导。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内容,由于受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及学生个人经历的

8、限制,往往会认为老师在灌输“大道理”,从而形成说起重要实际上并不重要的错误想法。所以如何提高教学实效,尚需进一步探讨。42 走艰苦创业之路对应的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时安排:建议本框安排 3 时第一时 生活因理想而美好教材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含义、分类、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知道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其意义。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崇高理想、邪恶理想和庸俗理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懂得个人理想应和崇高的社会理想相结合。4、教学重

9、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2)难点:认同个人理想应该与崇高的社会理想有机结合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市场经济下价值观的多元和混乱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部分学生缺乏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有部分学生的个人理想是庸俗的,对社会理想缺乏认识,对最高理想没有认同感。学生的需要:有了正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大海里扬帆远航。作为祖国未的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综合设计思路:1 (导入并下定义)播放聊斋影视片断。问:该影视作品由哪一部小说改编而成?作者是谁?教师简介蒲松龄写该作品的过程(参考教科书 101

10、页)问:蒲著此作品长达 20 多年,支撑他的最主要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题,设问:什么是理想?给理想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参考教科书)2 (举例和小组活动体验理想的重要性)请学生继续举例说明历史上有哪些人因理想而成就一番事业,同学中是否也有因理想的驱动而小有成就?活动:以“生活因理想而美好”为主题,四人一组,创造诗歌赞美理想。进行作品展示。3 (通过对比深入体会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并知道理想的主要类别)承转:但在历史上、在当今的社会上也有些理想的音符与赞美的旋律不符:如:建立一个庞大的纳粹帝国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阿道夫希特勒;我选择的专业是医学,因为当医生能额外收取红包某高中毕业

11、生问:以上理想有哪些音符不符我们的赞美旋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前者是邪恶的理想,后者是庸俗理想,教师简要概括其含义。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在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崇高理想?师述:理想的类别除崇高和庸俗的区别,还有以下类别,设以下几组连线。4学生谈理想师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自古以,许多成大事者都是早立志,立大志。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早立志,立大志,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此处随意谈理想,不必深入点评,以下面摆正个人理想的教学做铺垫) (从个人理想承转到社会理想)出示周恩读书时的崇高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指出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期望中华崛起是他对未社

12、会面貌的期望,这是社会理想,指出社会理想的定义。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6 (简介共产主义理想)周恩一生都为追求理想而身体力行,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确立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提出者是谁,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让学生看书回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可用流程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7 (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一崇高理想激励着无数党员英勇斗争,甚至在献出生命的时刻,他们的信念还是无比坚定。出示材料:党的创造人李大钊曾豪迈地预言:“试看将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即使站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仍然慷慨讲演:“不能以为你

13、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 ”方志敏在阴湿的死囚牢里,曾写下光耀千秋的信仰绝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人夏明翰1928 年 3 月在就义前写下。问:为什么这些革命志士能从容无畏走向死亡?你对此有何感想?8 (调动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懂得实现最高理想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并知道共同理想。 )教师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规划。问:1921 年共产党成立之初,根据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共产党人确立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确立的最低纲领)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又分别

14、确立了哪些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梳理。教师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9 (树榜样,摆正个人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建设热情,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你知道多少?作为当代青少年,未的国家主人,面对共同理想,我们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个人理想呢?先请学生谈理论上的认识,要懂得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继而重新叫原谈个人理想时有偏差的同学,对理想进行重新定位和摆正理想。 10 (布置作业)正如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分阶段进行规则,我们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也需要规划不同人生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

15、,请大家回去思考这一问题。设计反思教材和设计上的重复累赘之嫌:该单元的第一框“立报效祖国之志”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前途与社会命运的关系,要树立报效祖国的大志,后者可以理解为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也可以理想为个人理想应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其中青春论坛“人因目标而伟大”实际上是指理想的重要性。第二框的内容在教材安排上原意图应该是了解社会理想,懂得艰苦奋斗,但它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关于个人理想篇幅是非常丰富的,其探究园中“目标的力量”也是指个人理想的重要性,在实践和评价中“理想与行动”中有理想的意义和如何规划个人理想。因为我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第二框与第一框存在着重叠。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之初,并未

16、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估计会有部分教学内容与第一框重叠。教学建议:将第一框和第二框的重叠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第二时 走艰苦奋斗之路教材分析:1、知识目标:懂得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及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进行论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4、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艰苦奋斗的意义(2)难点: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许多学生在家里并没有感受生活的艰辛和压力,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遥远,许多学生并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甚至对“艰苦奋斗”还存在错误认识。学生的需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我们的学生需要加强对艰苦奋斗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综合设计思路:1 (情景导入,并为下定义做铺垫)播放匈牙利狂想曲钢琴曲,出示郎朗在世界杯开幕式上演奏的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